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重庆 > 正文
再见,214052!重庆丰都首个“陀枪女警”退休
05-09 07:47:48 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

downLoad-20180509074721.jpg

丰都公安局副局长王建新给张小玲发退休证,并献上鲜花。

“214052”,这个跟了张小玲35年的警号,终于到了说再见的时候。

幅员2900.86平方千米、常住人口84.29万人的丰都县,有500多位警察,其中有80多位女民警,但能独立办案的女民警不到5人。

5月7日,这个数字再次减少,因为从警35年的经侦大队侦查员张小玲退休了。

“214052”

是她最重要的号码

5月7日上午11点,丰都县城艳阳高照,55岁的张小玲穿着蓝色警服,从丰都县公安局副局长王建新手里,接过了自己的退休证,“小玲,走之前,多把你那一身本事教给小年轻啊。”

20多年前,刚认识张小玲时,王建新还是派出所的一名民警,当时已经是刑警的张小玲让他记忆深刻,“刑警不是适合女性的职业,但她的果敢、干练却特别适合。”一晃20多年过去,张小玲从刑警变成派出所副所长,最终在经侦大队侦查员的岗位上结束了自己的警队生涯。

抱着王建新代表同事送的鲜花,张小玲回到自己呆了十多年的办公室,办公桌上除了电脑,还有一个跟了她好几年的放大镜,经济犯罪侦查需要比对大量的数据,常年下来,张小玲的眼睛近视了,放大镜,成了比眼镜更好的帮手。

她摸了摸自己左胸上的号码牌,上面是一串她倒背如流的数字,“214052”,从1983年成为一名警察,这个警号就一直跟随着她,“比我生日、社保号和各种号码都熟悉的,是我的‘身份证’。”

“警服真好看”

她对警察心生向往


downLoad-20180509074719.jpg

张小玲警校毕业照,她在前排左二。

张小玲和警察这个职业结缘,是初中时。家在彭水的她最大的娱乐生活就是看电影,那时,公社里经常放的一部电影,是1959年拍摄的故事片《今天我休息》。电影中,穿着白衣蓝裤、戴着白色警帽的男主人公马天明让张小玲对这个职业心生向往,“警服真好看,特别英姿飒爽。”恰逢四川省警察学院招生,张小玲顺利考了进去。

1983年,从学校毕业,张小玲被分配到丰都,成了一名刑警,在那以后很多年,她都是丰都县唯一的女刑警,“我特别高兴,因为觉得比起其他警种,刑警更有挑战性。”张小玲如愿穿上警服,从此,警服成了她的常服。

在张小玲的相册里,十张有九张,她都穿着一身警服,从最开始的军绿色,到最近的蓝色衬衣藏青色裤子,张小玲的相册,就是中国现代警服的一部变化史。

“我结婚都是穿的警服,这就是注定的!”进入刑警队以后,张小玲喜欢上了一起从警察学校分配进来的同事陈华平。陈华平沉默寡言,但张小玲对他却很崇拜,“他办案子特别厉害,脑子快而且行动力强。”

1985年,两人结婚,结婚前一天,陈华平还全身心扑在一个专案上,到结婚当天才回来。来不及准备婚服,没时间订餐馆,稍微空闲的张小玲一寻思,花了几十块钱买来了花生、糖和茶叶,在警察局楼上的会议室里,开了个茶话会。茶话会上,张小玲和从专案组赶回来的丈夫穿着警服站在中间,用茶水代酒,和抽时间来参加茶话会的同事们敬了一圈,算是结了婚。

为这事,张小玲的父亲生了好几年气,但她一点不在意:“我们都是警察,能怎么办?不工作还是不结婚了?”

配枪女刑警

她是丰都第一个

知道张小玲正式退休了,局里的小年轻都来看她,“张孃孃”是同事们对她的爱称。聊着天,张小玲说自己“老了”,同事查海妮伏在她肩上说笑,“你厉害得很,哪个不晓得你是第一个配枪女警?”

听到查海妮的说笑,张小玲苦笑起来:“那是迫不得已!”在很多人看来,“丰都县第一个配枪女刑警”,是对张小玲工作的一种肯定,但她知道,那背后有多么凶险。

1988年,在儿子只有1岁零两个月时,张小玲参与到打击当地一个流氓团伙的专案组里,团伙成员多达上百人。那时,提起他们的名字,丰都老百姓都会胆寒。张小玲所在的专案组雷厉风行,流氓团伙很快被打掉,但团伙头目迟迟没有抓住。

团伙的残余成员将仇恨的目光投向了专案组里唯一的女刑警张小玲,“我们要杀了她儿子!”他们放出这句话,让身为母亲的张小玲心惊胆战。为了张小玲家庭成员的安全,丰都县公安局临时决定,为她配枪。

现在回忆起来,张小玲都觉得那段时间自己有些风声鹤唳,“只要空着,隔半个小时就会给家里打个电话,没人接电话就觉得出事了。”因为夫妻俩都是警察,孩子一直都是外公外婆带着,张小玲只能不断提醒爸妈,“不要带他去人多的地方。”

