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行动】放弃高薪,他回渝参与创办重庆大学药学院
10-25 06:07:41 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

QQ图片20180426072650.png

规定动作%0A智汇八方话渝州(有题花)%0A人物(3578861)-20191025061149.jpg

贺耘(右一)正在指导学生。

人物档案

贺耘:重庆大学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院长。海外高层次专家、美国斯克里普斯研究所博士。长期从事抗癌、抗病毒、糖尿病、代谢病及炎症创新药物研究工作,领导海外高层次专家创建了数十项创新药物研发项目,曾先后主持或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外专局、国家发改委等科技项目10项,申请发明专利100余项。

带领团队研发新药、创建平台为重庆引进和培养高层次人才……参与创办了重庆大学药学院的贺耘一直很忙,采访的时间也是从繁忙工作中挤了一个多小时。在贺耘的日程里,就连“健身”似乎也只能用站着办公来实现。

他说回学校做科研

就不谈工资的事

出生于大足的贺耘,从西南大学化学专业毕业后,上世纪90年代就去美国留学,并在加利福尼亚州斯克锐普斯研究所获得博士学位。之后,贺耘先后在上海、北京的国际知名药企担任高管。这些经历,让贺耘不仅有新药研发的经验,还有丰富的管理经验。

就在这时,2011年,时任重庆大学理学部主任的吴云东院士和校长林建华找到贺耘,“和我商量到重庆大学建设新药研发平台的问题。”对于已在企业做了十几年的贺耘来说,这又是一次不同的尝试。

“可能还是有家乡情结吧。”他说,早在上世纪80、90年代,重庆的生物医药就排在全国前六位,“这是有基础的,加上我确实想做一些事。而那时候国内科研环境还是学校里面条件好一些,我就想回到重庆后,能不能把学校、科研院所好的研发条件和企业结合起来,促进生物医药的发展。”

自己的想法很坚定,但家人还是有些犹豫,“毕竟这个落差比较大的。但我决定到学校就不谈工资,有差距就有机会。”2012年,贺耘回到久别的家乡,在创建重庆大学药学院的同时,也和两江新区、巴南签订合作协议,创办新药创新平台。

建多个研发平台

吸引和培养高层次人才

就这样,贺耘先后在两江新区组建成立了重庆两江药物研发中心,在巴南区成立了重庆柳江医药,同时牵头搭建“药物先进制造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重庆市天然产物全合成与创新药物研究重点实验室”“重庆创新药物孵化基地-新药设计与筛选平台”“国际高端药物技术转化平台”等多个研发平台。

而仅仅是两江药物研发中心、重庆大学药学院这两个平台,就为重庆引进了两位海外高层次人才、两名国家青年千人计划人才、四位重庆市“百人计划”、十余名教授,“还成功培养了两名国家优秀青年学者和一位‘万人计划’的青年拔尖人才。”贺耘说。

从2012年到2019年,重庆的人才政策和待遇都有了非常大的提升,对人才的吸引力也在增加。

贺耘说,现在重庆大学引进博士的力度很大,“我认为还有一点非常重要的是,重庆整个创新氛围越来越好,这也是吸引越来越多人才愿意来的‘内功’。”在贺耘看来,创新就是要走别人没有走过的路,还要走在别人前头。

“绿色抗生素”项目

预计后年开始临床试验

贺耘说,目前重庆正在进行相关方面的改革,“在科研经费使用方面,对科学家、专家更多的自主权。同时也简化审核程序,让科研人员有更多的时间搞科研。”

好的政策、好的创新氛围、好的平台,也让贺耘及其团队成员有更多的精力放在了科研上。目前,由贺耘及其团队成员研发的“绿色抗生素”项目,已通过科技部新药创制重大专项的多轮评审。“全球范围内抗生素的耐药性问题一直比较严重,从目前我们的成果来看,在国际上也应该算是走在前列的。”他解释,通俗一点来讲,同普通抗生素相比,“绿色抗生素”几乎不会产生耐药性,或者说产生的速度非常慢。预计该项目在后年开始临床试验。

除了进行抗生素的创新药物研究,贺耘在抗癌、抗病毒、糖尿病、代谢病等创新药物研究中也取得一系列成果。

重庆晨报·上游新闻记者 罗薛梅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

  • 头条
  • 重庆
  • 悦读
  • 人物
  • 财富
点击进入频道

本周热榜

汽车

教育

美家

楼市

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