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消息,没有《最后的莫西干人》里波澜壮阔的美国西部风情,也没有《最后的武士》里喊杀震天的武士决战,这部叫《最后的棒棒》的电影投资只有几万元,没有特效,更没有大卡司,主演是导演本人,还有几个重庆解放碑正儿八经的棒棒,却有望成为这个暑期档继《药神》之后最感人的国产片。由本土新锐导演何苦自编自导自演的纪录电影《最后的棒棒》将于8月17日全国公映,近日,该片在成都举行点映,接地气的内容和励志情节打动了不少院线经理和媒体同行。不少观众被影片所感动,有观众表示,“镜头下这一群为活着而奔波的他们给我们上了一课,它是一部可以笑着哭的影片”。
棒棒的今世 逐渐远去的时代背影
1997年,一部名为《山城棒棒军》的电视连续剧横空出世,这部被视为四川方言剧扛鼎之作的作品不仅在全国获奖无数,而且也捧红了庞祖云、赵亮等一众演员。时隔21年,有一部以棒棒为主角的电影即将和观众见面,该片纪录了山城重庆“棒棒军”这个特殊群体在时代大潮中的命运转折,以及他们在当下时代的生活状态,真实呈现了他们逐渐远去并模糊的背影。
改革开放之初,山城重庆孕育出了一个特殊的行业——棒棒军。三十几年间棒棒军肩扛手提,担起生命之重,托起时代变迁。山城重庆,距离繁华闹市解放碑300米的自力巷53号里居住着一群平均年龄60岁用一根棒棒扛起整个人生的“他们“身处繁华却遥不可及,楼宇林立却危房存身。导演何苦在通过与老黄、何南、老甘、老杭等几位棒棒军的共同生活下,带观众深深理解了一把这繁华都市底层的包罗万象与不同人生的五味陈杂。
“棒棒军时代”经过三十几年的底蕴沉淀,如今终于要“繁华落幕”,片中最后几位主角棒棒都离开了这个陪伴了自己数十年光阴的行当,并寻找到了新的工作和生活,《最后的棒棒》也从深层面向我们诠释了“负重前行、爬坡上坎、敢于担当、不负重托”一系列应当传承当下的优秀品质。“我们的生活,即荒唐,又司空见惯”这句看似漫不经心的豆瓣影评,细思之下竟包含了“棒棒军”对人生无常命运起伏的无力,又必须继续生存下去的无奈;没有人可以挑选出身,但片中“不屈行者“老黄、 “自立巷赌神”何南、 “快乐剩男”老甘、”复仇刀客”老杭等棒棒军们,用自己的行动告诉这个社会,今天还拥有希望,就是最大的幸福。
电影的前身 豆瓣得分最高的国产纪录片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让影片真实,导演何苦竟然用了一年时间加入到棒棒军的队伍中体验生活,因此他也成为片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何苦,1976年出生于重庆市奉节县,1994年,18岁的何苦入伍,在吉林一军团服役。在部队,他先是当侦察兵,后来当报道员,他写的好几篇报道引起强烈反响。因为工作出色,何苦成为专职的宣传干事。2014年1月,已是正团级干部的何苦决定脱下穿了二十年的军装,离开军营,开始自己“透过镜头看世界”的梦想。
2014年年初,何苦的棒棒生涯开始,中国首部自拍体纪实片《最后的棒棒》也开拍了,即将上映的电影《最后的棒棒》正是改编自何苦的同名纪录片。当年,13集纪录片《最后的棒棒》在网上的播放量达到了上千万次,在豆瓣的评分也高达9.7分,是得分最高的国产纪录片。此次电影版《最后的棒棒》以原剧集为基础,并增加了跟踪拍摄的全新内容,让观众们在大银幕上看到了这些劳动人民真实、感人的生活。
网友蟹肉沙拉说:“这就是纪录片,它不给你那些镜花水月的幻象,它给你一场皮开肉绽的、残酷的、荒芜的生活真相,有些人看过绝望,有些人却看到微光。”电影上映前在国内数个城市举行的点映活动中,朴实的电影语言数次戳中观众笑点、泪点,坚韧的“棒棒军”打动了在场的每一个人,也让电影版《最后的棒棒》赢得了到场观众的肯定与支持。 有影迷称:“影片最可贵的地方就是导演没有用高高在上、悲天悯人的态度去拍,而是真的沉浸在生活之中,用当事人的视角讲述,充满了真实的力量。”
原标题:《最后的棒棒》打动观众 笑中带泪的国产片“神作”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