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富 > 正文
专业劳动力缺乏 周边配套不够 农场生意真的好做吗?
06-19 07:45:09 来源:上游财经·重庆商报

王成炳在耕地

近年来,周末乡村游、采摘游渐成新宠。作为乡村旅游业重要组成部分的农场、庄园到底发展如何,又面临着哪些困境?日前,重庆商报记者走访了几家农场和庄园,对此进行了调查。

问题1:缺乏专业劳动力

案例:精细化农场

6月13日一大早,江北区五宝镇豆豆农场的老板王成炳就忙活起来,这个季节,除草是重点工作。

“再过一个月,我们的葡萄和桃子就进入了采摘期,到时候游客就多了起来。”王成炳告诉记者,目前农场里种植了草莓、樱桃等10余个水果品种,共计100余亩,产品基本不对外销售,都是游客入园体验采摘。

2012年,王成炳到五宝镇打造农场,到2017年11月,占地100亩的豆豆农场才基本成型。游客可以在农场里休闲、垂钓、就餐、住宿,体验采摘的乐趣。

王成炳对于农业的态度可以用“精致”二字诠释,这种精致来源于他种枇杷的经验。

王成炳的枇杷园占地150亩,也在五宝镇。市场的枇杷价格约为15元一斤,王成炳的枇杷要卖30~40元一斤。

“我的枇杷都是原生态种植,不用化肥农药,每一颗都套袋,有人预订才从树上摘下来,95%以上的枇杷都是成熟透的。”王成炳告诉记者,他的枇杷摘下来后,每一颗都要上秤,按照60~65克、65~70克这种规格进行区分,保证客户拿到的产品个头、外观都很匀称,品相不好的枇杷作为次果处理。这让枇杷园的回头客非常多。

王成炳表示,枇杷的成功让他看到了精耕细作的市场:人们更希望买到高品质的产品,得到高品质的体验。于是,豆豆农场的水果也沿袭了枇杷的种植方式。

困境:年轻人不愿意干

“找不到合适的人,只有自己亲力亲为。”37岁的王成炳推着除草机,放大嗓子指挥着身后10多个一起除草的工人。

王成炳调查发现,不少农场、农庄处于亏损状态。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缺乏专业劳动力。

“农业的最后环节总需要人来干,这些人往往都是60岁左右的农村老人,缺乏专业技术。”王成炳告诉记者,农业季节性强,忙起来需要大量用工,不忙时又没有活干,这也是年轻人不愿意干的原因;再加上,劳动力价格的提升,让他也不愿意雇太多的人。

期待:打造景点吸引游客

“尽管每年都亏,但我还是很看好未来。”王成炳认为,农业是有生命力的产业,是可持续发展的产业。

在王成炳看来,自己的豆豆农业很有发展前景。“我们五宝镇正在打造几个景点,包括明月湖的改造以及一些基础配套的完善,这些都可以吸引人气,为农场带来客源。与此同时,主城到长寿的高速也会在五宝镇设下道口,五宝镇到主城的距离也有优势。”王成炳说。

问题2:休闲气氛难营造

案例:智慧农业庄园

智慧农业庄园种植的花卉 受访者供图

“干农业,招工是难点。年轻人越来越不愿意从事农业生产,劳动力缺乏是现实问题。”韩吉峰是重庆香浓硕生态农业公司的技术人员,他告诉记者,面对这一现状,公司盯准智慧农业,用物联网技术施肥、灌溉、检测病虫害,使得庄园的人工使用大大降低。

韩吉峰打开手机,轻轻一点渝北农业物联网平台APP,200亩葡萄基地就开始自动进行肥水灌溉。“缺多少浇多少,一点不浪费,就算人在国外也一样可以进行监测控制。”韩吉峰告诉记者,目前2700亩的基地已经全部使用物联网技术进行管理,专家不用到现场就可以对产品进行数据采集以及质量监控。而且,基地的电商配套以及冷库等基础设施都已经搭建完毕。

“我们学习了以色列的灌溉技术,综合了日本、美国的农场规划,借鉴了法国的种植标准,把各个国家和地区的优点拿过来使用。”韩吉峰表示,以前给果园施肥,需要50人左右的团队持续工作一星期,现在2个人24小时就能搞定,通过投入机械化设备能大大节约人力成本。

