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有人叫好有人诟病
“仿佛一夜之间,直播答题就火了,火得一塌糊涂。”两江新区某互联网企业的中层领导段先生说,自己手下6个“兵”,几乎都在玩。
不过对于这种游戏形式,段先生嗤之以鼻。“就像是有人在天台上撒钱,一群人盲目地去捡,忙乎一大顿捡了一毛钱。”段先生觉得,这种形式的游戏披着拓宽知识面的外衣,以奖金为诱饵,实际上,考的不少都是一辈子用不上的偏门知识。
段先生入行互联网产业多年,也了解不少关于直播答题的内幕,他表示,这种游戏的雏形来源于国外的一款名为HQ的应用。实际上这种模式就是前几年的《开门大吉》、《一站到底》等问答类节目的“手机版”。让大量的人盲目关注,耽误了诸多时间,却发现只有几块几毛的利益,“耽误了工作,浪费了时间。”
不过,段先生的几个职员却持反对意见。“并不是为了钱,这能增长知识,拓宽知识面。”职员白女士称,答题能够巩固自己之前学过的知识,并丰富自己的知识面,和同事合作游戏,也能增进同事间的融洽关系。
技巧?组队答题、多部手机、一元复活、简单搜索挡不住题太难
截至发稿,本周游戏排行榜显示,目前本周奖金累积最多的玩家奖金为3051.43多元,排名100位的玩家累计奖金1652.89元。总榜奖金累积最多为5159.74元。这样的成绩对于不少参与者来说,简直是开了挂的存在。
那么,是否真的存在所谓的“挂”?或者说,有什么其他的技巧?
“今晚9点半的冲顶开团么?”“芝士开团速进”……在一个名为“答题互助”的QQ群里,每场直播答题开始时,都会有人在群里迅速发答案。一天几千条消息,都是直播答题的内容,上午10点,随着各平台直播答题开始,群里的消息便一刻不停,一直持续到晚上11点左右。群里还有“上瘾”的成员,一天在线近10个小时。
游戏玩家白女士称,为了拿到奖金,她和同事们特意组了个20人的聊天群,戏称“开黑群”,每天雷打不动,大家都要准时参加,如果不在一起,那就语音群聊。
“群里有大神,我们都是‘抱大腿的’。”靠着群里几个知识面广的同事,白女士曾冲顶3次,累计下来得了40多块。
如果确实问题太难,大家都答不出来,还有其他窍门:一位网速度较快的网友搜索答案,赶在10秒内答对问题。“当然,这个太考操作。”
白女士称,除了和朋友组队合作答题,有的玩家则选择同时使用多部手机答题,王先生告诉记者,因为不同手机在直播时会出现时间差,在多部手机中要确保出题最慢的手机为主要手机,当答案不确定时,利用直播出现的时间差快速确定正确答案。
这些都是比较低端的操作,白女士坦言,在高额奖金的诱惑面前,不少玩家开始寻找最快最准确答题的方法。除了组建游戏群帮助答题,她还发现不少淘宝商家售卖复活机会,而一个复活机会只需要1元钱,还有的商家卖题库,价格也在几元钱不等,还有玩家不断更新游戏题目。
不过白女士表示,这些售卖的题目基本是在游戏中出现过的,再次出现的机会非常小,所以题库基本对帮助答题没有作用。
此外,还有人借助搜索器帮助答题,比如现在比较流行的“简单搜索”App,通过语音搜索。不过游戏中,发现只有在题目直接的情况下使用简单搜索效果不错,如某某地的首都是什么?如果题目较复杂,使用简单搜索很难在10秒内搜索出正确答案。
业内人士:可能是“来也匆匆去也匆匆”
这种答题类APP难道真的是“天台撒钱”?究竟靠什么盈利?据光电园一位从事软件开的发业内人士表示,这种行为看似是撒钱,最终目的,无非是争夺流量与用户。
据了解,目前互联网行业获客成本居高不下,已经飙升到几十元,对于诸如互联网金融这样的领域,获客成本更是高达上百元,一些电商平台获客成本甚至达几百元。
相比较而言,直播答题APP的获客成本非常低廉。曾有媒体计算,冲顶大会正式开播当天花了10万元,就引来了近30万人的参与,获客成本只有3毛钱多一点,远低于当下各大互联网企业的获客成本。
此外,这种APP的复活机会,实行的是“邀请机制”:只要有一个用户使用邀请码,就能获得复活机会,这也使得APP有了快速传播和沉淀用户的手段。
所以,直播答题的盈利模式无疑是比较清楚的。
“广告是互联网企业盈利模式,直播答题也是一样。”业内人士表示,随着直播问答成为全民参与的游戏,无论是“冠名”,还是主持人的口播,广告在这种直播答题的封闭情境中,效果是可期的。
实际上,在前两天的冲顶大会中,已根据主持人报出的题目,出现了电影《太空救援》的宣传广告。
不过,也有业内人士认为,直播答题只是一时之需,没有持续的用户需求,这种商业模式很难持续。尽管有一些变现渠道,但是想要持续会非常困难,“来也匆匆,去也匆匆”。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