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重庆 > 正文
重庆珍档丨梁实秋115周年诞辰 记者探访其北碚故居
01-06 12:24:07 来源:上游新闻-慢新闻

“雅舍”最宜月夜——地势较高,得月较先,看山头吐月,红盘乍涌,一霎间,清光上射,天空皎洁,四野无声,微闻犬吠,坐客无不悄然!舍前有两株梨树,等到月升中天,清光从树间筛洒而下,地上阴影斑斓,此时尤为幽绝。直到兴阑人散,归房就寝,月光仍然逼进窗来,助我凄凉……

——梁实秋《雅舍》

梁实秋《雅舍》中所描述的场景,便位于重庆北碚区缙云山下。

抗战时期,众多文化界名人寓居于北碚,使得北碚成为当时大后方的文化中心。1939年至1946年期间,著名学者梁实秋就曾在北碚度过7年多时光。奠定梁实秋在中国现代散文史上独特地位的《雅舍小品》也是在缙云山下的雅舍里开篇创作。

1月6日是梁实秋115周年诞辰,1月4日,慢新闻—重庆晚报记者前往北碚梁实秋故居探访,了解这位著名散文家在重庆的岁月。

雅舍大门口藤树映带左右 

缙云山一座小茅舍

雨雾连绵加上宽厚茂密的黄桷树叶遮挡,北碚天生桥路有些昏暗,路过时稍加留意就会发现路边的一个梯坎旁贴着两块公示牌,一块是“北碚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雅舍”,另一块是“重庆市文物保护单位 梁实秋旧居(雅舍)”。沿着梯坎而上,转角处是一棵大黄桷树,再拾阶而上便是一处小院落,雅舍便是这处院落。

雅舍全景

北碚区博物馆工作人员介绍,解放后该院落一直是作为普通民房使用,有居民居住。1989年,通过老舍先生的夫人胡絜青提供的雅舍位置示意图,经反复核实终于在1990年北碚梨园村找到雅舍。

据悉,1939年5月,梁实秋随国民政府教育部中小学教科书编委会迁至重庆北碚。随后,他与清华同学吴景超夫妇在北碚购置这处院落。梁实秋在《白猫王子及其它·北碚旧游》中介绍:因为要在北碚定居,我和业雅、景超便在江苏省立医院斜对面的山坡上合买了一栋新建的房子。六间房,可以分为三个单位,各有房门对外出入,是标准的四川乡下的低级茅舍。窗户要糊纸,墙是竹篾糊泥刷灰,地板颤悠悠的吱吱作响。烽火连天之时有此亦可栖迟。没有门牌,邮递不便,因此我们商量,要给房屋起个名字。我建议用业雅的名字,名之为“雅舍”。

眼镜框里曾透过了万卷书万行字

梁实秋的毛笔与油灯

莎士比亚的全集翻译本

记者步入雅舍,现场陈设只有几件梁实秋用过的实物:毛笔、剃须刀、眼镜。走完两条简单的回廊可以发现,北碚雅舍既陈列了梁实秋在重庆的岁月,也装下了他一生的生平往事:从出国留学到与鲁迅论战,从独立翻译莎士比亚全集到晚年再婚等等。

梁实秋雕像在雅舍中央静坐

工作人员介绍,雅舍因为是1990年才确定位置,现在所看到雅舍是按照梁实秋儿子梁文琪的草图进行修复,根据老舍先生之子舒乙的回忆进行还原布置。雅舍之外,走到嘉陵江边只需要十多分钟,背后倚靠的缙云山上云雾缭绕;

雅舍之内,简单的八仙桌、太师椅,还有毛笔和纸张……遥想当年,梁实秋便是在这里写下传世雅文。

1940年,梁实秋应《星期评论》之邀撰写专栏,以“子佳”为笔名开始发表著名的《雅舍小品》。雅舍小品每周一篇,每篇2000字左右,写的都是生活随笔,没有统一的主题,题材也多是随手拈来,其开篇的代序言便是描写自己居住的雅舍,随后是《孩子》、《信》、《女人》、《男人》……《雅舍小品》在发表了20篇的时候《星期评论》停刊,但是梁实秋还是继续创作。

