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重庆 > 正文
流域内竟有33座水电站 巫溪西溪河部分河床出现干涸
07-03 06:59:36 来源:重庆日报

六月二十六日,巫溪天元乡万春村的西溪河源头,高峻电站取水坝下方的河床因生态基流下泄量不足,已近干涸。记者 谢智强 摄  

重庆日报消息,6月25日,重庆环境保护集中督察第十督察组向巫溪相关部门移交督办件:巫溪水电开发缺乏整体规划和监管,小水电密集,且部分小水电站存在无合法手续、生态基流下泄量不足、水土保持措施落实不到位等问题。

那么,巫溪境内水电站开发建设的具体情况如何?水电站的开发建设又给生态环境带来哪些影响?6月26日,重庆日报记者选取大宁河正源西溪河,由西溪河与东溪河交汇处溯西溪河而上,对西溪河干流及部分支流进行了实地走访。

流域内建有33座水电站

干流及多条支流部分河床干涸

资料显示,西溪河流域面积741.7平方公里,主河道长81.5公里,多年平均来水总量828亿立方米,多年平均流量每秒24.22立方米,天然落差285米,径流深150毫米。

目前,在西溪河741.7平方公里的流域范围内,共有大小水电站33座。

沿西溪河上行,西溪河干流上的第一座水电站位于下堡镇西宁桥,这座水电站属于中梁水库的三级水电站。

滔滔西溪河河水被水电站取水坝拦阻,汇入宽高各约3米的引水沟渠,奔腾而去。河水被拦阻,取水坝两侧呈现出两种截然不同的面貌:深绿色的河水在取水坝前汇聚成湖,形成宽逾30米的水面;取水坝下游,则仅有少量河水汇聚,宽逾20米的河床仅有中间不到3米的河道内有水流淌,河床大面积干涸,砂石裸露。

重庆日报记者发现,西溪河流域几乎所有的水电站取水坝两侧都存在类似的情形。

西溪河高楼二级水电站经营者告诉重庆日报记者,河床出现干涸,一方面与取水大坝拦河取水有关,另一方面也与该地区是喀斯特地貌有关。“一部分河水直接渗入地下了。”该经营者表示,6月份是丰水期,还能看到大坝下游河道中有水流淌,如果在枯水期,则会出现河道断流。

重庆日报记者在西溪河流域发现,西溪河的一些小支流,即使在丰水期也出现了断流。

例如西溪河支流喜溪河,因为上游水电站拦河取水及喀斯特地貌渗漏严重,取水坝下游已经成了一条干河沟。

部分河床干涸、部分河流断流,给西溪河流域的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的破坏。

西溪河流域栖息着阳鱼等珍稀鱼类,还有濒危物种中国小鲵。当地居民表示,由于栖息地被破坏,阳鱼等水生动物的数量已大为减少。

33座水电站均完成生态基流设施改造

但生态基流下泄量不足

2017年4月12日,中央第五环境保护督察组在向重庆市反馈督察意见时提出:“重庆市400多条长江二、三、四级支流上,共建设了1517座小型水电站,总装机容量243万千瓦。据重庆市水利部门调查,大约有300座小水电站难以保证生态基流,导致部分时段、部分河段出现断流现象。”

生态基流是指维持河流基本形态和基本生态功能,保证水生态系统基本功能正常运转的最小流量。在此流量下,河道可以保证不断流,水生生物群落能够避免受到不可恢复性的破坏。一般将河流多年平均流量的10%至30%作为生态基流。

那么,西溪河流域内的这些水电站是否按要求进行了生态基流设施改造,是否又能保证足够的生态基流下泄量呢?

