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头条 > 正文
你为什么还找不到工作?可能你被HR拉黑了!
05-27 22:38:03 来源:@中国之声

@中国之声 消息,北京某高校应届毕业生李启铭(化名)也许想不到,在一次求职后,自己可能已被行业内多名HR“拉黑”。

据《工人日报》报道,近日,负责面试李启铭的HR把他的简历发到了一个由500人组成的广告行业HR微信群里,并在群里通报了他在此次招聘过程中的诸多问题:“面试迟到,行为浮躁,好不容易跟他谈妥了薪资却被‘放了鸽子’……”鉴于这些“劣迹”,群内不少HR表示将把他“拉黑”。

这可能会让很多人细思极恐,行业内是否真的有传说中的黑名单?HR真的会拉黑求职者吗?

“黑名单”是行业内公开的秘密

实际上,随着信息群、圈子之间的交流方式越来越便捷,企业招聘设共享“黑名单”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

在不少行业,对于一些有“污点”的求职或离职者,HR心中大都有无形的“黑名单”。还有一些同业圈交换信息、行业微信群内风评或借助互联网建立的信息共享库。

《法制日报》曾报道过,武汉各大公司的HR会定期在一个人力资源的论坛上公布公司已离任的“极品”员工的行为,并提醒同行们招聘时重点留意。

在电视剧《猎场》中,胡歌扮演的郑秋冬因为假造身份上了人力资源的黑名单

很多大公司一般都会建立自己的黑名单系统。举个例子,假如某员工犯了重大错误被开除,同时也会进入集团黑名单。他所处公司的子公司或母公司的黑名单里也会有这个员工的档案,甚至往来密切的合作公司也有可能把其加入黑名单。

还有的招聘网站或企业自主设计的招聘系统会建立共享数据,北京某知名互联网企业HR张崇介绍,这套系统里设有专门的“黑名单”功能,供HR对求职者简历进行备注说明。“态度不端正”,这是张崇最近看到的一个简历评语,这份简历很快被直接“过滤”。

企业“拒人”的边界在哪?

事实上,被拉入HR黑名单的情况很多,从时间分布来说,入职和离职阶段被拉入HR黑名单的行为较多。例如:面试失约、不辞而别、频繁跳槽,或者学历或资历方面进行作假,诚信、人品存在严重的问题,或是一些重大违纪违法行为等等。

网友知乎提问

企业设置黑名单,是为了降低用工风险,将有问题的员工拒绝在企业大门之外。这种做法得到很多HR的力挺,但是也有人表示担忧,这种公布信息的行为是否侵犯了隐私权?对黑名单上所列错误采取什么标准认定?

有些企业在评判员工的角度往往不统一,有时应聘者一些无关紧要的“瑕疵”可能被人为放大,而且这种私下交流的黑名单也难免有失客观公正。例如之前企业HR招聘暗中搞地域歧视的情况,屡屡被曝光。

对于因触犯法律、职业道德等问题而被列入“黑名单”的员工,企业坚决不录用无可厚非。可是有些员工却是因为一些小事比如待遇、离职等与公司闹得不欢而散,或是与公司产生纠纷后的依法维权行为而被前公司拉黑甚至遭行业“封杀”,这无疑是一种变相的“报复”,涉嫌侵犯求职者的平等就业权。

“公开传播劳动者求职信息,给劳动者贴上各种负面标签,甚至进行丑化,涉嫌侵害劳动者隐私权、名誉权等。”虽然现行法律并没有明确规定禁止企业“黑名单”,但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法学院副院长沈建峰表示,HR行使招聘权利应有边界。

招聘不应该“一票否决”

对企业来说,共享“黑名单”可以作为入职员工背景调查的参考,但不应该是“一票否决”的唯一根据。每家企业的需求不同,企业应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用创新科学的人才测评方式取用人才。

对行业来说,也应该建立规范的职场诚信档案。很多HR表示“职场黑名单”是为了防范风险和自保,是招聘管理缺乏规范化保障的的无奈之举。在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尚重生看来,各种“黑名单”的存在,反映出我国社会征信体系的不健全。

某人才市场职业顾问表示,“黑名单”通常不是由于员工能力问题,而是隐藏在冰山下面的品质与诚信问题。如果不幸上了“黑名单”,身为求职者也需要反思一下,注意面试求职时的一些基本礼仪和沟通技巧,及时消除误解,以免给企业或自身造成不必要的麻烦。

原标题:你为什么还找不到工作?可能你被HR拉黑了!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

  • 头条
  • 重庆
  • 悦读
  • 人物
  • 财富
点击进入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