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新闻客户端消息,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放管服”改革,强调政府管理和服务要行“简约”之道,程序、要件等都要删繁就简、便民利企。近日,国务院第七次大督查第十一督查组接到企业通过国务院“互联网+督查”平台反映的,广州黄埔新港海关擅自索要通关要件的问题线索,督查组赶赴广州进行实地督查。
有企业反映,黄埔新港海关在查验进口危险化学品时,要求企业必须提供每种危化品一年以内的“危险特性分类鉴别报告”。做“危险特性分类鉴别报告”的费用,已成为部分企业、尤其进口品种较多的企业的沉重负担。
企业代表 胡先生:做一份这样的报告,一个品种要做一份的话,大概是2800块钱,我们公司经营的品种大概是五、六十个,那么这算下来,是一笔很大的开销,对于我们这种小企业来说,确实有时觉得挺难承受的。
企业代表 林女士:我们现在已经做了有300到400多个,有效期一年内的(鉴别报告),如果过了期了,上一批上年已经做过的,还是要送检。
鉴定费的支出,只是企业负担加重的一部分,一些企业进口的某些危化品属于高价值商品,检测抽样也会给企业带来较大成本压力。
企业代表 李女士:我们(进口)一些量小的产品,有些都不够抽样送检的,去抽样,一抽就要抽我150克,我可能总共就买了200克,我给了他,我就没有了。有些贵的比黄金都要贵,单价很高,这块儿对我们来说也是个麻烦事。
那么,黄埔新港海关在查验进口危险化学品时,要求企业必须提供的危化品“危险特性分类鉴别报告”,是一份什么样的报告?他们的这种做法,又有没有依据呢?
据调查,“危险特性分类鉴别报告”,是由国内第三方检测机构,对企业提供的危化品样品,做出的检测报告,包括样品运输名称、类别、是否属于危化品等信息。新港海关工作人员介绍,这份材料是企业自愿提供的。
广州黄埔新港海关工作人员:我们也有核对能力,我们每年也有参加这些培训,参加这些考试,获得相关的一些资质,为的就是当企业提供不了这份东西的时候,我们可以去查这个东西,因为这个东西就是企业自觉或者说你自愿提供的。如果你说我就不提供,我们也没有要求你必须得提供。
但督查组在新港海关一处办事大厅暗访时,得到了另一种说法。
广州黄埔新港海关工作人员:因为危(化)品现在有两条指令了,一个是口岸指令,一个是目的地指令,口岸指令很容易的,只要你品名、规格、重量、数量对得上,就可以给你走,就可以给你放行。“目的地指令”就必须要等到你的鉴定结果出来以后,因为这个理化特性,你是不可能说我现在一眼就能看到的是不是有问题,是几类的,必须要做鉴定报告。
督查组现场调取新港海关查验数据发现,今年1-9月,在新港海关通关的进口危化品共有5230票,全部都有企业自费提供的“危险特性分类鉴别报告”。
但目前海关监管进口危化品依据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进出口货物查验管理办法》以及原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局的2012年第30号公告《关于进出口危险化学品及其包装检验监管有关问题的公告》中,明确规定,进口危化品报检应提供经营企业符合性声明、抑制剂或稳定剂情况说明、中文危险公示标签、中文安全数据单样本,并不含“危险特性分类鉴别报告”这一项。
此外,根据联合国《全球化学品统一分类和标签制度》、《关于危险货物运输的建议书-规章范本》,出口国对危化品进行检测,进口国认可出口国的检测结果,不再进行重复检测。依照国际惯例,海关不应该向企业索要“危险特性分类鉴别报告”。
依照国家相关法规以及国际惯例,黄埔新港海关向企业索要“危险特性分类鉴别报告”,是没有依据的。督查组同时调查发现,这份报告,在海关对危化品的监管中,并没有实际作用。
企业代表 胡先生:企业本身我就已经是按危险品申报,同时我的管理和运输都是按危险品去操作,再去重新要求我们做这个报告,对于这个必要性我有点不太理解。
督查组现场调阅了有关材料,并与工作人员核实后发现,近年来没有发生过一起“危险特性分类鉴别报告”与企业申报时提供的信息不符的情况。
黄埔新港海关工作人员:这本来就是企业自己提供的,如果比对是不一致的,他根本不会拿过来给你看。
明知起不到查验效果,为什么还要企业花钱提供报告呢?
黄埔新港海关有关负责人:它(危化品)还很复杂,它是什么命名,还有定义,还有双“否”这种情况,现在我们看到双“是”,我们就一定严格要求去做,如果是“一是一否”,相对也要求做,很多紧箍咒,箍得人下面所有的一些东西都要留痕迹。
近年来,海关不断加强对进口危化品监管力度,对进口危化品进行百分之百的布控查验,确有必要。督查组认为,这种“留痕式”的纸面检查,加重了企业负担,也没有起到更多的监管作用。海关部门应该严格按照进口危化品查验相关要求,切实履行对到港危化品的安全监管责任。
目前,海关总署已责令新港海关立行立改,以实际行动加强危化品进口安全管理工作,杜绝以形式主义加重企业负担行为,并举一反三在全国范围内进行排查。
原标题:一纸报告花费2800元?国务院督查海关额外增加查验要件问题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