西溪河多年平均流量每秒24.22立方米,以多年平均流量的10%计算,各水电站取水坝应保证至少每秒2.4立方米的生态基流下泄量。

重庆日报记者在走访西溪河流域水电站时发现,33座水电站均已完成了生态基流设施改造,但生态基流下泄量不足。

在位于天元乡万春村的西溪河源头,有一座建于上个世纪70年代的高峻水电站。重庆日报记者在高峻水电站取水坝发现,该水电站也完成了生态基流改造,但取水坝下方的河床已近干涸,生态基流下泄量明显不足。

高峻水电站工作人员解释称,因为生态基流出水口被泥沙、树枝等堵塞,导致生态基流下泄量不足,他们正在着手清理。

实际上,西溪河流域内类似中梁一、二、三级国有水电站,基本能够保证每秒2.4立方米的生态基流下泄量,但在众多民营水电站,生态基流下泄量则难以保证。例如高楼二级水电站,其生态基流下泄量仅为每秒1.8立方米。

生态基流下泄量监控是难点

拟建设生态基流在线监控平台

结束在西溪河流域的走访后,重庆日报记者从巫溪县水务局获悉,由于历史原因,巫溪全县目前共有大小水电站129座,已经完成生态基流设施改造的共有123座。

尽管大部分水电站已经完成了生态基流设施改造,但如何监督这些水电站按要求下泄生态基流却是个难点。

西溪河万春水电站经营者告诉重庆日报记者,对于水电站经营者来说,取水坝拦截的水量越多,发电量就越多,也意味着经营者的获益就越多。

以装机容量4500千瓦的万春水电站来说,年发电量达到9000万千瓦左右,年获益320万元。下泄10%的生态基流,就相当于经营者年获益减少10%。

因此,大部分民营水电站经营者都不愿意下泄生态基流。

重庆市第三批环境保护集中督察第十督察组就接到群众举报:巫溪尖山镇一水电站没有实施生态基流下泄,导致河道断流。

那么,有什么办法能对这些水电站生态基流下泄实施24小时监控呢?

巫溪县水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巫溪拟建设生态基流监控平台,在每一座水电站安装在线监控设备,确保水电站生态基流下泄监督到位。在监控平台建设完成前,巫溪县水务局将加强巡查检查力度,督促各水电站严格执行生态基流下泄。

实际上,即使各水电站严格按多年平均流量的10%进行生态基流下泄,在大部分地表均为喀斯特地貌的巫溪,也时常会出现河床干涸和河流断流的情形。因此,如何协调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是摆在巫溪相关部门面前一道现实的难题。

记者手记>>

切莫让一江绿水成一潭死水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经济发展也要尊重自然规律。

小水电站无序发展的后果,是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短时间来看,水电站的建设带来的改变是树木被大量砍伐、鱼虾数量的减少,阻隔了一条河流的正常流动。长时间来看,密集建设的小水电站,阻断的绝不仅仅是河流的流动,河里的整体生态链,乃至周边的生态环境都会受到重大破坏。

北京大学环境学院E20联合研究院院长傅涛曾说:河流是一条生命共同体,水体、鱼类、人类都是密切相关的,把河流切成若干段,水生物洄游途径会被阻拦,不光是生物,还有很多生态特性都会受到影响。

小水电站投资小,周期短,见效快,为解决无电、缺电地区人口用电难题,为农村经济生活发展和农民脱贫致富作出过历史性贡献。

以巫溪为例,全县129座水电站,年发电量17.387亿千瓦时,实现经济收益6亿多元,小水电站的发展曾经给这个大巴山深处的国家级贫困县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收益。然而,小水电站密布,导致大量河流断流、河床裸露、鱼虾减少,对生态环境造成了难以估量的破坏。

凡事过犹不及,盲目乱批乱建小水电站,拦水筑坝,让一江绿水变成一潭死水,罔顾长远的生态效益,只顾眼前的短期经济效益,最终结果,必然是两手空空——既留不住子孙后代的绿水青山,也换不来眼下的金山银山。

重庆日报记者 陈维灯 摄影 谢智强

原标题:巫溪西溪河流域竟有33座水电站 生态基流下泄量不足 部分河床出现干涸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

  • 头条
  • 重庆
  • 悦读
  • 人物
  • 财富
点击进入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