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1日,UniCareer发布的《2019海归就业力调查报告》显示,海归人才在国内就业遇到一定阻力:近70%的留学生归国后遇到了文化理念、落户就学、政策限制等难题;30%的留学生认为第一份工作完全未达到预期;而在企业端,27%的受访企业认为海归的自我评价过高。
薪资方面,报告显示,近三成海归2018年实际工资不足10w,而有近五成海归期望2019年可以拿到10-15w的年薪。
对于海归来说,英语表达能力、宏观视野和适应能力,是其三大竞争力。UniCareer指出,“高素质”、“高层次”的海归依旧备受青睐,但海归整体就业形势严峻亦是不争的事实。海归人才应科学管理自身预期,并及早规划职业路径选择,明晰自我定位,切忌好高骛远。
而对于企业来说,调查显示,约七成企业仍然重视海归招聘,68%的受访企业表示有海外校园招聘的意愿;65%会针对暂未回国的候选人设置专门的面试流程;同时,64%的受访企业愿意为海归提供额外的福利待遇。而外企和民营企业,在此意愿上更为强烈。
另外,报告还指出,学历并不是企业考察人才的第一要素,企业普遍更看重与“实际工作表现”相关的素质,比如实习/工作经验、相关工作技能。调查数据也显示,约八成的受访企业更倾向拥有2 次及以上实习经历的海归。
男女比例4 : 6,英美仍是海归主要来源国
参与调查的受访海归中,男性占43%,女性占57%。在留学国家或地区的选择上,欧洲和北美地区依然是主流目的地。英国、美国、澳大利亚为主要留学国,分别占比28%、24%、 12%;其次是日本、韩国等亚洲国家,与留学选择目的地比例接近。
学历硕士居多,商科海归占五成
近六成的受访海归在海外已经或即将取得的最高学历为硕士。51%的受访者的主修专业为商科,医学专业较少,仅为2%。男性更倾向工程学与自然科学,女性则集中在商科、人文与社会等。
情感与文化因素是回国的首要原因,第一份工作更看重公司平台
“情感与文化因素”位列受访海归回国就业的主要原因榜首,占30%。对于海归来说,国内所能给予情感及文化上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是促使其回国极强的推动力。除此之外, ”国内个人发展机会更多”,“看好国内经济形势”,分别排在第二、第三位。
对于国内第一份工作,超过三分之一的受访海归认为“公司平台”是其在求职时优先考虑的因素,其次才是“工作城市”、“薪资”和“与所学专业的匹配度”。
超八成海归回国半年内就职,近三成海归年薪低于10万
国内招聘平台是受访海归回国求职的首选渠道。86%的受访海归可以在回国以后的半年内找到工作,求职时长1年及以上的占比仅为7%。近三成受访海归的初始年薪低于10万,高于15万的占比仅为四成。
北上广深薪资优势依然明显,新一线城市吸引力不断攀升
北京、上海、广州、深圳依旧为海归最偏好的国内就业城市,68%的受访海归选择其作为第一份工作的所在地。同时,得力于近年来各地的人才引进政策和经济快速发展,阿里网易等知名企业云集的杭州、国家新兴高新产业重点城市苏州、四大直辖市之一的天津、西南重镇成都等新一线城市逐渐崭露头角,对受访海归也有着很强的吸引力。从整体上看,受访海归的分布情况与各城市的经济发展和政策颁布情况相吻合。
与此同时,城市之间的薪资结构也有所不同。初始年薪高于15万的受访海归中,79%的工作地点位于北上广深,而在其他城市的占比仅为21%。当把初始年薪提高到30万以上时,会发现差距愈发明显,可见北上广深的高薪机会明显高于其他地区。
约三成海归认为工作完全未达预期,公司平台成最大不满因素
43%的受访海归表示国内的第一份工作基本符合期待,同时29%的受访海归认为第一份工作连基本预期都未达到。
综合对比影响工作是否符合预期的因素,可以看出,认为公司平台不符合预期的受访海归占比最高,为36%。实际上,海归都心向往之的公司平台,一般都是各行业内的顶尖公司,往往有着更高的门槛和纷来沓至的人才,激烈的竞争导致实际进入难度较大。同时,虽有近60%的受访海归认为初始年薪基本符合预期,但认为其符合及完全符合预期的占比却不足20%,说明在薪资方面,绝大部分受访海归的理想与现实还是存在落差。
综合TechWeb、UniCareer等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