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物 > 正文
陈天桥的新身份:打造纪录片《打开思想的大门》 解锁大脑之谜
09-12 15:00:17 来源:第一财经

第一财经消息,9月5日在加州硅谷的门洛帕克(Menlo Park),中国慈善家、前首富、盛大集团的创始人陈天桥对外展示了他亲自制片,全程策划,由BBC纪录片团队打造的一部纪录片——《打开思想的大门》。

两年前,陈天桥就曾包机,花了40天时间,几乎参观遍了美国所有顶级高校的脑神经实验室并会见了校长,其中包括得克萨斯大学、斯坦福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和卡内基梅隆大学等。

该片邀请了全球脑科学研究最前沿的科学家共同解密神经科学的奥秘,并深度探讨了基础研究将如何帮助受脑部疾病困扰的患者改善生活。这些顶尖的脑科学家包括哈佛大学医学院神经生物系系主任Michael Greenberg博士,美国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所(下称 “HHMI”)主任、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生物化学、生物物理学和结构生物学教授钱泽南等学术界顶尖“大咖”。

支持基础脑科学的最佳时机

在盛大退市后,陈天桥一度隐退江湖。两年前“重出江湖”后,他有了一个新的抬头——陈天桥雒芊芊研究院 (下称“TCCI”)创始人,致力于推动科学家在人脑领域的研究,主要有三大领域的布局:发现脑、治疗脑、发展脑。

“我们即将在脑科学领域实现若干突破,这些突破有可能减轻病人的痛苦,激发新的技术,真正改变世界。”陈天桥表示,“现在是支持基础脑科学研究的最佳时机,因为我们正面临推进科学发展、帮助人类和塑造未来的大好机会。”

2016年,陈天桥夫妇就承诺出资10亿美元作为启动资金,推进基础脑科学研究,他们坚信要实现此领域的重大突破,科学家们需要更多的支持。

在这部最新的纪录片当中,来自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加州理工学院、哈佛大学、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牛津大学和斯坦福大学的12位著名科学家介绍了脑科学研究、精神病学、神经医学、生物学、机器人技术和人工智能领域的巨大进步,并展示了这些进步将如何帮助患者。

片中展示了加州理工学院的神经学教授理查德·安德森(Richard Andersen)博士带领团队开发技术,让四肢瘫痪者能够仅通过思想控制机械假肢的场景。

这项技术一度被陈天桥视为他在脑科学领域迄今为止最为激动人心的成就。早在去年接受第一财经记者专访时,陈天桥就曾表示:“在脑机接口中心,理查德·安德森教授能操纵一位瘫痪病人的大脑,模拟触感和其他感觉。这位病人某个部位以下的身体没有任何知觉。但理查德进行刺激后,这位病人会产生感觉。”

他还举了另一个令他振奋的例子,陈天桥雒芊芊脑科学研究学院主任、美国科学院院士大卫·安德森(David Anderson)博士能操纵老鼠的情绪。“当他按下一个按钮的时候,老鼠会突然变得非常平静。当他按下另一个按钮的时候,老鼠会突然变得非常好斗。”陈天桥告诉第一财经记者,“所有的攻击行为都是通过一组神经元控制的。”

大卫·安德森教授2016年10月19日在《自然》杂志上发表了题为《社交行为可以塑造同种生物下丘脑中的神经元集群表征》的文章,揭示了小鼠大脑中控制其社会行为的脑回路并非“先天固定”的。

去年6月,加州理工学院细胞与神经中心主任Viviana Gradinaru带领的实验室研究发现一组可以控制觉醒的神经元,这些神经元能够帮助人们在必要情况下保持清醒,该项发现有助于治疗失眠、过度睡眠和睡眠障碍等神经疾病。

陈天桥还向第一财经记者介绍称,加州理工学院的其他研究成果包括破解面部识别的密码。陈天桥雒芊芊研究院神经科学中心主任、首席科学家Doris Tsao率领的团队6月1日在《细胞》期刊上发表论文指出,即使存在无数不同的面孔,我们的大脑只需要大约200个神经元来编码面孔。这项研究是近20年来科学家试图破解人脸识别代码的重大突破,揭示了神经元信息处理和代码编辑的模式竟然如此简单。

在这部纪录片中,大卫·安德森博士是贯穿始终最重要的人物。他在片中说道:“人脑是一个极其复杂的器官,有的科学家将大脑作为一个电子仪器来研究,而有的科学家则从化学角度来研究。而所有这些研究角度都是合理的,这也再次印证跨学科脑研究方法对于我们取得真正进步的重要性。”

