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自然雪景
◆ ◆ ◆ ◆
冬季摄影师向往之地
长白山
《中国国家地理》2017年03月
吉林·东南部
长白山,高耸在群山之上的圆锥状的白色山峰,早在先秦时期的《山海经》上就有记载,清代把其定为发祥之地,并封山维护。时至今日,这里成了摄影师心向往之的地方,每遇大雪,便会有摄影师专门来此,将雪中的长白山留在镜头中。
冰川和地震的孩子
新疆天池
《中国国家地理》2002年01月
新疆·昌吉州
10月,入秋的第一场白雪轻敷苍翠的天山,寒气停在还带着夏季体温的天池水面,凝成薄薄的云雾,遮住了神话中西王母居住的虚无缥缈的瑶池,古代中国人传说的西极。这座湖泊是冰川和地震诞生的孩子。从海拔5445米高的“神灵之峰”——博格达峰上流下的冰川曾停滞在这里,冰川经过的地方形成冰谷,后来天气变暖冰川退却,夹带的石块停留下来,再加上地震震下的石头,一起堵塞融化的雪水,汇成一汪盈盈的天池。
雪后静谧的人间净土
喀纳斯
《中国国家地理》2010年11月
新疆·阿勒泰
过去,喀纳斯风景虽好,但9-10月下过大雪,这里就会封山了。现在,随着旅游事业的发展,去喀纳斯已不再是难事。冬季雪后的人间净土喀纳斯,少了秋季的喧嚣,却多了几分静谧之美。
冰封和雪飘的草原
呼伦贝尔
《中国国家地理》2017年01月
内蒙古·呼伦贝尔
冰封和雪飘才是内蒙古草原冬日的寻常景象。在冬季的呼伦贝尔草原上,马,这些曾与“铁骑”并肩划过历史篇章的生物,浑然不知自己的勇力曾经创造过辉煌。马蹄的一边是“侵略”、“践踏”和“杀戮”这些令人恐惧的词汇,另一边则是“交流”、“融合”、“壮大”这些正向积极的思想。
深秋就已飘雪的
那拉提
《中国国家地理》2010年11月
新疆·伊犁州
2009年10月初,新疆那拉提草原进入深秋,此时,寒流带来的大雪为草原披上了银装,这预示着该地区马上要进入冬季了,从这张照片上,我们能看到季节的转换。
黑颈鹤分外抢眼的
纳帕海
《中国国家地理》2014年04期
云南·迪庆州
严冬中,山舞银蛇,原驰蜡象,纳帕海的湿地中,一群英姿飒爽的黑颈鹤分外抢眼,独领风骚。现在,每年约有300只黑颈鹤在此越冬。
银装素裹的
贡嘎
《中国国家地理》2006年10月
四川·甘孜州
贡嘎山银装素裹的景象任何人看了都会终生难忘。王建军拍摄这张照片时,正是贡嘎山最冷的季节,夏季翠绿的林带也被冰雪覆盖住了,展眼望去,群山如海,像仙女的裙裾。贡嘎山只有在这时才显露了他凛然不可冒犯的威仪。145座海拔5000米以上的雪峰簇拥在贡嘎山主峰周围,形成了离中国东部大城市最近的雪山群。
雪中愈显辽阔的
老牛湾
《中国国家地理》2013年04月
山西·偏关县
老牛湾地处山西和内蒙古交界处,从山西太原到这里最为方便。
因为少了灌丛树木的遮挡,冬季的老牛湾显得愈发辽阔了一些,结了冰的河道依旧蜿蜒曲折,却比平日平整明亮了许多。安卧在残雪之中的长城,一直延伸到岸边,它和沐浴着夕晖的崖壁以及矗立在崖壁之上的古堡相互呼应着,构筑成一幅油画般的山水胜景。
冬雪堪称最销魂的
黄山
《中国国家地理》2012年12月
安徽·黄山
“黄山四季皆胜景,冬雪堪称最销魂”,领略过黄山冬日之魅的人往往有这样的感受。每到冬季,皑皑冰雪遍铺峰峦,处处银妆素裹。置身其间,仿佛在仙境中徜徉。图中,雪松的枝杈构成了一扇“窗“,窗外奇峰耸峙,冰雕玉砌,如天上的琼楼玉宇,不禁让人有“楼阁玲珑五云起,其中绰约多仙子”的联想。
清冷冰雪世界中的
黄龙之眼
《中国国家地理》2003年09月
四川·阿坝州
在洁白、冷清的冰雪世界,惟有它拥有黄绿、翠绿、碧绿、金黄、青蓝、靛蓝等浓浓淡淡的、令人沉醉的色彩,如碧玉,如翡翠,如宝石,在阳光下闪烁着晶莹夺目的光芒。它,就是四川省松潘县黄龙风景区的五彩池。人们说,黄龙是川西北高原上的明珠,而五彩池正是“黄龙”的眼睛。
大雪落丹霞的
武夷山
《中国国家地理》2009年05月
福建·武夷山
