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科学家许琪的高效人生:准备考研用10天,准备考博用3天
02-12 13:00:59 来源:中国青年报

154.jpg

2018年给了青年科学家许琪一个开门红。

中国青年报消息,新年伊始,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研究员、北京协和医学院“协和学者”特聘教授许琪就接连获得了两项荣誉,入围“长江学者奖励计划”,获得第十四届“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项。

这些成绩似乎让许琪成为“人生赢家”,有人觉得命运对她太过眷顾,但事实上她成功的秘诀都掌握在自己手里,“高效”是她人生的关键词之一。

24小时高效学习法

许琪5岁就认定自己长大要当科学家,“去研究那些别人搞不懂的事情”。

“我教许琪数数,教到20,她就会自己往下数21、22……我教她拨算盘,她自己就会算加减法。”许琪的母亲在接受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采访时回忆说。

除了对数理敏感得惊人,许琪在获取其他知识上也十分高效,比如3岁就认了3000多个基础汉字,4岁就可以绘声绘色地给小区里的爷爷奶奶讲“四大名著”。

许琪是公认的“神童”,始终对学习保持着最原始的渴望:“谁还不想多学点东西呀!学习是为了满足自己好奇心,不是为了考高分的。”后来,不迷信分数的许琪顺利考进了北京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

她喜欢动手操作,大学做实习医生的时候最喜欢外科,研究生阶段改学基础医学后最爱“泡实验室”,有时甚至不惜“逃课”做实验。

许琪自有一套高效学习法,面对“分子生物学”这样人称“鬼见愁”的课程,即使缺课,她仍旧可以奇迹般地取得很好的分数。

“我有一些学习方法。” 许琪神秘地眨了几下眼睛:“对于相对简单一些的基础医学或生物学课程,用这几个步骤通常只需24个小时就能看完一本书。”

第一步,拿来一本书后,许琪先粗看框架,“弄明白这门课到底讲的是什么”。第二步是缩写整本书,她会找来一个本子,边看书边把书里的关键词和中心句默写出来,“找准最重要的东西,一大段话里只要背下几个关键句就可以了”。

完成前两步大概20个小时已经过去了。第三步,许琪利用剩下3个小时把本子上的笔记全都变成题,一边翻这个本子一边动手出题:“如果我是出题老师的话,如果我非要考这个章节的话,我会出什么题?怎么把这些话变成疑问句、名词解释或填空题?”

完成前三步,一本厚厚的书就变成了十几页纸。最后1个小时,“我就把这些纸全都背下来,然后直接上考场”。

凭借这种学习方法,许琪准备“考研”只用了10天,准备“考博”只用了3天。

“考试的名次有那么重要吗?重要的是我们能真正掌握知识,并且运用到实践中。”考完试,许琪又快快乐乐地去做实验了。

8小时高效教学法

许琪给自己的定位是一名“医学科学家”。20多年来,她一直都在从事重性精神神经疾病发病机制的研究。

她之所以能够从研究单基因遗传病方向转为研究精神疾病,是因为受到导师中国科学院院士沈岩极大的支持和鼓励,现在她也将这种宽松、自主的科研氛围带给了她自己的学生。

最近5年,许琪和团队重点研究了癫痫中的一个特殊类别——“药物难治性癫痫”,并找到了发病的根源和能够显著控制该病的化合物。这一研究成果也被自然子刊《自然评论药物发现》杂志评为2017年“当月全球新药发现亮点”。而在寻找抑郁症的易感基因方面,许琪和助手们在一项关于女性复发型重性抑郁症的遗传学研究中发现了两个与抑郁症相关的“漏网”基因。她和团队的下一个目标是“阿尔茨海默症的诊断标志物”。

年轻的许琪在科研道路上结得累累硕果,她认为很大程度上受益于她高效的工作方法。“我从来不觉得自己特别忙。” 除了能够高效安排自己的工作,她还深谙让团队高效运转的方法。

