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5日,由樊少皇、孙耀琦、于荣光主演的电影《非正式爱情》在重庆举行开机仪式,重庆市电影制片人协会秘书长徐郭涛在拍摄现场协调工作。而这样的拍摄现场,隔三岔五就会在重庆出现。空闲时,徐郭涛对记者说:“我们不仅要吸引剧组到重庆来拍电影、拍电视剧,更要培育和形成重庆自己的影视产业链条。”
最近几年,《火锅英雄》《从你的全世界路过》等影视作品带火了重庆,也促使山城重庆贴上了“网红”的标签,国内越来越多的影视作品在重庆取景拍摄,重庆当地的电影票房市场也越发活跃,这也使得行业内对重庆影视产业发展的期待和呼声日渐高涨。
面对日益繁荣的国内文化市场,重庆如何依托现有的山水资源打造具有全国甚至国际影响力的影视拍摄地?如何补齐短板迎接影视产业的风口?对此,商报记者进行了调查。
现状 去年近100部影视在渝拍摄
12年前,一部《疯狂的石头》带火了爬坡上坎的十八梯,也带火了“空中巴士”长江索道,随之而来的便是络绎不绝的外地剧组来渝取景,十八梯、长江索道也成为拍摄的“标配”。
2015年,杨庆导演了《火锅英雄》,2016年,张一白导演了《从你的全世界路过》,这两个重庆籍的导演再次将山城重庆的独特魅力推向阶段性高潮。
数百部在重庆拍摄的电影,其中不乏《等到满山红叶时》《疯狂的石头》《血战湘江》《失孤》等一大批受市场认可的优秀电影。
“我已经记不清每天要接多少个电话、要接待多少剧组了,他们都对‘网红’重庆感兴趣,想要到重庆来选景、考察。”徐郭涛说,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电影、电视剧开始出现重庆场景,仅仅2017年就有接近100部电影、电视剧、网剧等影视作品在重庆拍摄。
重庆火了!火了的除了影视拍摄,还有重庆的电影消费市场。
2008年,重庆电影总票房仅1.01亿元,而到2017年全市电影总票房达到14.37亿元。这一成绩,在2017年全国城市电影票房排行榜中列第七位。
如今,两江国际影视城、江津白沙·老重庆影视拍摄基地、万灵影视基地等一大批影视项目纷纷落地,重庆还通过举办“重庆青年电影展”“巫山电影周”等活动搭建平台,让重庆形成良好的影视氛围。
优势 独具城市立体结构的神秘感
杭州大策投资集团是国内知名影视投资企业,出品了《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等电视剧,在集团总裁夏欣才的眼里,重庆丰富的自然和人文资源是吸引影视拍摄的基础。
夏欣才告诉记者,重庆拥有红岩文化、山水文化、抗战文化、巴渝文化等历史底蕴,同时又是一座极具潜力的国际化大都市、“网红”城市,无论是这里的生活气息,还是人们的热情与朝气,都吸引着影视行业目光。
来自北京的重庆籍制片人张愿最近在忙着为新片选景,身为重庆人,自然对重庆有所偏爱。张愿说,重庆是一个很有个性的城市,“8D魔幻”的城市构造,能够让电影画面充满质感。
“北京、上海的影视产业发展得早,但对于影视行业来讲,那里场景和故事拍得太多了,而对于同样是大城市的重庆来讲,特殊的山水地理环境和时尚现代的城市风光让外地影视团队充满新鲜感。”张愿说。
张愿有想法将一部青春励志电影的外景地放到重庆黔江,他说,黔江地处武陵山区腹地,有丰富的山水资源和少数民族文化资源,这也是重庆的一大优势。
“重庆这座城市很多元,可以进行拍摄的影视题材也非常丰富。”徐郭涛说,在重庆拍摄的影视作品中,除了传统的爱情剧、都市剧、喜剧等,甚至还有悬疑、惊悚、恐怖等影视类型,“这些团队就是看中了重庆独具城市立体结构的神秘感。”
问题 影视产业链的短板依然明显
从成为热门影视剧拍摄地,到电影票房全国前列,重庆正在刮起一阵影视热的风。然而,在影视这条产业链上的其他环节,如器材租赁、后期制作、发行出品等,重庆的短板依然明显。
去年底到今年初,由陈赫、王子文主演的网剧《动物管理局》在重庆进行了三个多月的拍摄。参与了这次拍摄的导演组工作人员李泽瑞告诉记者,在器材的租赁方面,重庆和北京等城市还是有比较大的差距,例如这次拍摄中使用的艾丽莎摄影机和UP镜头组,都是剧组从北京带过来的,甚至很多灯光设备、道具也都是从外地调过来的。
今年2月8日,《动物管理局》在重庆杀青,后期制作阶段则选择回到北京。这也是绝大部分来渝拍摄影视剧组选择的方式。
徐郭涛说,重庆影视热却没有催生影视产业热,一定程度上有其历史原因,因为重庆历史上没有老制片厂,影视生产的各个环节就不够完善,也比较薄弱,影视剧在重庆拍摄、回北京制作的确是常态。