哈佛大学的 Michael Greenberg 博士则介绍他的团队在理解一种名为Rett的综合征方面取得的进步,这是一种罕见的遗传性脑部疾病,只在女孩中发病。

迎接一场脑智技术革命

在新加坡生活了多年之后,陈天桥去年开始的大部分时间都在美国,目前居住在加州门洛帕克市。2016年底,陈天桥捐助1.15亿美元,创立加州理工学院陈天桥雒芊芊脑科学研究学院。去年,陈天桥夫妇又承诺将捐出5亿元人民币支持TCCI在中国的工作。为此,他们与上海周良辅医学发展基金会和华山医院达成战略合作。据TCCI网站公开信息,2018年,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也加入合作。

30岁就曾成为中国“首富”的陈天桥坦言自己登上过人生的第一座高峰,而接下来,他意识到应该做更多事情来帮助他人。

2017年4月,陈天桥曾坐在新加坡殖民时期绿树蔽荫的庄园内一幢二层洋楼里接受第一财经记者的专访。他把这里改造成了自己的办公室,有篮球架和乒乓室。

陈天桥当时告诉第一财经记者,过去一年里,他和许多科学家探讨过关于疾病和生老病死的问题,最后得出结论,要彻底了解神秘的人类大脑,人们应该为此付出更多。

陈天桥提出,他非常想了解人们是如何处理自己的情感和想法的,比如,有些人为什么这么喜欢吃糖?为什么有些人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把很小的冲突变成暴力?

他认为在这些根本性的问题得到解答之后,将有助于人们理解疾病,从而为制药公司提供指导。对大脑的深入理解,将对整个社会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届时,人们也将有能力来解决一些几乎影响所有人的问题,包括自杀、恐怖、抑郁和焦虑等。

这将会引发一场技术革命。陈天桥预测称,未来10年至20年将会有无限的可能发生。“我参观过许多实验室,和许多科学家进行过交流,也看到了许多之前只在科幻片中出现过的科技成就。”陈天桥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

他一直相信,虚拟现实的终极版本是梦境。“我们的大脑很强大,足以创造出一个能模仿声音和真实感的虚拟世界。这太神奇了。”陈天桥说道。

在谈到包括“脑机界面”和“读心实验”这类的技术在未来10年实现的可能性时,陈天桥称对此感到非常乐观。“我认为,我们的技术已经达到一个极限。我们尽力去改变外部世界,以满足我们的大脑。”陈天桥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如果我们想做得更多,就必须了解我们的内心世界。所以,下一阶段是破解大脑,只有这样,才能显著提升满足感和幸福感。”

对接中国“脑计划”日程表

《打开思想的大门》纪录片当中,有两位华人科学家特别引起人们的关注。其中一位是HHMI主任钱泽南教授,另一位就是中国工程院院士、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周良辅教授。

去年年底,陈天桥雒芊芊研究院牵手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上海周良辅医学发展基金会,共同组建上海陈天桥国际脑疾病研究所。这也是陈天桥在中国脑科学研究方面的第一个重大投资。

尽管近年来,陈天桥把大部分时间和经历都集中在美国的基础科研领域。但他一直相信“要把球传给离球门最近的人,不管是中国人还是美国人”。对于中国脑科学的发展,陈天桥也非常关心。他告诉第一财经记者,他的研究院也一直在与复旦、浙大等国内顶尖的神经科学研究高校接触,力求有所突破。

陈天桥在中国脑科学领域的投资更加偏重于临床和疾病的治疗。“我们希望打造一个聚集中国优秀脑疾病专家,进行大脑相关疾病研究、临床和基础研究交流和国际合作的平台。”陈天桥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

他还向第一财经记者介绍称,加州理工学院更加偏重于基础科研,不强调临床的转化,上海脑疾病研究所主要是为了疾病治疗和开发临床新药的,通过源源不断的知识产权的转化,让中国脑疾病患者率先受益。因此两者的目标有所不同。

他当时在加州接受第一财经记者电话专访时还说道:“我们国家对大脑研究非常重视,我和脑计划筹备组的很多主要科学家有很多沟通和交流,华山医院本身也是国家脑计划的一个重要成员。在我们后续持续投入的4.5亿资金规划中,我们计划和中国脑计划的相关项目合作,为有效推动国家脑计划做出自己的贡献。”

当前正值中国“脑计划”筹备推出的关键时刻。中科院神经所所长蒲慕明去年曾向第一财经记者透露,中国“脑计划”将于年底正式启动,民间资本有望参与这一规模与美国“脑计划”相当的宏大计划。

第一财经记者日前获悉,坐落于上海浦东的张江实验室的上海脑科学与类脑研究中心(简称“上海脑中心”)在上海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已开始了实质性建设。上海脑中心和北京脑中心形成了“一南一北”的格局,承担了中国“脑计划”的主要基础研究任务。