“有的导师觉得有些学生特别麻烦,甚至嫌学生比较懒散,但我从来没有这种感觉。”许琪从不催着赶着自己的学生干活儿,但她的学生们依旧日日挑灯夜战。

“外界再大的压力也比不上一个人内心的驱动力。”这是许琪对自己的剖析,同时作为心理医生,她也巧妙地将这种内心驱动法传授给了学生。

许琪会在新生入学后和每个学生深谈一次,以激发他们内心的驱动力,“从早上到下午,中间吃饭都在一起聊,我一定要让他们看清楚自己内心的渴望到底是什么。”这是学生们能够自信、快乐做科研的基石。

深谈通常都是如此开头——这也是许琪在协和医学院新生的导师见面会上常用的开场白:首先我祝贺你们选择了这个人类世界里最好的道路……为什么说做科研是最好的道路呢?

“如果去问问中外的大科学家们,百分之九十九可能都会回答:因为自由,因为自我实现。”许琪说。

一个人来世上最想追求的到底是什么?这是人人都在思考的终极问题之一。

“我想不出来世界上有哪个职业比科学家更自由了!”许琪说,首先,是时间上的自由,科研工作者可以自行安排自己的时间来工作,当然,科研工作者由于内心驱动力的驱使,可能在睡觉的时候也会在思考问题;其次,是空间上的自由,除涉及安全、保密和经济利益的课题外,没有人会要求你一定要在某地,你可以到世界任何一个地点完成自己的工作;第三是选择自己事业方向的自由,很多职业多数时间里都做简单重复的工作,但是科学家可以自主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去研究,也不会有人给你下死命令一定要在某个时间节点前拿出成果;第四是精神的自由,做科研可以远离很多纷争,做一个简单的人,一个心灵自由的人。

另外,在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中,“自我实现的需要”是最高层次的需要,而在世间万种选择中,“科学家”这一角色可能是最易于达到这一需要的了,当你完成一个课题的时候,不仅是满足了自己的兴趣,同时可能会给你带来为国家、为人民作出贡献的自豪感,如果是重要的成果甚至会推动整个人类文明的进步,这都可以被称作罕见的“超自我实现”的体验了。

当她这样解释科研工作的优势之后,很多学生就会被许琪吸引到科学研究的阵营之中。加之许琪后续持续帮助年轻人塑造自信、快乐的“科研观”,学生和助手们的工作效率自然不会令人失望。

高效亲子互动

许琪除了是一名科学家、导师,还有一个身份是母亲。尽管她自己不觉得工作非常繁忙,但她还是经常打趣说:“别人都是给自己养闺女,我是给党和国家养了一个闺女。”

事实上许琪分配给家庭和孩子的时间是比较有限的。“陪伴对于孩子来说当然很重要,但是我觉得陪伴前面应该加一个词:有效。” 许琪在教育孩子方面也十分高效。

喜欢迎难而上的许琪不仅总是在科研上勇攀高峰,在生活中也是时时充满冒险精神,她喜欢深潜、滑雪、徒步等带有冒险意味的运动。她的微信头像是女儿十分亲昵地与一只小老虎嬉闹。

许琪的女儿刚上小学二年级,她特别善于利用这些兴奋刺激的活动在有限的时间内制造出令女儿印象深刻的记忆,同时也塑造她坚强乐观的性格,比如带着女儿去亚洲最大的热带雨林里徒步10个小时;寒冬里在东北整日泡在雪场里滑雪;烈日下一起去爬山。

除了必要的亲子活动,许琪还特别注意日常和女儿的相处,尤其是不在学习成绩上给女儿施压。

在周围人眼里,许琪和她女儿都是传说中的“别人家的孩子”。

而许琪从不把获得知识和分数高低关联起来。她相信,孩子对万事万物都充满好奇心。这是驱动他们获得知识的最好动力,如果他们一直保持这种好奇心,一定能够不断进步,“作为家长和老师,应该要保护住他们的好奇心,不要用成绩去束缚他们”。

原标题:《女科学家许琪的高效人生》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

  • 头条
  • 重庆
  • 悦读
  • 人物
  • 财富
点击进入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