为了补齐重庆影视产业的短板,2012年,重庆组建了影视龙头企业——重庆电影集团。随后,《私人订制》《十月围城》《闺蜜》《京城81号》《大轰炸》等影视作品相继推出,在后期制作、院线建设、影视基地打造、影视发行等方面开始发力,以期让产业链平衡发展。然而,单纯依靠本土企业,而没有大量外地知名影视企业入渝发展,重庆影视产业依旧还是在路上。
出路 让重庆成为全域影视基地
最近几个月,青岛东方影都开业、洛邑古城影视基地签约、济南华谊兄弟电影城开工建设、上海聚鹰堂影视基地落户松江……全国正在掀起一场影视基地的浪潮。
全国的影视基地热也蔓延到重庆,不少人期待重庆能再造一个“横店影视城”。2017年元旦,由重庆两江新区开发投资集团作为开发投资主体,重庆电影集团、重庆泽胜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等共同参与开发的两江国际影视城对外开放。这个曾为拍摄《一九四二》而建的影视城,被赋予了重庆特色影视文化产业基地的重任。
事实上,现如今两江国际影视城作为影视文化产业基地的功能并没有得到充分释放。两江国际影视城提供的数据显示,2017年全年,来影视城取景拍摄的剧组仅有42个。而作为影视城龙头的横店影视城,去年全年共接待剧组多达294个,位于浙江宁波的象山影视城去年也接待了超过100个剧组。
为了强化影视产业功能,两江国际影视城也正在谋求升级。该影视城相关负责人谢春霞告诉记者,两江国际影视城将着手完成拍摄基地规划编制调整,对影视城的影视产业进行科学规划布局,未来还将成立两江国际影视城演员工会、剧本创作工会,为来渝影视剧组提供一整套在地拍摄服务。
“单纯把‘横店模式’搬到重庆,是不可行的,重庆影视基地发展需要差异化。”重庆市文化委电影处处长何洪元表示,重庆影视基地不图大、不图广,需要结合重庆特色的抗战文化、沿江文化、三峡文化、生态文化实现差异化发展,将整个重庆作为一个全域影视基地来看待。
措施 每年上千万元扶持本土电影
何洪元说,去年重庆共有45部影片备案,完成了14部,全国占比不足2%,且有票房竞争力的作品极少,电影产业相对落后。
为扶持重庆本土电影产业发展,重庆出台电影扶垚计划,2018年起,每年将投入1000万元用于扶持本土电影的发展。
其中,对电影创客小镇、电影剧本孵化中心等重点电影工业园区给予资助,每个工业园区扶持金额每年最高达300万元,扶持年限最长为3年;对获得国家和市级重要奖项的本土电影剧本给予扶持,每部剧本扶持金额最高为10万元;对在院线上映后的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影片最高可给予200万元的扶持;对传承重庆优秀传统文化、具有艺术创新价值的本土影片发行单位给予扶持,扶持金额最高为发行支出的50%,且不超过50万元。
“本土电影要扶持,还要大力引进影视全产业链上的外地企业落户重庆,让重庆不仅是影视热,更是影视产业热。”何洪元说,为了让外地剧组来重庆不再是拍部戏就走,重庆在九龙坡区京渝国际文创园打造了电影创客小镇,希望把优秀的电影企业留在重庆。电影创客小镇除了为入驻影视机构和个人提供影视IP编剧、金融投资、教育培训、前后期制作、交易中心、制片服务、影视发行等全产业链闭环统筹服务外,还将提供一站式政府服务、金融服务、物业管理服务、法律服务等多方面综合服务。
何洪元透露,目前重庆还在积极引入一家大型影视公司,计划在江津白沙落地一个影视拍摄设备制造公司,还计划在主城建设一个大型摄影棚,弥补重庆在拍摄设备制造公司和大型摄影棚上的空白,“以此完善影视产业链,让外地的剧组可以带着剧本来、拿着成品走。”
用影视衍生产业 延长影视产业链
“现在全国有多个地方喊出要做‘东方好莱坞’,问题是它们并没有按照好莱坞电影产业的规律来做影视产业。”四川大学旅游学院经济学教师罗明志说,现如今中国电影市场的结构比较单一,电影收入的七八成以上是依靠票房,而美国好莱坞市场电影票房的收入仅占三成左右,其余七成收入来源于电影衍生产业。
罗明志说,影视产业链并非一条很长的产业链条,包含了剧本创作、拍摄、制作、发行、消费等,经济学通常讲“产业链越短、附加值越低”,所以要释放影视产业的红利,需要延长影视产业链,从影视衍生产业下功夫。
此外,罗明志还建议重庆利用其良好的工业基础,将科技制造加入影视产业中,研发、生产与影视产业相关联的VR设备、3D技术、激光放映机等科技含量高的产品。
上游财经·重庆商报记者 张瀚祥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