著名神经科学家、中科院上海分院副院长张旭院士近期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新成立的上海脑科学与类脑研究中心的进展相当不错,将成为上海科技发展的下一个重点。我们将力求在体制和机制上有所创新,寻求深层次、系统性的突破。”张旭也是上海脑科学与类脑研究中心的实际负责人。

据不完全统计,仅上海地区来自政府科研经费、商业投资、公司投入等多种形式每年投入脑智科技和产业发展的资金不少于10亿元。

陈天桥也在物色脑智科技领域的新的投资标的。他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陈天桥雒芊芊研究院在大脑研究方面主要有三大领域的布局:发现脑、治疗脑、发展脑。加州理工学院和华山医院分别对应了前两大领域,目前,正在物色发展脑的合作机构,主要将从事类脑科学以及人工智能等方面的计算应用。”

他认为人工智能在第四次工业革命中发挥的作用只是一部分潜力,而真正深层次的应该是认知科学。“如果不了解我们自己的智能,就没有人工智能和高度的人工智能。我认为现在的人工智能不是真正的智能。”陈天桥表示。

陈天桥曾对中国的互联网巨头在人工智能等技术领域大手笔收购发表观点,他去年年底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资本驱动的情况下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投资,对此我表示理解。但是我认为自己的原创还是很重要的。”

陈天桥举例称,美国芯片公司英伟达(Nvidia)、英特尔等的研发占到所有收入的20%,苹果的研发占收入比重也高达5%~6%。所以和美国科技公司在研发方面的大投入相比,BAT是把这些钱用于了投资,但是从长期来看,还是应该做研发,这是中国科技公司和美国科技公司很大的区别。

富人应该如何做慈善?

和陈天桥一样,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家开始了对社会科研领域的捐赠。比如马化腾、李彦宏、丁磊等发起的未来论坛也旨在鼓励和奖励科学家。未来论坛青年理事会正在筹划推动私人基金。

最新的动向是阿里巴巴创始人马云表示,将于明年教师节辞去董事局主席的职务,潜心关注慈善和教育事业。一位熟知马云的生物科技领域的企业家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马云也热衷于生命科学领域。根据福布斯的最新排名,马云目前是中国第二富。

越来越多的富人开始进入科学领域的探索,这无疑对推动科学的发展起到正面作用。而陈天桥可以说是这一领域“第一个吃螃蟹”的中国人。

对于社会舆论对企业家做慈善的评价,陈天桥早在两年前就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我不想给自己贴任何标签,也不在乎别人说我是企业家还是慈善家。我只做自己认为对的事情,这件事现在来看就是从事脑科学领域的研究,揭示人类最本质的奥秘。为此,我愿意捐光我所有的钱,因为在这个过程中,我感到从未有过的快乐和成就感。”

富人究竟应该以何种方式去捐赠科学事业?这一问题,一时间也引起科学家们的广泛热议。中科院神经所研究员仇子龙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首先是富人应该承认自己在科学方面的‘无知’,因此不应该去干预科学家的研究。”

仇子龙指出,最好的例子是微软创始人之一Paul Allen捐赠的位于西雅图的艾伦脑科学研究院(Allen Institute for Brain Science)。“Allen Insitute现在能够成为推动美国脑计划的主要力量之一,就是因为Paul Allen招来众多优秀科学家,让他们做研究,实现自己的目标,但是从不具体干预。”仇子龙说道。

仇子龙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Allen Institute投入仅三四年后,该研究院就做出了小鼠基因表达图谱,对神经科学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复旦大学类脑智能科学与技术研究院教授、神经与智能工程中心主任王守岩也曾就陈天桥资助周良辅基金会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陈天桥在美国的捐赠项目是纯研究学术的,但是中国的捐赠项目涉及很大一部分的技术转化。

第一财经记者采访的多名中国神经科学家曾经联合呼吁,富人捐赠科学应该更多地投入基础科学的研究以及关心青年科学家的成长。周良辅教授也表示在他的研究团队中,年轻人应当占到70%至80%左右,这才是最好的比例。陈天桥则称,10亿美元启动资金中剩下的资金将用于直接资助青年科学家以及在美国设立陈氏大学。

陈天桥提倡用企业家的思维做慈善。不过他同时表示,自己的捐赠和企业有非常明确商业目的情况下的投资不同,大多数时候并不追求拥有专利的所有权,完全就是出于慈善的目的。

原标题:陈天桥的新身份:打造纪录片《打开思想的大门》 解锁大脑之谜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

  • 头条
  • 重庆
  • 悦读
  • 人物
  • 财富
点击进入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