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眼 > 正文
上热搜!理想之后,小鹏汽车也被曝毁约校招生!造车新势力到底多烧钱?
2022-05-20 07:20:55 来源:上游新闻综合

又一家造车新势力被传毁约校招生。

5月19日,在理想汽车被曝出毁约校招生之后,小鹏汽车也被曝出了同样的情况。目前“小鹏汽车被曝毁约20余名应届生”的话题已经冲上了微博热搜榜。图片来源:新浪微博

小鹏毁约提供5000元补偿

据新浪财经,广东广州一名大四王同学反映,去年通过校招途径,获得了小鹏汽车科技有限公司发放的offer。随后与该公司签署了就业协议,今年5月,公司人力称因为业务调整,不能提供就业岗位。王同学表示,和他一样被毁约的学生有20多名,而给出的理由则各种各样,比如学校不行,又比如说不太适合。

王同学表示,和他一样被毁约的学生有20多名。目前校招已经基本结束,很多被毁约的同学都找不到工作。

多名被解约的学生晒出短信,小鹏汽车将根据此前和毕业生签署的《三方协议》,给予5000元的解约补偿。不少网友表示,春招已经基本结束了,这时候被解约确实很难再找到工作。目前,小鹏汽车方面对此事未有回应。

小鹏事实上4月上旬就传出“裁员”应届生。据财经杂志,一位接到小鹏汽车offer的应届生去年和小鹏汽车约定今年2月入职,但春节后人力资源部门以内部调整为由,一直拖着未能给其办理入职。在他放弃其他公司岗位后,4月份接到了小鹏汽车的解约通知。在社交平台上,也有不少用户表示小鹏汽车毁约校园招聘。

一周前还称要“进入更多高校”

非常蹊跷的是,小鹏似乎一边毁约一边还在做校招宣传,其官方招聘公众号“小鹏汽车招聘”5月13日发文《今年,小鹏汽车与你有个约定》。推文显示,小鹏汽车此前走进华南理工大学、吉林大学、武汉理工大学等,与学子们“远程面基”交流,并表示“2022小鹏汽车的旅途还在继续,小鹏汽车将进入更多高校,我们愿与你同行”。

公开信息来看,小鹏汽车对校招一直比较重视。

2020年11月,公司创始人何小鹏曾发布内部信《在激进的快跑中寻找平衡,而不是在稳健发展中寻求加速》,其中提到“从现在开始进行大量超前布局”,表示要“以优秀毕业生为核心,建立更强大的组织体系,研发部门要接纳更多优秀硕士博士毕业生”。何小鹏写道:

新鲜的血液给我们带来的不仅仅是人数的增加,更是新鲜的理念和创新能力的注入。所有的主管都需要重视有潜力的应届生,对他们要有更多的耐心,要肯花时间培养有潜力的毕业生。年轻的高潜人才有很好的学习能力和适应能力,通常经过6-9个月的培养,就会展现出非常快的成长速度。

2021年,何小鹏还曾亲自下场去招募大学毕业生,甚至为此推出了《挑战吧!新鹏友》的微综艺,何小鹏亲自与大学生交流并面试。一篇推文称何小鹏是蔚小理三家公司老板中,唯一一个这么做的人。

造车新势力承受多重压力

就在4月上旬,小鹏汽车还被传出裁员计划。小鹏汽车内部员工在招聘社交平台留言称,公司部门正在调整中,部分部门的裁员比例可能达到30%。在社交平台上,也有不少用户表示小鹏汽车毁约校园招聘。对此,小鹏汽车方面也暂无回应。

此前,理想汽车也被曝出在5月毁约了2022年毕业的校招生,其中不少人已经和理想汽车、学校签署了三方协议,准备等毕业答辩结束后入职。

对此,理想汽车方面表示,近期理想汽车进行了业务调整,部分岗位被关闭,涉及部分今年尚未入职的校招生伙伴。鉴于可能对这些学生重新找工作造成的不便,公司提供了调岗选择和解约赔偿的方案,目前正在与相关学生进行沟通。

理想汽车方面表示,赔偿方面,综合考虑各专业及岗位方向等信息,已推荐相关同学到其他业务岗位,重新进行调岗面试;对于没有合适岗位的同学,将提供赔偿一个月工资的补偿,这一方案超出了协议内签署的合同违约金金额。

值得注意的是,从2021年起,以“蔚小理”(蔚来汽车、小鹏汽车、理想汽车)为代表的造车新势力在新能源汽车市场掀起了一场抢人大战。据记者了解,“蔚小理”在2021年的大肆扩招,导致一些部门员工人数直接翻倍,但不排除与实际业务需求并不匹配。

公开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末,理想汽车员工总数增至11901人,同比增加7720人,增幅近185%;在2020年,小鹏汽车员工总数为5084人,截至2021年底已超过1.39万人,而从员工职能分类上看,研发人员、销售人员数量增加最多。

员工人数的增加,也带来了人力成本的大幅增长。如,理想汽车去年职工薪酬总计34.8亿元,同比提升237%,人均薪酬成本超29万元。

受疫情影响,4月国内汽车销量大跌,叠加电池原材料价格上涨带来的成本压力,以及终端市场汽车消费意愿降低,车企都承受着现金流与盈利压力,其中造车新势力又因现金流长期为负压力更大。

理想汽车财报显示,今年一季度,理想汽车净亏损1086.6万元。小鹏汽车财报也显示,其在2021年的经营亏损为65.8亿元。有分析认为,企业成本压力增大加上行业低迷,是新造车企业在人员上暂停大幅扩张的主要原因。

有分析指出,造车新势力此前高速扩张的节奏正在放缓,已经逐渐从过去盲目烧钱扩张转向更成熟稳定的精细化运营模式。

不过,也有观点认为,具有互联网属性的企业频繁调整组织架构很常见,部分低效或者贡献度低的部门被整体砍掉的案例比比皆是,即便不直接裁员,选择以转岗的形式进行分拆,也会导致一批员工主动离职;单纯以人员流动来衡量经营状况并不客观,还需要观察该企业核心业务或部门的情况。

综合新浪、中国基金报、每日经济新闻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上游

举报
  • 精选
  • 重庆
  • 调查
  • 财富
  • 评论
点击进入频道
点击进入频道

本周热榜

汽车

教育

美家

楼市

视频

举报内容
低俗色情 广告 标题党 内容重复 有错别字 排版错误 侵权
获取验证码
请先完成短信验证
取消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