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舆论场 > 正文
媒体评“花钱戒手机”:更像是信息社会的行为艺术
2022-05-08 18:54:18 来源:光明网评论员

据报道,现在在一些年轻人当中兴起一股“戒手机”的风潮,甚至不惜花钱戒手机。花上百元上网买一个手机锁,不到规定时间自己也不能打开,自己“折磨”自己。而在网络上,戒手机APP也不少见,也就出现了很吊诡的一幕:下一个APP,目的是让自己不用APP。

有些人为了戒手机也真是很拼。戒手机的理由也很好理解:手机让人沉迷。不过,戒手机都用力到这个程度了,甚至不惜花钱来物理隔离,也可见戒掉的难度。戒手机其实是左右互搏,对手只有自己,人的自控力如果弱到需要砸钱来加强的程度,就难免有一点喜剧和荒诞。

其实花钱戒手机更像是信息社会的行为艺术,最后成功与否是很可疑的。在一个买菜、挂号、交作业都离不开手机的时代,很难想象戒手机有多大实际意义。

结果虽然大体可以预知,但遮挡不住戒手机者的自我感动,以及某种舆论上的赞美。大概总有人觉得这是一种“夺回生活”的方式,是一种在技术宰制环境下的觉醒,是对代码等无属性之物的拒绝,戒手机之后人们的生活就可以回归某种原始。无论哪个时代,总会有人对古典充满想象和眷恋,这也给“前手机时代”带上了一层滤镜。

不过,花钱戒手机,也有点像是一种今天的卢德运动,人们像是十九世纪早期的英国工人,把机器与技术视为带来痛苦的工具,要决绝地加以“破坏”。人们把自己的“失败”——虚度光阴、冲动消费乃至颈椎问题归咎于手机,戒手机也就有了感性层面的合法性。

其实,这或许也是进入了另一个牢笼,成为了时代背景下的符号。一种高调的宣誓与“对抗”,恰恰如症候般“确诊”了时代趋势。戒手机,越是大张旗鼓、成本不菲,越是说明我们再也离不开手机了,我们已经进入了“手机社会”。

如果我们抛开某种思维预设,不带张力地去看待手机,就能发现手机其实是很传统的。手机里的阅读、娱乐、社交等等,哪一个不是古已有之的需求?至于手机让人沉迷、影响健康之类的“罪状”,古人也有“玩物丧志”的说法,《老子》也说“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手机放到人类历史上看,恐怕也谈不上是一种叛逆。

其实,手机之所以受到诟病,就是因为它不留情面地去除了仪式赋予的神圣感。本质上都是信息获取,但如果拿起一本厚重的书,无论有没有价值、看进去多少,这都是令人赞美的阅读,但在手机里就只能是“刷手机”;本质上都是娱乐,但围棋、象棋甚至麻将都有相当的认可度,但手机花花绿绿的屏幕,那当然可以被嗤之以鼻的。

从本质上说,手机和人类历史上的多数事物,其实没有多少不同,只不过它没有被时间锻造成不容辩驳的经典。也许多年后回望,就会发现戒手机的虚幻色彩:人们到底在拒绝什么呢,一种更有效的信息获取,还是一种更有趣的娱乐体验?

戒手机风潮的兴起,其中有价值的部分,或许是让我们去思索本质意义,我们需要的究竟是什么?看书和看网络小说,去电影院和看短视频,觥筹交错的宴会和一场微信群里的讨论,这里面的前者一定都比后者高级吗?关注本质意义上的需求满足,就不会只在一个技术形式上做文章,对一个机器欲拒还迎、百般纠结。

因此,手机的功能也有理由被重估,它满足的很多“浅薄”“无厘头”“碎片化”“打发时间”的需求,是否真的都如字面般不值一提?这些需求与满足,或许更接近本质,也接近活着的意义。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上游

举报
  • 精选
  • 重庆
  • 调查
  • 财富
  • 评论
点击进入频道

本周热榜

汽车

教育

美家

楼市

视频

举报内容
低俗色情 广告 标题党 内容重复 有错别字 排版错误 侵权
获取验证码
请先完成短信验证
取消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