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工塑造240多个陶瓷人像、历时3个月烧造成功一件作品……全国美展重庆获奖提名作品这样“诞生”
10-11 06:13:09 来源:重庆日报

艺术设计获奖提名作品《大木·匠造——中国传统村落民居营建文化作品展陈》细节。

综合材料绘画获奖提名作品《融》。

陶艺获奖提名作品《器之欲》。

重庆日报消息,第十三届全国美展正在全国多地火热展出。我市有7件作品在本届全国美展上拿到获奖提名。据悉,全国获奖提名作品共105件,从中将评出40件“中国美术奖·创作奖”。

9月22日和25日,全国美展油画作品展、雕塑作品展相继在渝开幕,本报第一时间报道了重庆油画获奖提名作品《果蔬欢·百姓乐》、雕塑获奖提名作品《烈焰青春》《为新中国雕塑》《好消息》的创作故事。10月10日,重庆日报记者又对重庆艺术设计获奖提名作品《大木·匠造——中国传统村落民居营建文化作品展陈》(简称《大木·匠造》)、综合材料绘画获奖提名作品《融》、陶艺获奖提名作品《器之欲》的作者进行了专访。

240多个陶瓷人像遍布“工地”

在7.5米长、2.6米宽的木质平台上,艺术家们再现了一个中国传统民居营建场景:240多个陶瓷做成的工人遍布其上,他们各司其职,有的在搬运木材,有的在屋顶铺设瓦片,有的在庆祝房屋建成,一派繁忙热闹的景象。

这是四川美术学院教师孙继任、孟福伟、谢亚平、刘贺玮共同创作完成的作品《大木·匠造》,目前正在山东工艺美术学院美术馆展出。

“作品分为动工、排扇、立架、安梁、上椽、排瓦、装修、入住8个部分,再现了中国民间木匠的工艺传统和中国传统民居营建过程。”孙继任介绍,为了让作品呈现朴素而真实的美感,他们没有在作品中运用钉子或者新材料。“作品全部是纯手工制作,建筑为榫卯结构,人物是手工塑造并用木柴烧制而成。”

孙继任表示,这件作品还原了中国人与自然的相处之道,其中更蕴含着作者对传统文化传承的思考。

东西方“维纳斯”融为一体

宽1.5米、高2米的油画画布上,被誉为“东方维纳斯”的“青州龙兴寺窖藏出土北齐贴金彩绘石雕菩萨像”和卢浮宫的镇馆之宝“断臂维纳斯”融合为一个新的形象,散发出文明交流碰撞的美感。

西南大学美术学院教师刘冠儒说,他的作品《融》意在传达不同文明之间应相互尊重,在交流互鉴中让自身充满生命力。这件获奖提名作品正在宁波美术馆展出。

早在2017年,刘冠儒就开始制作以中西方雕塑为主题的综合材料绘画作品,《融》则是他首次将东西方雕塑的形象融为一体。作品中的“维纳斯”头像,左边为东方形象,右边为西方形象,中间是马赛克。马赛克部分由300多个大小不同的纸板粘贴而成,作者在纸板上面反复打磨和晕染,形成丰富的肌理效果。

刘冠儒介绍,除了纸板,这件作品还运用了画布、宣纸、丙烯、矿物颜料等多种材料。“我把不同材质的宣纸制作成纸浆,当作‘颜料’绘制在画布之上,表现中西方雕塑的不同质感。”

展示陶艺的无限可能性

四川美术学院教师吴建毅出生于1990年,他的陶艺作品《器之欲》此次也拿到获奖提名,目前正在景德镇中国陶瓷博物馆展出。

《器之欲》由3个独立的圆形器皿构成,器皿颜色分别为灰蓝色、黑色和朱红色,传达出质朴而敦厚的美感。

“陶瓷器皿一般都是从正面去使用,因此很少有人会注意器皿底部的承载空间。”吴建毅说,他通过非常规的倒拉坯工艺和非传统器皿成型法进行创作,挑战和突破泥料的极限性,致力于打破器皿的“底足”和“口沿”之分,让人们更加关注器皿的底部空间。

据介绍,3个器皿中,有2个是吴建毅的研究生毕业作品,1个是今年在四川美术学院创作的。“今年我用了3个月时间,才创作出一件较为成功的作品。”吴建毅说,在用气窑烧制过程中,他经历了多次失败,还常常通宵守护在气窑旁,“艺术品是不能用时间来衡量的,我并不认为创作过程是痛苦的。”

吴建毅说,在今年创作的这个器皿中,运用到了荣昌的泥料,并不断调试了泥料的可塑性和韧性。“每片土地的泥料都是大自然赐予我们的独一无二的礼物,在和泥巴打交道的过程中,我总能收获到惊喜和快乐。”

原标题:手工塑造240多个陶瓷人像、粘贴300多个纸板、历时3个月烧造成功一件作品 全国美展重庆获奖提名作品这样“诞生”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

  • 头条
  • 重庆
  • 悦读
  • 人物
  • 财富
点击进入频道
点击进入频道

本周热榜

汽车

教育

美家

楼市

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