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天坪山还在沉睡。山脚下,巴南区天星寺镇单石村一个普通农家小院里,金承书挪动着身子打扫院子,身后的那栋砖房是她曾梦寐以求的房子。
61岁的金承书患有严重的风湿性心脏病,不能做重体力劳动、剧烈运动,但在这片沉寂的大山中,她却从没有向困难低过头,用双手通过奋斗过上了好日子。
“身体不好,但一些轻体力活我还能做,何况党和政府还伸出了帮扶之手,我没有理由不好好干。”金承书幽默地和上游新闻记者开着玩笑说道,“贫穷的帽子咱也甩掉。”
积极乐观 面对厄运不低头
气温的一夜骤降,让山笼罩在白色的云雾之中,天仿佛与房屋接成了一片。
11月6日,上游新闻记者随天星寺镇农业服务中心扶贫干部骆星来到了金承书家。看得出来,她的心情格外轻松。“要不是2013年生了病,日子比现在还要轻松些。”脸颊通红的金承书话语平静。
十几年前,她和丈夫一起去南坪附近的一家农贸市场做起了卖鱼的生意,虽然早出晚归,但收入还算不错,自己的小家也经营得有声有色,梦想着存够了钱就回老家修新房子。
生活本该是越过越好的,可厄运却在2013年突然降临。由于做卖鱼生意,长期泡在水里,金承书患上了严重的风湿性心脏病。面对昂贵的手术费用,金承书放弃了手术治疗,与丈夫收拾东西回到了单石村养病。
然而回到家里,望着眼前的这座房子,金承书却是头痛不已:“房子是以前的土房子,上面的瓦几乎起不了什么作用,一到下雨天房子要漏水,土墙也被浸湿了,整个房子冷得像是在冰窖里一样,养病没好转,身体却是每况愈下。”“我生病下不了床,需要丈夫照顾,两人没有经济收入,还曾有人断言说我活不过今年。”金承书说,那时候日子就像牛拉车,一步一鞭子。
2016年,这个原本殷实的小康之家被精准识别为建卡贫困户,在扶贫干部和村里的帮扶下,她不仅战胜了病魔,还重新振作了起来。
政策帮扶 挺直腰杆甩穷帽
初冬的单石村,天欲雨,平野阔。望着眼前崭新的房子,金承书满笑着回忆,不久前她家被纳入了D级危房改造,政府为他们补贴了3.5万元,加上这些年奋力挣下的存款,他们修建起了新房子,并成功地甩掉了贫穷的帽子。“这房子是政府帮着盖的,住在这里,再也不用担心漏雨了,身体现在好多了,我可幸福了。”
3间砖房,金承书把屋子收拾得窗明几净。金承书说,各项扶贫政策的救助资金,给她家带来了真真切切的实惠:以前每一个月看病买药至少需要花费1000多元,现在每个月几十块钱就能解决了。
院子里,一群鸡在悠闲自在觅食。“那可都是几斤重的大鸡雏哇,过段时间又能卖个3000来块钱。”
原来,骆星之前来到村里,挨家挨户介绍“扶贫鸡”项目,免费为贫困户发鸡雏,她拿到了两只小羊羔和五十只鸡。经过她悉心的照料,两只小羊羔现在已经发展成了六只羊,鸡也已经卖了好几千块钱了。
不等不靠 努力寻找展翅高飞的支点
“政策的扶持解决的是阶段性问题,金承书能脱贫致富不仅仅是靠我们,主要是靠的她自己的双手。”骆星说,天星寺共有五个村,两个村在山脚,两个村在山顶,一个村在半山腰。近年来,他几乎每天都在翻山越岭,把扶贫的政策送到每家每户,但吃到政策红利的村民们却没有“嗷嗷待哺”等靠要,他们也在努力寻找展翅高飞的支点努力实现长期致富。
2017年3月,面对土地严重撂荒大部分不能耕种等问题,单石村村村委会积极思考探索发展的新思路,经过多次征求群众意见,在7名党员的带头下,通过业主投资,农户土地入股,申报成立“天星聚闲彩园专业合作社”,发展特色水产养殖,果蔬种植等项目,目前已经招商引资三大特色养殖业主,观赏鱼养殖,特色瘦身鱼养殖,食用观赏蓝孔雀养殖。
2017年5月通过聘请专业设计单位对全村农业产业发展进行科学规划,规划特色农业产业发展面积1700亩。其中:水产养殖500亩,果树种植1000亩,蔬菜种植200亩。项目全部投产后预期实现年产值1200余万元,届时将建成主城周边最大的观赏鱼养殖基地,农村特色种养殖示范区。
骆星说,下一步还将利用田园景观、自然生态及环境资源等通过规划设计和开发利用,结合农林牧渔生产、农业经营活动、农村文化及农家生活,拟建设成集多种果蔬种植、休闲渔业、林下养殖、乡村旅游等多功能为一体的休闲农业生态园,增加村民收入,壮大集体经济。
雨后山路泥泞,放眼望去,山连着山,层林尽染。它们仿佛在向人们述说着岁月中,天星寺这块土地上的扶贫干部与村民们为幸福生活而奋斗的感人事迹。
上游新闻记者 曲鸿瑞 通讯员 伍凤秋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