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8月,国家发改委批复重庆高新区成为全国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试点区,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耦合共生、融合发展。如今,10个月过去,重庆高新区智能化改造成效如何?日前,上游新闻记者走进高新区内企业,试图从一个典型案例中找到答案。
信息孤岛横亘在这个年产值近2亿的企业中
“我们是一家传统的汽摩行业零部件配套企业,也是一家典型的离散型生产企业。”重庆金桥机器制造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金桥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经过多年发展,该公司构建了凸轮轴毛坯铸造、机械加工、热处理、注塑、模具制造等完整工艺流程,有独立的毛坯铸造车间开发新品,机加综合车间按产品分类有四条生产加工线,拥有员工500余人,年产各类凸轮轴1500万套以上、年产值近2亿元。然而,这家公司在实施智能制造整改前,存在着车间管理较为混乱、物流布局混乱、生产加工存在大量孤岛。同时对人工依赖程度较高,生产效率较低,也没有形成一套完善的生产管理制度以及高效合理的生产流程。
“经过多年的发展,我们也意识到企业信息化对公司发展的重要性,也一直在稳步推进公司信息化。”金桥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尽管企业建有PDM系统、OA办公自动化系统、ERP信息管理系统等信息系统,同时在生产车间也购置了一些自动化设备以提高生产效率。但由于缺乏整体规划和系统解决方案,已实施的各信息系统自成体系,相互之间没有打通,形成大量的信息孤岛,同时一些前期投入的自动化设备在启用后也没有达到之前的预期效果,公司在人员培训、仓储、供应链等方面也存在明显的问题急需解决。
施耐德电气绿色智能制造创新中心
引入“透明智造”让生产周期缩短了87%
针对金桥公司现状,入驻重庆高新区的施耐德电气绿色智能制造创新中心开始为这家企业“问诊把脉”——2020年4月,双方开始进行智能化咨询与改造方面合作,组织了60人的精益咨询项目推进团队,投入资金3000多万元,开展了工厂调研、计划制定、精益布局培训和指导、价值流培训和指导、工厂及时化管理培训和指导、设备综合效率培训和指导、现场管理任务培训、标准作业培训、技能训练、现场建线指导、精益指标建立、数字化调研等一系列咨询工作。
施耐德专家团队结合施耐德“透明智造”解决方案为金桥公司量身定制了智能制造转型升级方案,将精益管理、数字化系统实施和自动化有机融合在整体解决方案中。通过IT(中枢神经系统-工厂顾问数字化生产套件)、OT(头脑-工厂顾问运营体系)、AT(四肢-全覆盖的自动化解决方案)的无缝融合,以透明之力助力企业打开制造之门。截止目前,该智能化改造项目已新购自动化生产设备69台,改造自动化设备45台,制作改良工装、夹具500多套,全面完成了所有生产线和机加区的建设。
数据显示,改造完成后,金桥公司的人均效率提升了42%、人员数量减少了39%、生产周期缩短了87%、场地节约了12%、生产线上在制品数量减少了70%以上,平均每条生产线兼容10个产品以上,同时生产线的安全风险明显降低、产品整体质量水平提高、现场工作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施耐德电气绿色智能制造创新中心
高新区已推动66家企业开展智能化改造
“成为全国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试点区以来,高新区的智能制造水平就持续提升。”重庆高新区改革发展局相关负责人这样介绍道。2020年8月,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复重庆高新区成为全国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试点区,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耦合共生、融合发展。比如,在智能化改造成效方面,成为试点以来,重庆高新区共推动66家企业开展智能化改造,其中达丰“笔记本电脑生产智能工厂”等5个智能化工厂、台晶电子“微型石英晶振数字化车间”等11个数字化车间获得市级认定,推动企业生产效率提高72.0%、能源利用率提高17.5%、运营成本平均降低25.6%、产品不良品率降低55.0%。
与此同时,方正高密等19家企业16个项目入选市级工业互联网试点示范项目名单。中科芯亿达智能化低功耗电驱系列芯片连续两年入围重庆市重大新产品。英业达获评重庆市智能制造标杆企业,隆鑫发动机等2家企业获评重庆市制造业龙头企业。博世工业4.0创新中心、施耐德电气绿色智能制造创新中心、IBM创新赋能中心的相继落户,也为重庆高新区企业智能化改造提供了充足动力。
上游新闻记者 刘翰书 图由受访单位提供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上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