后来,流氓团伙被彻底打压,但张小玲却形成了条件反射,儿子读初中了,她都要求孩子必须半小时内回家,她每天看着放学时间给家里打电话,半小时到了孩子还没回家,张小玲就会让家里人出门找孩子,“就怕出事儿,每次都会吓出一身冷汗。”

数字中遨游

挽回上亿经济损失

据统计,十年来,丰都县经侦大队破获的大小案件有700余件,挽回的经济损失超过亿元。这些案子,很多都和张小玲有关,从1999年第一次接触经济犯罪案件开始,除了有几年被调至派出所,张小玲有13年时间都在办理各类经济案件,“每年有半年在专案组,经常好几天回不了家。”

张小玲能够随意说出自己侦办的每一个经济案件中所涉及的法律、各种税收政策的优惠百分比。在她看来,这是经侦人员的经验,“打击经济犯罪,要在法律里找武器,在数据里找漏洞。”

张小玲和同事的办公桌上,经常会有一大摞一大摞的报表、银行流水、税务清单等各类数据,她会拿着放大镜低着头,在一行行数字中寻找犯罪分子的漏洞,把它们一一挑出、比对,最终交织成一道法网。

2012年,公安部下发了一条线索,提及几张虚开的增值税发票,开票公司在丰都。丰都县公安局成立了专案组,张小玲和同事们根据这几张发票,查到了丰都县城的一家公司,根据公司的流水以及各种税务报表,最终查找到了相关的发票1160张,每一张,都是一个独立的证据。

两年间,张小玲和同事们辗转安徽、湖北、江西、山西、黑龙江等地,最终将这1160张发票的出处、去向、涉及物品、涉及资金流向全部查明,将涉案的1亿6000万元明细到了每一分钱,最终帮助国家挽回了230万的损失。

“这就是做警察的快乐,为国家为百姓挽回损失,是其他很多行业做不到的。”张小玲说,无数这样的案子,让她内心对于自己的职业充满了依恋。

细心

一句呼唤锁定嫌疑人

在许多年里,丰都县公安局经侦大队只有一名女侦查员,那就是张小玲。女性独特的细腻、柔软,让她在案件侦破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我们不可替代。”这种自信,张小玲从第一次侦办经济案件时就有了。

1999年,丰都当地一家银行的工作人员进行贷款诈骗,证据确凿,主犯却逃掉了。

张小玲所在的专案组在柳州的一个出租屋找到了他的落脚点,在黑暗中蹲守了一夜,抓捕时却遇到了困难。男子说自己不是警察口中的那个嫌疑人,身上也没有身份证明,当地警方也没有男子的身份信息,“因为是异地抓捕,加上那个时候,无法确认身份抓捕有困难。”

正当警察和男子僵持不下时,张小玲冷不丁叫了一声嫌疑人的真名,男子条件反射答了一声“唉!”这声回答让民警确定了男子就是嫌疑人,男子也因为自己的回答心理防线崩塌。

事后,同事们都说张小玲是“神来一喊”,但张小玲说,那是因为女性的细心,让她想到了别的同事忽略的事,“任何人对自己的名字,都有条件反射。”

家庭

退休后来主城带孙子


downLoad-20180509074717.jpg

张小玲展示自己的退休证。

5月7号中午,离开公安局,张小玲回家收拾,昨日,她就来到主城照顾孙子,“这是我接下来最重要的事。”张小玲已经和儿子约好,孩子以后就由张小玲来带。

儿子是武警,儿媳是医生,夫妻俩很少有时间带孩子,张小玲有空就来主城陪孙子。

一岁零两个月的小孙子每天都有让人惊喜的变化,会翻身了,会爬了,会叫妈妈了……一有变化,张小玲既高兴又难过,难过的是,想回忆儿子的小时候,发现是一片空白。

张小玲常说,自己这一辈子最不后悔的,就是当警察,虽然这让她过去35年几乎没有自己的私生活,“我们是把自己献给国家的人。”但每每想到儿子,她又有掩不住的失落和遗憾,“我们是不负责任的父母,最对不起的就是他。”

因为夫妻俩都是警察,儿子小时候几乎一个星期才能见父母一面,大多数时候,都是和外公外婆在一起。张小玲记得,儿子读初三时,丈夫去网吧抓捕嫌疑人,却碰见了正在偷偷上网的儿子,那时,两人才惊觉儿子已经游戏成瘾。

把孩子叫回了家,张小玲却发现自己什么也做不了,“我们根本没时间管他,看见他去网吧,又能怎么样呢?”

幸好,高三最后的时光,儿子悬崖勒马,高考成绩还算理想,最终报考了武警学校,“从小耳濡目染,也没想过别的选择。”

有时,看着忙碌的儿子和很少与父母一起玩耍的孙子,张小玲觉得这是个轮回,“我要像我的父母一样,让孙子有足够的爱,让儿子没有后顾之忧。”

老公陈华平还有三年退休,张小玲计划好了,老公退休后就一起来主城照顾孙子。对于妻子的打算,陈华平欣然接受,比起儿子,他对妻子更加愧疚,“我们俩都是警察,这辈子也只有退休后才能好好陪她。”

上游新闻·重庆晨报记者 石亨 摄影 胡杰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

  • 头条
  • 重庆
  • 悦读
  • 人物
  • 财富
点击进入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