大雪落丹霞,调配了不同于丹山碧水的色彩。实际上,由于武夷山脉地形复杂,高差大,在几十公里外的主峰黄岗山所在自然保护区,降雪的规模和频率都远高于景区。而一些低海拔的垭口,由于是冬季冷空气溢流的通道,往往也形成了风大和气温低的小气候。
◆ ◆ ◆ ◆
人文雪景
◆ ◆ ◆ ◆
中国积雪量最大的
雪乡
《中国国家地理》2008年10月
黑龙江·牡丹江
雪乡是中国积雪量最大的地区,每年秋冬开始,就风雪涌山,积雪深达2米,雪期长达7个月。随物具形的积雪在风力的作用下可达1米厚,其状好似奔马、卧兔、神龟、巨蘑千姿百态。
如同一幅水墨画的
图瓦村
《中国国家地理》2005年10月
新疆·阿勒泰
在美丽的喀纳斯湖畔,生活着1400多图瓦人,喀纳斯景区开发以前他们过着几乎与世隔绝的生活。有学者认为,图瓦人是成吉思汗西征时遗留的部分老、弱、病、残士兵,逐渐繁衍至今。图瓦村里的居民一般都住在蒙古包里,村里也有少数木楞房,村里的人喝的是泉水“自来水”,而且这里还用上了电。冬天的图瓦村,游客稀少,白雪覆盖的村庄看上去像是一幅水墨画。
雪后愈发静谧、安宁的
三江平原
《中国国家地理》2008年01月
黑龙江·东部
三江平原的“三江”即黑龙江、乌苏里江和松花江,这里是中国最大的沼泽分布区,在三江盆地的西南部。冬日雪后三江平原上的农家小院,在浓墨般的森林映衬下,愈发地静谧、安宁。
占据“冀通衢要冲”地位的
明代长城
《中国国家地理》2011年05月
河北·井陉
有太行八陉第五陉之称的井陉,刚好位于太行山中麓,河北和山西结合的地方,东边距离石家庄不过30公里,历史上“冀通衢要冲”地位可见一斑。古道东边连接土门关,往西还有固关和娘子关,从地形来看,娘子关和固关最为险要,因为它们都处在井陉道与太行山主脉相交的地方。明代将内长城延伸到了娘子关和固关,这也是太行山明长城的最南端。
白雪覆盖碉楼的
丹巴
《中国国家地理》2006年10月
四川·甘孜州
大约300年前,这些藏族特有的碉楼就出现在嘉绒藏区的神山——丹巴墨尔多脚下的基卡依村寨上。此时,冬天里的一场雪似乎在用白花般的银装抹掉这里的历史。通常一个碉楼代表一个大的家族或者这是一个有钱的人家。图中的这些石头碉楼已经存在了至少300年的时间,而当初建一个这样的碉楼至少要一年的时间。建碉楼的石头来自周围的山上或河谷里,藏族人民利用每块石头的天然形状,用黏土拼砌成通常为20米高、笔直的碉楼。令人感到神奇的是:在建这些碉楼时,并不需要现代的建筑拉线。
雪树银花的冬日景色
爱晚亭
《中华遗产》2013年08月
湖南·长沙
岳麓山的爱晚亭,名字来自杜牧的“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但是杜牧是否写于岳麓山上,或是湖南境内,都属未知之谜。不过,这并不妨碍爱晚亭列入中国四大名亭,即使枫林红遍季节已过,雪树银花的冬日亭景依然让游客慕名而来。
雪后美得不张扬的
西湖
《中华遗产》2013年08月
浙江·杭州
西湖不愧为历史名湖,任何时候、从任何角度看西湖,都会感受到不一样的美。雪后的西湖之美不是张扬的,而是含蓄有吸引力的,特别适合久久欣赏,细细品味。
老街水巷、橹声灯影的
绍兴
《中国国家地理》2012年04月
浙江·绍兴
在碧水蜿蜒和小桥舟影相伴的水乡古镇,游人的感觉总是相似的,身边错落有致的翻轩骑楼、河边行道铺陈的雨廊凉棚和跨河而设的石梁古桥,总是在不经意间勾勒出或者繁华或者恬淡的市容街景。倘若走得累了,独立小桥,凭栏观景,远处的老街水巷、近处的橹声灯影仿佛都在不觉间交织在一起,像一幅缓缓铺陈的水乡画卷,弥漫出淡泊而迷人的生活气息。
更显悠然古韵的
故宫
中国国家地理网
北京
红色一直被中国历代帝王钟爱。明代帝王对红色的这种偏爱被毫无保留地倾注在北京故宫的营建用色上,纯正而富有张力的朱红色,尽显华贵又不失威严。雪后的故宫,红墙白雪,更显悠然古韵。
原标题:中国观雪指南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