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重马的带动下,如今在重庆,参与到马拉松赛事的人越来越多。以2018年为例,重庆近10万人参与了11个马拉松赛事(全马+半马),而在2011年,全年我市参与马拉松赛事的人数,还不到1万人。7年的时间,参加马拉松赛事的人数就翻了将近10倍。
随着人数和跑马赛事增多,跑马产业链也在不断延伸,从每年的重马参赛包中的额外福利就能窥探一二——最初只有完赛服等基础物质,发展到后来的城市旅游券、运动按摩啫喱等等。此外,在跑马装备上,也从基础款逐渐向智能化发展。
陶本万的重马参赛包
11月15日,59岁的陶本万将参加重马,赛前一天,他领到了今年的参赛包,里面有参赛服,号码布、重马定制的悍将功能袜、火锅底料、能量胶和消炎镇痛膏等。
作为重庆资深的跑友,陶本万4年来在全国各地总共跑了46个全马,今年也是他第三次进入重马赛道。“从全国各地的马拉松来看,重马的参赛包,可以说都是数一数二的。”在他看来,这个参赛包里的福利是“越来越好”,除了常规参赛物质,他还领过城市旅游券、运动按摩啫喱等等。
除了官方的赛事包,跑友们自己的参赛装备也越来专业化和科技化。“智能手表,专业跑鞋,这肯定是跑友的标配。”陶本万给记者展示了他手上戴着的3000多元的智能手表,“跑步时候的配速、心率都一目了然。”
陶本万
遮阳帽、运动耳机、眼镜、速干衣、智能手环、水壶、运动鞋……如今,这些跑步装备已经成为跑友们的刚需。数据显示,在体育装备领域我国有着超过2000亿的市场规模,占据了国内体育产业总规模的79%。此外,在备受关注的智能化领域,也成为跑步经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大数据、传感器和定位系统的普及应用,让体育消费迎来场景化革命。
中国田径协会发布的《2019中国马拉松大数据分析报告》显示,2019年在中国境内(不含港澳台)共举办规模赛事1828场,较2018年增加247场,同比增长15.62%。累计参赛人次712.56万,较2018年583万增加 129.56万,同比增长22.22%。在超过1800场赛事中,经中国田协认证赛事共计357 场,较2018年增加18场。
随着马拉松赛事的井喷,一条产业链也“跑”了出来。
据了解,重马十年来,超过100+媒体参与赛事宣传报道,央视体育频道和重庆卫视电视直播总时长达30+个小时,2019年单场电视直播商业价值达8000万元。
一位参与筹备国内大型马拉松赛事的业内人士就曾表示,马拉松经济=赛事本体经济+赛事载体经济+赛事媒体经济+赛事衍生经济。其中,赛事本体经济即马拉松赛事本身产生的体育赞助、报名费等收入;赛事载体经济即城市参赛空间所获得的收入,如主场馆、酒店、宾馆等收入;赛事媒体收入即电视转播权收入、新媒体营销收入等;赛事衍生收入即外延的装备、文化、旅游、消费等收入,涵盖“吃、喝、行、游、购、娱等各个方面。
重庆一家曾执行过多个马拉松的体育公司相关负责人则直言,赛事IP受欢迎的程度,将直接决定整个赛事运营,产业链链条的直接价值。
“要让一个马拉松的生命周期更长,产业链价值更大,IP价值更高,要从多方面努力。
”西南大学体育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黄晓灵表示,除了需要扎实的群众基础和国内外高水平队员的积极参与,还需要打造完整的产业链。此外,要内容与服务并重,注重品牌质量。
上游新闻·重庆商报记者 谈书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