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报微信公号消息,广东省国强公益基金会未来10年内将向清华大学捐资22亿元人民币!清华大学校长邱勇表示,22亿是中国大学历史上最大的一笔捐款,创新和人才是此次捐赠的关键词。
22亿!中国大学史上最大笔捐款诞生!
据清华大学官微介绍,10月22日上午,广东省国强公益基金会捐赠清华大学仪式在清华大学举行。
▲签署捐赠协议 来源:清华大学官微
广东省国强公益基金会未来10年内将向清华大学捐资22亿元人民币,用于支持清华大学的基础前沿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和高端人才引进,助力清华发展。
据悉,这是截至目前国内高校所获的最大单笔捐赠。
当天,“国强楼”奠基仪式同期举行。
▲“国强楼”奠基仪式 来源:清华大学官微
创新和人才是此次捐赠的关键词
广东省国强公益基金会创始人、清华大学名誉校董、碧桂园集团董事局主席杨国强表示,作为改革开放中从普通农民成长起来的企业家,反哺社会、贡献国家,支持教育发展,非常光荣,能够捐赠清华大学,为人才和创新做点儿力所能及的事情,感到非常开心。
▲杨国强致辞 来源:清华大学官微
归根结底,企业的发展得益于国家和社会的进步,得益于更优秀的人才辈出,自己和家人能够为推动科技创新和教育发展,促进国家生产力和竞争力的提升、服务国家创新和世界进步尽一份责任,感到由衷的幸福。
清华大学校长邱勇表示,22亿是中国大学历史上最大的一笔捐款,对于中国和清华都具有特殊的意义,也体现了杨国强先生作为企业家和著名慈善家的情怀、抱负和责任感。
大学作为基础研究的主力军和重大科技突破的策源地,应主动履行服务国家的重大责任。
▲邱勇致辞 来源:清华大学官微
创新和人才是此次捐赠的关键词,围绕国家最紧迫的需求和前沿科技领域,共同关注人工智能、机器人等领域的技术研究,吸引最顶尖的人才并培养国家发展最需要的人才,为国家发展做出贡献。
网友留言:
@向孟怀Jerry : 22亿[吃惊]
@狂风暴雨_45cab6c:多培养顶级科学家
@中上层次男人1 :能做出成绩最重要
@凤凰网友 :千万别让善款落泪!
@手机用户5186:多出研究成果,多出人才才对得起这些钱
此前纪录:浙江大学曾获赠11亿元单笔捐款
2017年5月3日,浙江大学接受校友企业上海遂真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捐赠,获得11亿元捐款。
据悉,这是当时国内高校获赠的最大单笔捐款,打破了2016年9月由电子科技大学校友熊新翔创造的向母校捐款10.3亿的纪录。
根据协议,捐赠资金将用于成立“浙江大学遂真产业与金融研究中心”,支持浙江大学人才队伍建设、学术研究、人才培养和国际交流合作等。
为什么是11亿?又为什么分10年?遂真投资回应说,“基金规模120亿,每年的预期收益10%是很保守的。同时,10年磨一剑,11亿也代表校友们对母校的一心一意。”
延伸阅读:高校社会捐赠的春天真的来了吗
据钱江晚报报道,说起大学捐款,很多人就会觉得这是富豪们的事。这一方面和社会惯性思维有关,一方面也和媒体经常报道某某校友为母校捐款上亿元之类的新闻有关,普通人看多了,就会觉得给高校捐款,跟自己没啥关系。
马云向杭州师范大学捐款1亿元设专项教育基金
上亿元的捐款看多了,给大学捐款似乎就成了离普通人很遥远的事情。以致于2016年雷军给母校武汉大学捐款99999999元的时候,所有人都在问,干嘛不多捐1元钱,凑成一个亿?
难道,一个亿成了给大学捐款的标配了?当时雷军就表示,自己是故意的,就是想说,给大学捐款不是攀比。
此前,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在接受钱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高校捐款的问题,归根到底三个方面:谁来捐,如何捐,怎么花。
问题一:谁来捐
熊丙奇表示,目前国内高校捐款主要还是以少数精英校友为主,通俗点说就是富豪校友,普通校友的捐款很少。
他说,比例悬殊当然也有办学体制等原因,但是让更多的普通校友捐款而不仅仅依赖某位富豪的捐赠,应该是今后国内高校捐款的方向。
问题二:如何捐
长期以来,国内的高校基本都是依靠政府拨款来办学,对于社会捐赠并不太重视。
近年,很多高校对于捐赠的配套工作日渐成熟,各种学校的基金会也陆续成立。同时,借助日益便捷的互联网,捐款变得更加方便。
熊丙奇建议,国内高校应该主动改变筹款的思路,不要一味等待土豪校友大额捐款,而应扩大普通校友的常态化捐款。
问题三:怎么花
随着高校捐款的增多,近年来,使用是否透明也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钱报记者了解到,目前,一般大额的捐款,捐赠人都会通过协议指定用途。比如是发奖学金、建教学楼还是投入科研领域。
一些没有协议规定用途的捐款,其最终流向和用途,有时是笔糊涂账。
熊丙奇表示,高校捐款的透明化也有助于对捐款者的监督,这几年,分期捐款已经成为大额捐款的主流,一般都是分10年捐款。“第一年捐了,大肆报道,接下去几年呢,会不会中断变成假捐,这都需要给公众交代。”
原标题:数字惊人!“中国大学史上最大笔捐款”诞生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