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岁老太登门还50年前工钱:是债一定还
03-14 13:09:55 来源:上游新闻

春雨过后天气放晴,98岁的孙杏宝老人坐在门前晒着太阳,看着自家里一拨接一拨的陌生人——慰问的、探望的、拍摄的等等。

“欠债还钱不是应该的吗?怎么这么多人来拍我?”孙奶奶问孙女孙惠芳,双眼里充满了疑惑。

50年前,浙江乌镇颜家村的孙杏宝找同村木匠张发林为三儿子打了一套结婚用的家具,欠下了8天的工钱。日子一长,张发林没上门要过,孙奶奶也忘了。今年1月初,孙奶奶想起此事,冒雨走了近3小时,以1200元的现行价格还了半个世纪前欠的工钱。

孙奶奶的故事在当地引起了极大震动,她也被尊称为“诚信奶奶”。

“不能等进了棺材,还被人说欠钱没还。还了才安心。”3月6日,春日的阳光洒在孙奶奶充满慈祥的脸上,她娓娓道来的家常话,令人动容。

53274d19ca82c38b934d6c0114b4442f.png

▲3月5日,浙江乌镇,精神矍铄的98岁的孙杏宝老人。摄影/上游新闻记者 时婷婷

“欠一分钱也是债,还了才安心”

孙杏宝出生于1922年10月,今年虚岁98,是颜家村年龄最大的老人。

孙奶奶住在村西一间约20平方米左右的平房里,屋外摆放着各类杂物,屋里摆放着床、柜子、餐桌,还有一张放着燃气灶和电饭锅的桌子。

孙女孙惠芳说,奶奶曾上过3年学堂,30多岁当了村里的财务和村妇女主任。除了40多年前到上海做过10年保姆外,奶奶一辈子都在村里生活。奶奶所住的房子是1976年盖的,虽然家里有过几次翻新,但奶奶都舍不得拆。自从爷爷去世后,奶奶已经独居了28年。

孙奶奶育有四个儿子和一个女儿。1969年初冬三儿子结婚时,孙奶奶请来同村木匠张发林打了一套家具。当时家里条件不好,一时拿不出工钱,就先欠下了。

“一直想着攒钱还给发林,这日子一长,发林没要,我也忘了。”孙奶奶说。

一晃半个世纪过去了,孙奶奶的老伴、二儿子、三儿子相继离世。

今年1月7日,孙奶奶回忆儿子结婚时,突然想起还欠着张发林的工钱没还,就拿出养老金存折去1.5公里外的银行取了钱。

孙奶奶三儿子的老房子,在孙奶奶家东侧约30米处。孙惠芳指着二楼角落的一个柜子说:“这就是当年三叔结婚时我奶奶请人打造的家具。”记者看到,这个高2米左右的红色衣柜,虽历经50年岁月依然保存完好,柜门上绘制的花纹还能看出原来的颜色,只是门锁已经生锈。

孙奶奶回忆,当时木匠张发林给家里打造的家具就剩这个衣柜了,张发林当时出了8天的工,一个工差不多是2块钱,一共16块钱。

孙奶奶说50年过去了,工钱早就不能按当时行情来计算,就向村里人打听了现在的行情,按照200元一天的工,以50年前百倍的价格付钱。

“借了一分钱也是债,是债就一定要还!年纪大了,不能等进了棺材还被人说欠债没还。不管多长时间,还了就安心了。”孙奶奶认为还钱再平常不过,甚至因拖欠了50年,而有些愧疚。

fe2d56d8eed3b33b48b1202d68a7cb95.png

▲3月5日,浙江乌镇,孙杏宝当年为三儿子打造的一套结婚家具,现在只剩了一个衣柜。摄影/上游新闻记者 时婷婷

“挂在心里的事,终于了了”

3月5日,乌镇下着蒙蒙细雨,浸淫着每个角落,阴冷的湿气直往人骨子里钻。孙奶奶记得1月中旬还钱那天,也是这样细雨蒙蒙的天气。

记者沿着孙奶奶还钱的路线,撑着雨伞深一脚浅一脚地走过她家门前石子路后,是一条长约300米只能容纳一辆车通过的水泥路,也是村里进出的必经之路。路上的坑洼处因连续阴雨积满了水,稍不留意鞋袜就全湿了。

出村进入通往镇区和高速路的主干道乌塍线,两侧多是过往的大车,穿过公路时要比平常更加谨慎。穿过乌塍线向南直行约1公里就是木匠张发林家。这段路上少有行人,雨水打在伞上的声音格外清晰。

走完这段往返3公里的路,记者全程耗时50分钟,衣袖裤脚全被打湿,身上也泛起阵阵凉意。

98岁的孙奶奶说,还钱那天她一手拄着拐杖一手打着雨伞,加之年岁大听力不好,中午12点多从家出发,来回走了近3个小时。

回家后,孙奶奶的衣服和裤脚已被雨水浸湿。

“挂在心里的事,终于了了。”孙奶奶脸上团起了一片舒心的笑意,“我欠人家钱总是要还的。以前没有能力,现在我有钱了,我就要去还给人家,我就安心了。”

f49fa0c2e438e6280a348bd11f053f77.png

▲3月5日,浙江乌镇,98岁的孙杏宝和她的养老金存折。摄影/上游新闻记者 时婷婷

“欠债还钱天经地义,不还清睡不踏实”

