“鸿雁传书”这个成语大家都耳熟能详,但是你知道它来源于那个典故吗?今(18)日,重庆晨报·上游新闻2019国学大会进校园公益活动走进重庆皇冠实验中学,来自初一、初二年级的15个班级共256名同学参与了本场国学知识比拼。
评委说:
“鸿雁传书”典故体现了传统文化的浪漫
上午9时,比赛正式开始,初一初二每个班级各派出16名选手参赛,以同年级班级对抗、个人积分排名的形式进行,根据每个学生答题总得分晋级,参加复赛。比赛中,每位选手都要在规定时间内应答类型多样的国学试题。最终,经历8轮淘汰赛后,128名选手成功晋级。
“‘鸿雁传书’最早出自于《史记》中记载的典故‘苏武牧羊’,这个词语可以体现出传统文化的浪漫。”作为本次比赛评委的皇冠中学教务处副主任、语文教师曾照军在点评赛题时说道,大雁这种候鸟在传统文学里面,一直代表着思乡、思念,被赋予了强烈的情感。
中华民族在文化基因里是一个很浪漫的民族,喜欢把美好的情愫寄予到生活中最普通的事物上,曾照军说,“鸿雁传书”的典故不仅体现了我们传统文化的浪漫,也体现了中华民族文化的悠久和灿烂。
选手说:
题目很有难度 更注重知识的积累
“今天的题目很有难度,有些题目更是在自己平日学习和积累之外。”获得了单场积分第一名的初一一班周天一同学说,她平日里对于传统文学的课外积累大部分来自于《诗经》、名人讲唐诗类书籍等。
“最喜欢的一首诗是《蒹葭》,最喜欢的诗人是李白,他的诗里既有大胆的想象,也有着令人神往的豁达和洒脱。”周天一说,参加这次比赛,让她深刻感受到了学无止境的含义,她打算拓展自己的阅读范围,了解更多的国学知识。
学校说:
国学是民族精神的底色
皇冠中学负责人庄仕军说:“《青少年国学大会》是落实学校育人体系中‘阅读与人文’途径的重要举措,我们通过倡导阅读来提升学生们的人文素养,丰盈学生们的精神世界。”为提升学生人文素养,学校专门开辟了午间阅读时光,并且在每日晚间定时观看人文纪录片等。
庄仕军表示,国学是民族精神的底色,学习国学知识、传承国学文化、践行国学精神,是学校在人文教育上的重要一环,如何激励青少年传承优秀国学文化,值得每一个教育工作者不断地去探索。
新闻多一点>
“鸿雁传书”的由来:据《史记》记载,汉武帝时,使臣苏武被匈奴拘留,并押在北海苦寒地带多年。后来,汉朝派使者要求匈奴释放苏武,匈奴单于谎称苏武已死。这时有人暗地告诉汉使事情的真相,并给他出主意让他对匈奴说:汉皇在上林苑射下一只大雁,这只雁足上系着苏武的帛书,证明他确实未死,只是受困。这样,匈奴单于再也无法谎称苏武已死,只得把他放回汉朝。从此,“鸿雁传书”的故事便流传成为千古佳话。而鸿雁,也就成了信差的美称。
上游新闻·重庆晨报记者 宋剑 摄影 胡杰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