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重庆 > 正文
新春走基层丨隆冬时节巫山田间地头忙着栽“摇钱树”
01-08 19:26:11 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

QQ图片20200108175949.jpg

寒气凛冷的深冬,巫山福田镇浑水村的田间地头一派繁忙景象。

一大早,不少村民赶到村级活动中心,领取脆李树苗。趁天气晴好,大伙儿抓紧时间移栽。

“现在栽下去,后年就可挂果了。”一位村民告诉上游新闻记者,脆李是出了名的“金果果”,当地不少乡邻靠种植脆李脱贫致富,“面积大点的一年能有个十多万元收益。”

这仅仅是巫山县冬季移栽巫山脆李树苗的一个缩影。

这样的忙碌景象在巫山的两坪、曲尺、官渡、庙宇等乡镇都能看见,有的忙着移栽脆李树苗,有的在忙着为脆李施肥、剪枝。

种好“摇钱树”

GetAttachment (7)_副本.jpg

曲尺乡权发村的村民王恩海,是当地把脆李当产业搞的第一批果农。

2012年,为治理土地石漠化,当地将目光投向脆李。脆李汁多味香,且根系发达,非常适合在石漠化土地上生长。王恩海响应号召,开始大规模栽种脆李。

现在,王恩海有15亩脆李,又逢丰产期果大、脆甜,去年6月下旬开售之后,平均一天能卖5000多斤,最好的一天卖了1.6万斤。

王恩海种脆李是“技术流”。自从种脆李之后,他特别关注天气预报。“管理李子,不看天气是不行的。”他说,三年前的一场冰雹,把脆李打成“麻子”,损失非常大。

村民刘德凤是在2009年开始种脆李的。当时,他家的日子过得很艰难,当地政府将其纳入扶贫对象,免费发放了脆李苗。

“家里两个娃的学费、生活费,一年加起来要一万多元。”妻子刘德凤说,丈夫有病在身,每个月要两千多元的医药费。”

一开始,她对种脆李也是心存疑虑,经过村干部劝说思想才转变,后来还参加了专业培训。如今,她一年到头扑在这一千多株脆李树上,6月最忙的时候早上4点起床,除了一日三餐以外,其他时间都在果园干活。

去年,王祖保家的脆李收入超过20万元,加上草莓种植等,年收入接近30万元。两个孩子的学费被脆李包揽,如今也顺利毕业。

为了让果农掌握过硬技术,当地还特地请来烟台的两名资深专家,在田间地头手把手教村民冬季管护和栽种脆李。

近年来,“巫山脆李”被定位为山地特色效益主导产业之一,进行重点打造。

春天,李花艳三峡。夏天,脆李满枝头。昔日荒山坡地,如今已成为名副其实的“花果山”。

目前,巫山县种植脆李23.5万亩,遍及22个乡镇135个村,其中贫困村88个,贫困户种植29549亩。全部进入丰产期后,预计年产脆李将达30万吨,可实现产值30亿元以上。

“种上脆李树就等于种上了摇钱树!”提起脆李,很多村民们喜不自胜。

打好“品质牌”

GetAttachment (8)_副本.jpg

△资料图

“巫山县位于神奇的北纬30°附近,雨量充沛,四季分明,非常适合种植脆李。”巫山县果业中心负责人刘仁鹏说。

巫山具备脆李生长所需的光、温、水、肥、气等基础条件,造就了巫山脆李优异的品质。2018年,巫山县被评为巫山脆李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

巫山脆李名扬天下,2015年巫山脆李成功认定“国家地理注册商标”,先后被评为“中华名果”“全国优质李金奖”“农产品地理标志商标”和重庆市十大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巫山县先后荣获“中国脆李之乡”“全国优质李生产基地县”。

刘仁鹏称,巫山脆李果肉浅黄色,肉质致密,纤维少,汁多味香,质地脆嫩,营养丰富,各种维生素丰富,富含多种氨基酸,抗氧化剂含量高,有养颜美容、润滑肌肤的功效,是“可以吃的化妆品”。

巫山脆李有质、有量,经过多年市场检验,已成为重庆乃至全国的水果品牌之一。为持续巩固品牌,巫山县制定标准化生产技术规范,统一果园建设标准、果树管护标准和果品质量标准,建立脆李种植质量安全追溯与监管体系,实现标准化生产和绿色防控。

“县里成立了脆李品牌保护工作组,定期开展打假行动,严禁外地脆李流入,严禁本地果农未熟摘卖、以假冒充等违法行为,全力维护品牌形象。”刘仁鹏介绍。

不仅如此,在品牌塑造、视觉画面、包装等方面,一直在进行全面升级,继而覆盖巫溪、奉节、云阳、开州、万州,全面助推脆李产业向品牌集群化发展。

“接下来,我们将继续推进巫山脆李标化生产、三品一标认证,引进专业机构策划品牌推广与保护。”刘仁鹏表示,还将通过广告、促销等手段,提高大众及市场对品牌的认知度,将“巫山脆李”打造成全国知名品牌。

健全“产业链”

“种好是前提,管好是关键,卖好是目的,加工好是防风险,实现效益好是目标。”刘仁鹏表示,围绕长远发展,巫山县不断健全巫山脆李“产业链”。

围绕农旅融合示范项目建设,巫山县全力打造“江南百里李花长廊”和“江北千顷李庄”两个大型乡村生态旅游景观,助推全域旅游发展。该县已连续两年成功举办“中国李乡·三峡花海”李花节,累计吸引游客200万余人次,发展乡村旅游2000余家,带动贫困户创业和就业2万余人,实现乡村旅游综合收入8.4亿元。

针对鲜销市场吸引力不大的次果,巫山县着力引进大型食品生产企业推动脆李深加工,让农副产品就地“一产”转“二产”——巫山县饮食文化研究会探索以巫山脆李为原材料,纯收工制作“成话李”供不应求,打造特色旅游伴手礼,深受游客喜爱;与湖北省秭归县屈姑集团、武汉南博集团合作,研发脆李饮品、果酒、李干、果脯,将科研成果转换成商品。

为延长脆李保鲜期,巫山县还建成库容4.5万立方米、保鲜量3.5万吨的脆李气调保鲜库;先后与京东、顺丰速运、中国邮政等合作建成脆李专业销售体系,助推巫山脆李“快捷便销”……

目前,巫山脆李已通过各个渠道远销至上海、北京、广州、烟台等15个省市,并实现两天之内将巫山脆李从果树枝头运送到消费者手头。

如今,一颗颗青脆李正带动巫山众多村民贫致富奔小康。

上游新闻·重庆晨报记者 郭发祥 通讯员 向君玲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

  • 头条
  • 重庆
  • 悦读
  • 人物
  • 财富
点击进入频道

本周热榜

汽车

教育

美家

楼市

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