困境:资金流动不起来

香浓硕生庄园位于玉峰山,2011年,韩吉峰的公司开始投资打造基地。目前,基地有桃子、李子、枇杷、桃子、西瓜、葡萄等供游客采摘,还有住宿、餐饮、娱乐、垂钓以及多种花卉让游客放松心情。

“公司已经投入5000万打造庄园。7年了,我们依然每年要投入大量资金,玉峰山休闲娱乐整体环境欠缺,客流有限,资金流动不起来是大问题。”韩吉峰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每年庄园的运营成本、人工生产成本、市场开发、基础设施大约需要1000~1500万左右。而目前只有采摘能够贡献近400万元收入,餐饮住宿也只有100万元收入,“我们的门票收入为零,采摘量也没有达到理想状态,收支无法持平。”

“我们每斤葡萄的成本在10元左右,而市场上每斤葡萄的成本不到一元。”韩吉峰说,当葡萄进入丰产期,市面上的葡萄只卖5~6元一斤,基地的葡萄要卖20元一斤,虽然口感好,却降低了人们的购买热情。

“原本按照我们这种种植方式,葡萄的产量就会降低,市面上的葡萄的亩产量能达5000斤,我们最高只能达到2000斤,但是市场又无法消费完我们的葡萄,所以,根据销售情况又调整了产量,目前每亩只产1000多斤。”韩吉峰告诉记者,他们基地的葡萄品质并不会比进口水果差,但是市场跟风决定,很多人愿意购买更贵的进口货,也不买本地高品质水果的账。

导致这一现状的原因,在韩吉峰看来是多个方面的。他人为,最主要的还是玉峰山整体休闲气氛没有营造起来,人气不足。再加上基地内部基础设施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对游客的吸引力可能还有所欠缺。“政府虽然有扶持政策,但5000万投进去了却还是动不起来,这就使得企业会出现资金链断流的情况。玉峰山几家农庄都是因为资金盘不活,最终倒闭。”韩吉峰说。

期待:完善大交通环境

韩吉峰表示,由于前几年玉峰山交通建设以及基础配套有所推迟,他们也放慢发展脚步。2015年,玉峰山的大交通环境得到改善,现在基础配套也渐渐跟了上来。

韩吉峰表示,玉峰山离主城近,区位优势明显。同时,当地即将打造的矿山地质公园也正在招商,该景区部分在庄园内部。此外,庄园附近有古寨、小型溶洞群、寺庙等资源,都可以拿来开发打造。

“溶洞酒店以及从两江新区引入温泉都是我们未来发展的方向。”韩吉峰表示,庄园的人气会呈井喷式增长。

院士支招

搞好农业一定要实现“三化”

在记者采访过程中,接受采访的几位农场、农庄负责人均表示政府有一定的政策扶持,资金也落到了实处,但是在现实发展中也遇到了不少问题和难点。对此,记者在2018年重庆市科协年会上专访了中国工程院院士、国际精准农业学会中国首席代表赵春江。

“大的环境背景下,我们农业普遍存在效益不高的问题。”赵春江表示,首先是农产品价格偏低、劳动力成本高,规模又比较小,导致农民效益低;其次,由于信息的不对称,导致了生产的东西卖不出去;第三个问题在于应用的技术有待进一步提高,通过技术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实现小生产单元和大的国内、国际市场的对接。

赵春江表示,重庆山多,小地块多,这就导致了规模化生产相对受限。小地块种植由于品种、规模、技术都不一样,很难用机械化解决,这就导致人工成本上升,效益低下。同时,生产出来的产品,由产品变为商品的过程运输成本往往较高。此外,山区信息相对闭塞,产品与市场接轨有难度。

“日本、韩国以及欧盟很多国家300亩以内的农户占84%,他们有很多经验值得重庆的农场负责人去学习。”赵春江表示,重庆家庭农场、种植大户、专业合作社有300亩左右的规模是很现实的,农场需要以适当的规模加上先进的技术,发展适合山区种植的小型机械,以减少对人工的依赖和需求。同时,政府应积极发展农村电商,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此外,发展冷链物流体系,解决农产品保存时间短的生物特性。“总之一句话,搞好农业,一定要实现标准化、机械化、信息化,这是农业未来发展的方向。”

上游财经·重庆商报记者 陈竹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

  • 头条
  • 重庆
  • 悦读
  • 人物
  • 财富
点击进入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