《雅舍小品》奠定了梁实秋在中国现代散文史上的独特地位。 

雅舍和“多鼠斋”

雅舍建筑面积只有150平方米左右,6间房中,梁实秋居其二。

到重庆之前,梁实秋和鲁迅之间打了8年笔墨官司,可谓持久,最终二人的争论因鲁迅的去世而自然结束;1944年,梁实秋的夫人程季淑带着儿女到达北碚,结束了夫妻间长达六年的两地分离。

夫妇俩婚前合照

补度蜜月的夫妇

补度蜜月的夫妇

映着树影 岁月流逝

从1939年到1944年的5年间,在缙云山下的两间雅舍里,没有了往日论战和妻小在侧,满腹才情的梁实秋开始笔走龙蛇:“长日无俚,写作自遣,随想随写,不拘篇章,冠以‘雅舍小品’四字,以示写作所在,且志因缘。”

梁实秋所住虽然名为雅舍,但通过梁实秋的散文《雅舍》可以看到,他的所住其实是一处陋室,甚至连遮风挡雨的功能都勉为其难,原文这样写道:这“雅舍”,我初来时仅求其能蔽风雨,并不敢存奢望,现在住了两个多月,我的好感油然而生。虽然我已渐渐感觉它并不能蔽风雨,因为有窗而无玻璃,风来则洞若凉亭,有瓦而空隙不少,雨来则渗如滴漏。

时光安静诉说岁月的故事

雅舍还鼠患和蚊虫骚扰不断:入夜则鼠子瞰灯,才一合眼,鼠子便自由行动,或搬核桃在地板上顺坡而下,或吸灯油而推翻烛台,或攀援而上帐顶,或在门框桌脚上磨牙,使得人不得安枕,但是对于鼠子,我很惭愧的承认,我“没有法子”……比鼠子更骚扰的是蚊子。“雅舍”的蚊风之盛,是我前所未见的。“聚蚊成雷”真有其事!每当黄昏的时候,满屋里磕头碰脑的全是蚊子,又黑又大,骨骼都像是硬的。在别处蚊子早已肃清的时候,在“雅舍”则格外猖獗,来客偶不留心,则两腿伤处累累隆起如玉蜀黍……

墙壁上挂满了其他当世名家给他的书信

名为雅舍实为陋室,但平日里来来往往的,却多是那个时代文化界的大咖:老舍、赵清阁、冰心等等。

北碚区博物馆工作人员介绍,雅舍不远处就是老舍在北碚的故居(四世同堂纪念馆),两处走路也就十分钟左右。而梁实秋和老舍之间,也是“不打不相识”。1938年梁实秋在《中央日报》发表文章,称:“所谓‘文坛’我根本不知其坐落何处,至于‘文坛’谁是盟主,谁是大将,我更是茫然。”引起轩然大波。作为“文协”总负责人的老舍进行回击。笔战之后,梁实秋与老舍继续以各自的方式活跃在重庆文化界,1940年老舍在北碚筹划新的“文协”办公地点,在友人的引见下,梁实秋拜访了老舍,两人不计前嫌。

有趣的是,老舍的住所是一幢中西合璧的小别墅,也因当时屋内老鼠很多,成群结队,不仅啃烂家具,偷吃食品,还经常拖走书稿、扑克等物,老舍给房子取了个别名“多鼠斋”。

由于住所相隔不远,此后梁实秋和老舍常来常往。二人同在北碚缙云山脚下,还一起表演过相声。此后,老舍在与雅舍相隔不远的“多鼠斋”里开始创作著名的《四世同堂》。

而梁实秋也继续在鼠患和蚊子肆虐的雅舍里挥发才情,在梁实秋众多文学作品中,以雅舍冠名的,还有《雅舍杂文》、《雅舍谈吃》、《雅舍散文》等。

上游新闻-慢新闻记者 江飞波 文 李野 图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

  • 头条
  • 重庆
  • 悦读
  • 人物
  • 财富
点击进入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