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重庆 > 正文
育林超过10万株,守护大山34载,足迹可绕地球两圈半……他守望着心中的绿
10-18 22:21:07 来源:上游新闻

01_副本.jpg

进入深秋,坐落于巴岳山脉分水岭西侧的大足西山林场,显得格外宁静。放眼望去,满目苍翠间,时有飞鸟划过,为这秋日的静景增添一抹动感。每天天刚亮,51岁的谢红兵洗漱后,吃过早饭,就带上人头高的护林刀,向山上踏去,林间只留下他沙沙的脚步声……

上游新闻记者了解到,西山林场位于大足区东南边陲,坐落于巴岳山脉分水岭西侧,地形呈狭长带状分布,南北长54公里,东西宽1.5公里,最高海拔934米。

东靠铜梁,南接永川,地跨大足境内的拾万镇、玉龙镇、通桥镇、龙滩子街道办事处、邮亭镇和龙岗街道办事处六个镇街。总面积为38782.8亩,活立木蓄积170361立方米,森林覆盖率94%以上。

从荒山到森林,今天的西山林场不仅森林覆盖率大大提升,还拥有许多珍稀物种,其中的桫椤园自然保护区保护着300余株国家一级保护的濒危植物——桫椤树。此外,西山林场还建有大叶香樟和马林光两个国家级林木良种基地。

几十年来,一批默默无闻的林业人吃住在林场,从上世纪的大搞生产到如今的护林育种,他们的历史使命发生了变迁,但不变的是对心中那片绿的守望。

今年51岁的老党员谢红兵就是其中一员。从参加工作至今,30多年来,谢红兵一直在西山林场从事林业工作,他累计植树超过10万株,他的足迹遍布玉龙山的每个角落。

03_副本.jpg

10万株树种下希望

1984年,17岁的青年农民谢红兵来到西山林场,当上了一名林业工人。对于这次得来不易的工作机会,他倍加珍惜。

那时候,森林保护还不如现在这般重视,林场属于差额拨款的事业单位,靠卖树维持着林场130余号职工的工资发放,因此,当时也是林场大搞生产的时候。“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主要是搞生产,包括育苗和植树。”谢红兵回忆说,那时候林场只负责进购种植,培育的工作划分到每个人头上,自己找一块地就开始育种,有的种子还是自己到树林中寻来的,尽管这样,大家的积极性却很高。彼时的西山林场,很多地方还是杂草丛生的荒坡,想要种活一棵树并不容易,特别是有的地方土壤少乱石多。

“打好一个树窝,需要挖出1500多公斤泥土,但是由于土层薄,底下全是乱石。”谢红兵告诉上游新闻记者,“有时一锄下去,就会震得虎口发麻,只得用徒手刨土,双手往往被磨得通红。”就这样,一个窝、两个窝……谢红兵在荒坡上不断地种下希望。

34年来,谢红兵从一个工区到另一个工区,种下的树累计超过10万株。如今,当年种下的那一株株小树苗已经长成了参天大树,那一座座石山秃岭也已经变成了郁郁葱葱的林海。

04_副本.jpg

枯燥的日子有树相伴

上世纪八十年代,通讯和交通都不发达,山上的条件更是艰苦,用谢红兵和工友们的话说就是“交通基本靠走,通讯几乎靠吼。”

当时,西山林场设有8个护林点,每个护林点都在大山深处,一个护林点有5~7个工人,他们吃住都在山上。“用的电是在附近的煤厂搭的,水是山上的泉水,没有电视没有电话,家人要是有什么事找我们就打电话到山脚的厂部,再由厂部派人来通知我们,一趟下来就是半天时间。”谢红兵的工友陈兴明和他搭档多年,他告诉记者,大伙儿吃的菜是他们自己种的,米和其他生活用品要到山下的老玉龙场购买,肩挑背磨走十几公里上路,大概一周下山采购一次,用时得花一天时间。一间10平米的小木屋,屋内非常潮湿,除了一张木板床和简单的生活用品,再无长物。

当时,林场工人每个月有三天假期,由于上下山不方便,大家都是把三天假期累计到一起,一个月才回家一次。山上的生活十分枯燥,大家白天晚上都是“围着树转”,白天植树,晚上守着树子不被人盗伐。

盗伐树木最猖狂的时候也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当时山下有几木材厂,盗贼要么将树拿到木材厂卖钱,要么偷回家建房,总之,越偏僻的地方越是盗贼容易光顾的地方。

为了防止树木被盗,谢红兵每天都会到山上巡山,一旦发现有被砍伐的痕迹,晚上他就会和工友一起在下山的必经之路蹲守。盗贼手中有刀,且不止一人,面对这种情况,谢红兵心里也是害怕极了,但他不能眼看着自己种下的树被盗走,每次,他都冲在最前面,将国家利益和集体利益置于自身安全之上。

10万公里护林足迹

上游新闻记者了解到,随着时代变迁,林场如今没有再大规模植树,盗伐现象也几乎没有了,但是森林防火和珍稀物种的保护任务更重了,谢红兵的工作重心也随之发生了改变。如今,巡山是他的主要工作。

在林区,有一个桫椤园自然保护区。上世纪九十年代,共有桫椤树600余株,但是由于繁殖极其困难以及自然环境变化,如今这些桫椤树存活下来的仅300余株。近年来,桫椤园自然保护区列为全区一级重点火险区,严防森林火灾对桫椤树可能造成的毁灭性打击。

此外,2004年,林场还建设了大叶香樟和马林光两个国家级林木良种基地,如今这些培育的两种树苗已经长到一人高。“一转眼已经在林场工作几十年了,如今也没有什么别的想法,就是想把这些树子看顾好。”

谢红兵说,近几年,森林防火的任务越来越重,春节、清明节、伏旱期是火灾的易发时期,也是他们最为忙碌的时候。2006年,一场大火在西山林场烧了三天两夜,谢红兵两天晚上没有合眼,奋战在灭火一线。看着熊熊大火,他的双眼发红,喉咙干涩,眼泪流不出来,心却在滴血,自己和工友栽种的树子一棵棵化成灰烬。

从那以后,谢红兵将这些树木看守得更加仔细了。特别是干燥炎热时期,他每天上山开展“马拉松”式的巡查,有时带点干粮就出发了,巡完山上还要到人流量大的卡点向来往的人宣讲森林防火常识。

34年来,如果按平均一天走近10公里山路计算,谢红兵在玉龙山留下了10万多公里的足迹,而这个里程可以绕地球两圈半。

年过半百,他仍用一腔热血和对大山的挚爱,守护着巍巍玉龙山,守护着心中的绿。

上游新闻记者 刘翰书 摄影报道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

  • 头条
  • 重庆
  • 悦读
  • 人物
  • 财富
点击进入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