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重庆 > 正文
这一世界级难题,开州花10年时间终于成功破解
05-17 18:16:54 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

downLoad-20190517193025_副本.jpg

△消落带基塘系统种满了荷花,又有功能性又美观

"荷叶下,是我们根据消落带自然地形和生态特点建设的基塘。在塘内种植适应消落带水位变化的植物,利用消落带自身丰富的营养物质,构建消落带基塘系统。水高处是我们建立的桑园和耐淹性树木,既可保护环境,也是美丽的风景。”

5月14日,开州区渠口镇打浪坝,望着一片翠绿的消落带,开州汉丰湖湿地管理局局长熊森侃侃而谈。

消落带,一个人们比较陌生的名词,但三峡库区的人却很熟悉。

这是水体出现季节性水位变化时,被淹没土地周期性露出水面的区域,属于生态环境十分脆弱的敏感地带。

三峡水库蓄水,开州区便有消落带42.78平方公里,占三峡库区消落带总面积的12.26%,占重庆库区的13.79%,是库区消落带面积最大的区县。

消落带治理,是世界级难题。这一世界级难题,开州花费了10年时间,终于成功破解,让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downLoad-20190517193040_副本.jpg

△熊森在消落带湿地保护区实地介绍情况

10年艰辛破解世界级难题

"2008年,三峡水库第四期试验性蓄水,每年的秋冬季节,库区水位达到175米,而春夏两季,水位回落到145米,蓄、退之间,河流库岸上形成了30米的高消落带;反复地蓄水、退水,消落带上的乔灌木被淹死。"熊森告诉记者,这里的“消落带”滩涂早已被一片绿色的“海洋”取代,数百亩亩桑林、成片的荷塘,为裸露的“消落带”披上一件“绿衣”。

"没有树木作为隔离屏障,土壤流失,岩石裸露,污染物进入到水体,污染水质,治理迫在眉睫。"

熊森说,每到夏天,水位下降,这些地方的空气中都飘着臭味。三峡库区的消落带因为被水反复淹没,植被难以存活,生态非常脆弱。

消落带植被生态难以修复,被称为世界级难题。开州区有42.78平方公里的消落带,经过10年的反复探索和试验,这一世界级难题被“攻克”。

这些年,这个研究治理团队不容易。

试验当初几年,研究治理团队在澎溪河、汉丰湖等区域试验栽下多个树种,但由于淹没时间太长,栽下的树木被水淹死。

10年来,研究治理团队“不放弃不抛弃”,终于在众多植物中,筛选出耐淹性强、适宜“水陆”生长的中山杉、落羽杉、雌杉等树种。

而今,在汉丰湖北岸、渠口坝等地,一株株幼苗茁壮成长,逐渐遮盖成林。

经过持续10年的反复探索试验,175米至160米区间的消落带得到成功治理,并总结出林泽工程、基塘工程、鸟类生境重建工程、多带多功能生态缓冲工程四大治理模式。

downLoad-20190517193048_副本.jpg

△初夏时节,湿地保护区种的荷花已经迫不及待的开放

消落带 "治"出汉丰湖4A景区

新城下游乌杨坝区域建设了水位调节坝,从而形成了如今的汉丰湖,并使湖区消落带由原来的20余米降到了不足5米。

当年一个治理消落的措施,从而成就了汉丰湖这个4A景区,每年游客数百万人。

5月的天气,温润舒适,行走在开州汉丰湖消落带区域里,荷塘莲叶碧绿,吸引着许多市民休闲散步。

开州人从中国桑基鱼塘传统农业理念中受到启发,提出了城市消落带景观基塘工程建设模式。

在汉丰湖南岸海拔172米—175米的区域,也是湖水水位下降后的泥沼区,挖泥成塘、堆泥成基,形成一系列大小不同、形状各异的湖岸水塘。

以前的泥沼,现在成了翠绿的荷叶丛。

熊森介绍,"我们在荷叶下,根据消落带自然地形和生态特点建设的基塘,种植了适应消落带水位变化的植物,充分利用消落带自身丰富的营养物质,构建消落带基塘系统。除了种植会开出美丽荷花的莲藕,开州还在基塘里种植了红菱等植物。"

在南岸海拔175米以上区域,采取了多带缓冲模式来治理。第一层是滨湖绿化带,以乔、灌、草形成了复层混交的立体植物群落。植物群落对道路、居住区进行第一轮隔离、净化、缓冲,也为鸟类和昆虫提供了食物和良好栖息地。

自2013年开始,开州在汉丰湖北岸乌杨坝区域实施了林泽工程,栽植落羽杉、水松、乌桕等耐水淹乔灌木79000多平方米,这让汉丰湖湿地生态得到了较好的修复。

在汉丰湖的消落带区域内,不仅有200多亩的基塘,还建设了300多亩适应动态水位变化的消落带林泽工程,1000亩左右消落带鸟类生态环境工程和面积达4107公顷的消落带生态浮床工程。

"经过多年建设,目前汉丰湖湿地水清了、鱼多了、植被繁盛了,每年来此越冬的候鸟超过3万只”,熊森说,通过一系列立体化生态系统重建工程的实施,现在的汉丰湖生态系统健康、水质良好、景观优美、生物多样性丰富,汉丰湖成为消落带治理的典范。

downLoad-20190517193100_副本.jpg

△风景优美的汉丰湖风景区

合理利用产出绿色食品

三峡圣桑蛋,如今已是名声赫赫,并且远销周边多个区县。在保护的同时,要做到合理利用,形成良性循环。

“这段时间,澎溪河湿地保护区正是三峡库区退水期。村民看到家门口的水退了,忍不住纷纷去种庄稼。更有少数村民,与治理团队争地种,破坏治理团队所栽的树木,然后在试验地上种庄稼。"

熊森说,遇到这种情况咋办?只有寻找有效的解决办法,既解决矛盾,又得到有效的保护。

"挖基塘栽藕和种植桑园就是一种有效的办法",熊森表示,在澎溪河湿地自然保护区的消落带栽植可以在水中生长的桑树,水位上涨时是一湖绿水,水退后是一眼望不到边的桑树林,极大地保护了湿地的生态环境,还给保护区增添了一道靓丽的景观,也为当地村民带来了不少的经济效益。

经过几年的推广,如今紧挨着“沧海桑田”基地居住的村民开始利用基地的桑叶养殖蛋鸡、肉牛、生猪,走上了一条生态养殖路。

其中,“三峡圣桑蛋”已经名声赫赫,远销周边多个区县。

开州区在探索“沧海桑田”模式的同时,还实施了澎溪河湿地自然保护区湿地保护建设工程,修建了湿地鸟类生境再造、消落带湿地林泽、保护区生态友好型利用湿地基塘等。

与此同时,开州区出重拳开展澎溪河湿地自然保护区专项整治,开州区也对澎溪河湿地自然保护区的堆场、商混、采砂行为进行整治,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很好地保护了湿地自然保护区的生态环境。

湖区生态环境的改善,产生了良好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上游新闻·重庆晨报记者 谭柯 摄影 钱波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

  • 头条
  • 重庆
  • 悦读
  • 人物
  • 财富
点击进入频道

本周热榜

汽车

教育

美家

楼市

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