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认识你,你不认识我,可你却叫我懂得了许多许多,花儿为什么是香的,风儿为什么是甜的,胸前的红领巾为什么是红颜色……”5月30日下午,稚嫩的童声伴随着轻扬的音乐,一首《唱给小萝卜头的歌》在南岸区黄桷垭小学响起。
重庆市“小萝卜头”进校园示范活动正在这里举行,精彩的文艺表演展现新时代好少年的精神风貌,也将观众带入了那段不能忘却的岁月。
此次活动由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市教委、市文化旅游委、团市委、市妇联、市关工委、重庆红岩联线文化发展管理中心主办,南岸区委宣传部、区委文明办、区教委、团区委、重庆市乡村学校少年宫管理办公室、重庆市青少年社会教育协会、黄桷垭小学承办。
动情的表演让师生感动
“红岩上红梅开,千里冰霜脚下踩。三九严寒何所惧,一片丹心向阳开向阳开……”几位学生弹奏的古筝《红梅赞》,拉开了重庆市“小萝卜头”进校园示范活动的序幕。
孩子们表演的“小萝卜头”的舞台剧,让台下的观众沉浸在剧情中。演员们虽然年龄比较小,但把红岩故事展现得淋漓尽致。
现场,红岩联线管理中心优秀讲解员刘帅,声情并茂地为为孩子们讲诉了“小萝卜头”的故事。
“小萝卜头终年住在阴暗、潮湿的牢房里,吃的是发霉发臭的米饭,就连在牢里读书的机会,也是难友们‘绝食’换来的。他是千千万万为中华民族解放事业而英勇献身的革命先烈中年龄最小的烈士,牺牲时年仅8岁”,刘帅还讲述了这样一个细节,“当挖出小萝卜头被掩埋的遗体时,他小小的手里还握着最喜欢的红蓝铅笔。”
这段难忘的红岩记忆,每个孩子听得都很认真,有的还被动人的讲述感动得掉下了眼泪。胸前飘扬的红领巾,虽小却永远鲜艳,正如“小萝卜头”的生命,虽然短暂但永留人们心底。
鲜艳的五星红旗已冉冉升起,火红的队旗已高高飘扬,黄桷垭小学全体学生宣誓《弘扬红岩精神 传承红色基因 争做新时代好少年》。队旗下的宣誓是一种承诺,更是一份担当,它将永远铭刻大家心底,鼓励广大青少年努力成长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玩伴游学”让孩子成长
活动现场,主办方向黄桷垭小学授牌“小萝卜头”活动室,向优秀班级授予了“红岩班”牌匾,并向孩子们赠送了爱国主义教育书籍。
对于黄桷垭小学的学生来说,“小萝卜头”曾经熟悉又陌生。在《我要好好读书》节目中,黄桷垭小学五年级的赵伊湄、段成刚两位同学,不仅为同学讲述自己理解的“小萝卜头”,还讲述了自己的感悟。
“‘小萝卜头’用的本子,是轻薄的卫生纸打的、书包是破布缝的……黑板是墙和地面,用树枝当笔,没有桌椅就席地而坐”,赵伊湄说,“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是先烈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激励我们努力学习、发奋图强。‘小萝卜头’的故事,也给了我们很多启示:一种对光明的渴望,一种对美好向往的力量;我们一定要传承继承革命先烈的遗志,做一个有信仰、有追求的新时代好少年。”
赵伊湄的父亲赵本春、母亲郭毅,一起参与了游渣滓洞、白公馆等课外活动,以及“微电影”的拍摄。郭毅说,“通过这样的活动,让孩子感触特别深。以前,提醒孩子要有克服困难的精神、不怕吃苦,但只是说说而已。通过红色景点的参观、红岩故事的倾听,孩子明白了是很多人作出牺牲才有了现在的生活,孩子变化很大,更懂事了。”
传承红色传统的有效方式
带领孩子与家长游览渣滓洞、白公馆等红色景点,是黄桷垭小学“玩伴游学”课程项目之一。
黄桷垭小学相关负责人介绍,“玩伴游学”是黄桷垭小学创设的一种任务式学习模式,协同多方教育力量,联动家庭、社区,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从而培养学生自主合作的学习能力,达成立德树人的育人效果。“从国家课程到校本特色课程、从学校德育实践活动到家校协同共育、从课堂走向社会,‘玩伴游学’引领着孩子通过综合性、趣味性、生成性、探索性的学习。”
这并不是“小萝卜头”第一次走进校园,今年2月以来,曾先后走进烈士墓小学、梁平区实验小学、黔江区实验小学等地,“小萝卜头”进校园活动将覆盖全市中小学校。
“在黄桷垭小学开展的‘小萝卜头’进校园市级示范活动,是发扬和传承红色传统的有效方式,是激发爱国之情、强化爱国之志的有效载体”,南岸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魏小红表示,希望孩子们做到“四个传承”,一是传承红岩先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树立远大志向,把个人的奋斗和祖国的前途、民族的命运紧密相连;二是传承红岩先烈的艰苦奋斗精神,顽强拼搏、百折不挠,把奋发图强、坚韧不拔作为青春远航的动力;三是传承红岩先烈的团结协作精神,互帮互助、团结一致,同心同向凝聚前行的力量;四是传承红岩先烈的无私奉献精神,时时刻刻以英雄为榜样,争做有奉献、有担当的新时代好少年。
上游新闻·重庆晨报记者 蒋艳 冯锐 摄影 刘力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