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重庆 > 正文
大渡口有家1元理发店 没招牌没店名开了20年
04-04 22:48:17 来源:上游慢新闻·重庆晚报

1元钱能做什么?

一份报纸、一个馒头、一次打包费?

在大渡口区九宫庙街道九怡社区,有一家存在了20年之久的理发店。在这家店里,很多人理发只用付1元钱。

△1元钱,也能理个发?

小店面,老主顾

今天(4日)上午8:20,几经打听,记者终于找到了这家理发店。

理发店只有一个人——69岁的游淑君。

这里过去是重钢托儿所所在地,一字排开的5间门面,游淑君的理发店位于第二间。没有招牌,没有店名,只有一张几近散架的靠椅,放置大门左侧。

“这是‘信号灯’,如果放在外面,表示今天要营业。”附近熟悉的居民主动上前给记者介绍。

△游淑君的理发店

10分钟后,一个染着黄头发、身着黑色针织体恤的老婆婆来开门,她招呼道:“进来坐,就是店有点小。”

理发店真的小,大概6平方米;只有一张理发椅,还有4个供顾客歇脚的板凳。

这个门面过去租金只有100多元,现在涨了,也不到500元。

1966年,17岁的游淑君进入大渡口饮食服务公司。饮食服务公司也提供理发服务,她因此入了理发这一行。

52年的时间,到底服务过多少人?游淑君不知道。

但有些老主顾,她想忘也忘不掉。

比如邱嬢嬢。老人家今年已经83岁了,游淑君给老人家理了40多年的发。邱嬢嬢在九宫庙住了大半辈子,前两年才和孩子们搬到杨家坪,但每回理发,还是要回来找游淑君。

△游淑君

木梳子,报到处

邱嬢嬢坐下,游淑君左手拿着梳子,右手上的推剪在头发上熟练地游走,丝丝白发顺着指尖往下落。

游淑君手上是一把有些泛黑的木梳子,连邱嬢嬢都认识。

梳子落了一颗齿,骨架也断了,靠细铁丝和木棍固定。游淑君说,这把梳子开店时就有了,当时买成5块钱。“跟我20年了,用着顺手,也有了感情。”

邱嬢嬢说,她宁可坐好多站公交车也要来这里理发,是因为这家店有着别的地方没有的人情味。这把木梳子,大概也是这些人情味的一部分。

△用了20年的木梳子

上午10点过,邱嬢嬢的头发还没理完,又有顾客不停地来,后面已经排了4个人。

“我从读书开始就在这里剪头发,游嬢嬢掌握得到我的头型。”排队的张先生告诉记者,自己已经35岁了,从小龙坎开车过来理发,见证了小店收费从2元到7元的变迁,“这样的价格哪里还找得到?”

到中午1:30,小店一共有7个顾客,包括2名染发的,基本都是中老年人。染发要花1个半小时,收费也只要30元。

游淑君说,现在小店已经是一个“报到处”了。“要是连续几个月,某个熟悉的顾客都没来,我就晓得他多半是走(去世)了。”

△游淑君和顾客非常熟络

1元钱,邻里情

小店理发的收费是7元,但7个顾客中2个上了年纪的老人,游淑君都只收了1元钱。

“岁数大了,都是70多岁的人了,又无儿无女。”游淑君解说,象征性地收点钱,老人才不会觉得丢了自尊心,也方便下次再来。

游淑君的理发店,除了现在这里,之前还搬过两次,但整整52年,都在九宫庙公交车站方圆500米内。

“刚开始时,成人理发只要1毛7分钱,小娃娃们更是只要1毛钱。”游淑君清楚地记得。

1998年,饮食服务公司的理发店停业。纠结了几个月之后,49岁的游淑君选择退休,自己开起了理发店,直到今天。

自己开店自由了很多,游淑君立下一个规矩:身体有残疾,或是上了年纪的独居老人,一律免费。

然而,好几个熟客却因为免费,再也没来过理发店——人家不想占她便宜。从那以后,游淑君开始象征性地收5角钱、1块钱,这个传统坚持到如今。

△独居老人、生活困难的人,游淑君理发都只收1元

新闻面对面

记者:每天理发几个小时?

游淑君:基本上,冬天上午9点开门,其他几个季节早上8:30营业。每天,都是下午6点关门,当然,如果店内还有客人,就得服务完了再走。

记者:生活来源主要靠理发么?

游淑君:不,我现在每个月退休工资有2800多元,老伴过世得早,我也没啥病,这些钱完全够开销了。以前每个月还要交税,现在都给免了。

记者:有没有考虑找个帮手?

游淑君:你看嘛,我连店头(招牌)都没得,服务对象几乎清一色的老顾客。人家都是冲着我来的,要是找个人的话,别人心头会不舒服,我也不放心。

记者:每个月能赚多少钱?

游淑君:挣点辛苦费,平均下来,每个月有2000多元的样子。钱不重要,重要的是,那份难以割舍的邻里亲情,这是用钱无法衡量的。

上游慢新闻·重庆晚报记者 郑友/文 钟志兵/图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

  • 头条
  • 重庆
  • 悦读
  • 人物
  • 财富
点击进入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