“伯母那天冒着雨来,说是还钱,我挺意外的。她说发林50年前给她家打了一套家具,当时家里穷,一时拿出不钱来,就一直欠下了。没想到一晃就是这么多年。这几天想起来了,就想着要把钱还上,也算是了了心愿。她从兜里掏出了1600块钱,非要按现在的行情给。”张发林妻子姚美英告诉记者,她看到孙奶奶时,孙奶奶虽然穿着棉衣戴着帽子,但裤腿和鞋子都湿了,从口袋往外掏钱时,手在微微发抖。

“伯母说欠债还钱是天经地义,不还清了,她都睡不踏实。一边说一边往我手里塞钱。我不收,伯母都急了。伯母年纪大了,又走了这么远路,我怕她着急上火,就收下了。”姚美英只收了孙奶奶1200元,剩下的400元再三推辞后,孙奶奶才收了回去。还完钱孙奶奶并没有多留,又冒着雨回家了。

木匠张发林对记者说:“一回家,就听老伴说孙奶奶来还钱的事。我也是在村里长大的,20多岁起就做木工活,谁家造房子,做家具都找我。原来大家生活都不富裕,一时拿不出钱也正常。乡里乡亲的,我也不好意思催,时间长了也就忘了。”张发林回忆,孙奶奶三儿子结婚那年,确实给她家做过家具,但具体做了哪些家具,干了几天活,还有多少工钱没结,自己都忘记了,也没想过去要。

张发林住在一处普通的二层自建房里,除了几件自制的简单家具外,并无其它摆设。他的工作间里摆放着各类木匠工具,每天晚饭后,张发林都要到这里来干活。如今除了做木工活一天能收到200元左右外,他还要到七八公里外的镇里打工,一家人生活并不富裕。

在张发林看来,孙奶奶冒雨登门以百倍的价格偿还50年前欠下的工钱,这不只是一笔钱,而是一份情谊和一颗诚信的心。

5d651f1234f8ca55121a454c315d8b1e.png

▲3月5日,浙江乌镇,木匠张发林在家中做木工活。摄影/上游新闻记者 时婷婷

“欠债还钱不是应该的吗?怎么这么多人来拍我?” 

孙奶奶颤巍巍地打开满是皱褶的存折,记载着她的养老金每月是778元,最近的一次是1月7日取款4700元,其中1600元是特意留着给张发林还钱的。

给张发林还钱的几天后,孙奶奶聊天时将此事告诉了女儿孙建英。没想到孙奶奶认为应该做的事,却“惹火”了全家人。

“路远车多,又下着雨,万一有个闪失怎么办?也是快100岁的人了。”孙惠芳一边“埋怨”着奶奶,一边帮她整理衣服。“我记得清楚,我心里知道。”孙奶奶呢喃着回应孙女。

“这次奶奶瞒着我们独自走了这么远的路,一家人后怕了好几天。但奶奶还钱这件事对我们触动很大。平时老人家总是要求我们要尊老爱小,做人做事要堂堂正正、干干净净。现在家里五世同堂,我都当上了奶奶。我们更要向奶奶学习,为孩子们做好榜样。”孙惠芳说。

3月初,村里的宣传干事将孙奶奶的故事通过当地媒体进行了传播,引起了网友的关注,热心的村民还给孙奶奶拍了短视频在网上传播,网友们尊称她为“诚信奶奶”。

桐乡市委书记盛勇军感慨地说:“老奶奶这样的善良、诚信,直抵人心,这样的事迹给风雅桐乡注入鲜活的案例,彰显了桐乡人朴素的力量、真实的力量、诚信的力量。”

乌镇镇党委提出要对孙奶奶的诚信行为进行褒奖。

这段时间,孙奶奶家成了村里最热闹的地方,每当有外面人来时,孙奶奶都会到隔壁邻居家借小板凳给客人坐。

“孙奶奶人很好,喜欢帮助人。她冒雨还钱的事情,让我们挺敬佩的。出了这样的名人,是我们村的骄傲。”村民钱金林说。

当人群散去后,孙奶奶的眼神里透着一丝疑惑问孙女孙惠芳:“欠债还钱不是应该的吗?怎么这么多人来拍我?”

村干部王高江将拍摄的孙奶奶照片备注后,又仔细地看了很久,“孙奶奶的故事触动了每个人心中的善念。50年后,当我们再看到这些照片时,回想起来也是我们乌镇的一段佳话。”

上游新闻记者 时婷婷 发自浙江乌镇 编辑/郎清湘 杨昇

c11f6f49dfb1a723eae361e850db7e33.jpg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

  • 头条
  • 重庆
  • 悦读
  • 人物
  • 财富
点击进入频道

本周热榜

汽车

教育

美家

楼市

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