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A-soul组合成员珈乐宣布进入“直播休眠”状态的消息,让“虚拟偶像”再度进入公众关注的聚光灯下。
作为一个虚拟女团,A-soul的5个成员虽然都由真人扮演,却通过真人穿戴动捕设备以及光学动捕技术,实时将人的动作转化为虚拟形象的动作。因此,呈现在观众眼前的都是虚拟动画形象。其实,从初音未来用一首《甩葱歌》让绿色双马尾的“歌姬”形象火出圈,到洛天依登上央视春晚舞台,再到众多虚拟歌手、虚拟主播活跃于各种情境中,虚拟偶像已经在我们的世界“生活”很久了。
虚拟偶像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不仅构成了互联网时代的独特景观,也为“追星”二字赋予了全新定义。我们可以用技术发展、资本行为来解释,也可以定义为文化游戏、传播现象,但最直观的感受是,越来越多的青少年正成为它们的粉丝,喜爱程度甚至超过了真人偶像。
原因不难理解,追星的本质就是“幻情”,在技术滤镜加持下,无论外形、人设,还是声音、才艺,虚拟偶像都可以比真人更完美,更能戳中人心;而且,虚拟偶像是更加纯粹的“偶像”,没有复杂的人际关系、生活琐事,于是争议更少,人设崩塌的风险也更小。正如年轻网友所言,“只有二次元人不会‘塌房’”。咨询机构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虚拟偶像核心市场规模达34.6亿元,带动周边市场规模645.6亿元,其市场潜力不言而喻。
但烈火烹油、鲜花着锦的另一面,是很多角色形象依旧十分单薄,或者仅仅停留于博人眼球阶段,背后的资本运行模式尚需完善。想要真正实现高附加值、可持续的正反馈,依然有不少瓶颈需要突破。毕竟,偶像是虚拟的,背后的人却是真实的。比如此次A-soul事件就引发了关于“中之人”权益保障、经济利益分配等议题的思考;有时候,虚拟偶像也会“翻车”,就在去年年底,上海迪士尼乐园里的玲娜贝儿就在与游客互动时引发了不满,导致“玲娜贝儿下头”冲上热搜。
说到底,我们如今看到的大部分虚拟偶像,依然受限于流量逻辑。扮演者、配音员、营销团队、圈层粉丝,一同写下了驱动其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流量密码。为了吸引粉丝关注、增强粉丝黏性,为虚拟偶像制造话题甚至绯闻的操作也屡见不鲜。这本无可厚非,毕竟故事是人设的重要内核,好的人设既可以成为粉丝的情感寄托,也能引导青少年健康成长。但是,有必要关心,随着虚拟偶像经济的发展,如何守住流量边界,避免重蹈“饭圈”覆辙。
虚拟偶像是一个角色、一个符号,更是团队智慧、价值观的集中呈现,想要迈过横亘在产品设计与长期运营之间的门槛,团队首先要确立清醒的目标与理性的价值观。现实生活中,很多明星偶像常常投身公益、服务社会,传递正能量,这未尝不可以为虚拟偶像们带来启示,在技术向善、流量向善的过程中把“星路”越走越宽。当然,广大粉丝也应努力兼顾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与自己喜爱的虚拟偶像和谐相处,在脚踏实地中成长。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上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