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眼-重庆广电消息,在重庆江北区大石坝往松树桥方向的马路边,有一处被拆迁墙围起来的荒地。如果不是文保志愿者的指引,我们可能很难想象,这个极不显眼的地方,居然隐藏了一段重庆美术史上星光灿烂的日子。
时光回溯到上个世纪40年代。1940年8月,为躲避战火而刚刚在昆明安顿下来的国立艺术专科学校,接到国民政府教育部令:因越南局势恶化,危及滇边,学校即刻迁往重庆。自此,国立艺专开始了在重庆的六年岁月,先后在青木关、盘溪“落脚”。而其中,在盘溪的四年时光,造就了一段中国美术史的辉煌岁月。
当年,国立艺专在盘溪落脚的郭家院,是一户有钱人家的院子,艺专的师生们觉得这名字土气,于是将其改名为“果家园”。由于郭家院是清末的四合院民居,整体建筑通体漆黑,所以说当时国立艺专的师生们就称它“黑院墙”。
“黑院墙',从事视觉艺术的艺专师生们觉得这个形象很美,于是这三个字就成了国立艺专的代名词。后来,琼瑶倒真的以“黑院墙”为背景,写了《几度夕阳红》中的故事。
迁到“黑院墙”后,相对安定的环境使这所历尽劫难的院校,终于有了元气复苏,中兴再起的良机。在前后两任校长陈之佛、潘天寿的努力下,先后聘请了一批著名教授、社会名流担任专职或兼职教师。
“黑院墙”时期,国立艺专的师资与创作均达到西迁的顶峰:丰子恺被聘为教务主任,国画系任教的有李可染、黎雄才、傅抱石,油画系有李超士、关良、赵无极等,雕塑系有刘开渠、王临乙等,俨然是美术教育的全明星豪华阵容。而从国立艺专走出的优秀毕业生们,不少成为新中国美术教育的奠基者。由此,“黑院墙”也被誉为“中国现代美术的摇篮”。
第1眼-重庆广电记者 魏俊雅 李春雷
原标题:黑院墙:琼瑶以它为背景,写出了《几度夕阳红》......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