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款国产独立游戏《中国式家长》火了。
在Steam游戏平台,《中国式家长》一度成为热销榜的第二名,评测中获得了高达88%的好评。而这款独立游戏的制作团队是中国的两个“80后”。
游戏截图
这款游戏成功让不少玩家开启了“云养娃”模式,甚至让众多网友沉迷其中,比如下面这两位↓
豆瓣截图
微博截图
这是一款什么样的游戏?
“每个孩子的出生都伴随着父母的期望。”
这款游戏完美地诠释了这句话——从一出生,玩家所扮演的孩子就要开始完成父母的一个个期望,比如翻身、走路、说话……稍大一点则要掌握各种知识、技能。
简单来说,这是一款养孩子游戏。在游戏中,你需要通过安排孩子的学习时间来习得各种技能,以达到家长所期待的目标。
不过,玩家始终都要在自我心理压力和父母满意度之间维持平衡——只要完成了家长的期望,就会有奖励,父母满意度也会随之提高;但当家长的期望越来越高时,玩家需要完成的任务也越来越多,自身的压力也会随之增大。
作为玩家,为了让自己更优秀,学习时就不得不增加自己的压力;如果家长过度逼自己孩子,孩子就会压力过大,这时就需要通过娱乐缓解压力。
但倘若娱乐过度,父母的满意度又会下降。比如娱乐项目中的“跟着音乐拍手”虽然会增加孩子的想象力、魅力以及行动力,但父母满意度会-5,同时孩子的压力也会-5。
游戏里的“中国式”细节
不得不说的是,“中国式”是整款游戏的亮点。
游戏截图。
游戏中人物的情节往往取自日常生活点滴,像用自己的技能帮父母在“面子对决”中取胜、过年发红包时的来回推搡、班干部竞选的“心机”等设定让网友直呼“太现实”。
游戏中“面子对决”截图。
以“面子对决”为例,这就是被不少玩家认为“超写实”的部分。在“面子对决”中,孩子通过练习获得的所有特长,都会成为家长跟别人攀比炫耀的“战斗武器”。
如果让父母赢得“面子对决”,玩家就可以获得更多奖励,成长也会更好;而如果特长放完了攻击力还不够的话,玩家就会目睹妈妈在各种冷嘲热讽中败下阵来。
游戏截图。
经过出生、上学、考试、毕业,相亲、就业,最终游戏会根据玩家发展的特长给出不同的职业结局。
而当结局出现、游戏结束后,这一代玩家所扮演的角色将会作为下一代孩子的父亲。当然,玩家可继续进行下一代游戏。同时,上一代的职业、性格、配偶,会影响到下一代的基础属性、零用钱等等。
孩子眼中的“中国式家长”什么样?
何谓“中国式家长”?百度百科给出了这样的解释——中国的大部分家长都存在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思想,而在教育过程中又存在过分溺爱、心灵施暴等特点。
这就如同一枚硬币有着完全不同的两面。在游戏制作者眼中,这枚硬币的正面是爱,而背面是不恰当的表达方式。
当这款游戏还未正式发售时,几乎所有评论都是玩家在讲自己和家长之间的故事。
有人吐槽和父母相处时间太短——“前几年父母关系变差,离婚了,但就是离婚前,他们的关系也不好,我一年能见到父亲的面的时间恐怕连一周都没有。”
游戏截图
也有人抱怨父母曾经管得太宽,却从不去真正了解自己——“很多父母都不懂事,包括我的父母。他们关心的从来是我的学业,我的温饱,却不明白我真正缺少的是什么。但这没关系。我不会再奢求什么了。去乞求他老人家改变三观,实在强人所难……反正我也安稳的长大了,拥有了自己独立的思想,他们也没有再约束我了。我确实欠他们一个拥抱。”
有人觉得家长完全对自己的努力视而不见——“我做好了一切,非常努力了,可是没人看到。”
也有人说到家里的困境——“家庭贫困欠了许多外债,父母又望子成龙。经常为了成绩和钱吵架,母亲一直说父亲没用。”
游戏截图
更有人在说作为“中国式孩子”的不容易——“学生们生活也不容易,压力也很大,每个人都想要未来丰富多彩,可是现在竞争力真的大。我作为一个初二党,每天要应付着家里的压力,还要应付在学校的各种问题。”
当然,有人回忆起家长的好——“我的父母十分个性,最终导致家庭破碎,但是他们都是好人,基本没打过我(小时父亲因吃饭吧唧嘴打过我,仅此一次)。”
还有人写出自己记忆深处对家长的感觉——“我记得小升初考试那天,我妈拉着我的手在人群中挤来挤去。那时的我身体还没发育完全,身高较低,我妈就拉着我的手。我能看见只有头上的天,和我妈的手。那是我唯一的方向。”
当孩子成为“中国式家长”
不过,当玩过游戏后,之前吐槽家长的孩子们仿佛一个个都成了“中国式家长”。
有人热衷于让“孩子”刷分,玩过几代人,就为了能上一所好大学。
微博截图
微博截图
微博截图
更有甚者还和朋友互相晒“孩子”的成绩单。
微博截图
也有玩家放弃了“好好学习”这条路,选择做自己。下面这位网友经过几代人不懈努力,成功地让“孩子”当上了“大艺术家”。
微博截图
也有网友觉得,玩过了游戏才开始理解“中国式家长”的辛劳。
微博截图
微博截图
“我们更希望孩子与家长能互相理解”
在孩子们的眼中,可能每个家庭都有各自不同的“中国式家长”。但作为“过来人”——游戏制作者刘祯浩和杨葛一郎相信,每个家长的出发点都是爱和期望。
作为80后,两位游戏制作人都对“中国式家长”有充分体验。“大家普遍成长过程中的那些问题,比如家里资金没有那么宽裕,想要的东西没法得到,家长苛求学习成绩等等。这类事都会经历。”刘祯浩说。
同时,近年来在一些社交媒体上,也存在着一些吐槽自己家长的网友。最为著名的例子是,前几年豆瓣上一个名为“父母皆祸害”的小组,曾引发广泛关注。而游戏中的很多吐槽,其实都来自于网络上孩子们的不满。
刘祯浩说,做这款游戏的目的并非放大某一方不满的声音,“我们更希望孩子与家长能相互理解”。
他觉得,当孩子玩过这款游戏,会更理解大人和现实社会,“最终能明白家长的一些东西其实是有一定道理的,只不过方式不太对”;而如果家长玩了这款游戏,再经历过一遍成长历程,“更能理解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更谨慎地去决定自己对孩子的方式”。
杨葛一郎告诉记者,他希望在玩家“会心一笑”的同时,也能感受到“父母是爱你的,但只是表达方式不同;我们也是爱父母的,只不过有时说不出口”。
游戏宣传片截图
在这款游戏的宣传片中,记者注意到有这样两句话——“父母爱我们,总是用错方式;我们爱他们,却不主动拥抱”以及“我们花一辈子等待父母理解,父母花一辈子等待我们说谢谢”。
原标题:玩完这款游戏,你就成了你妈?《中国式家长》刷爆朋友圈!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