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重庆 > 正文
重庆城市书店总数名列亚洲第三 山城处处有书香
04-23 06:44:43 来源:重庆日报

图① 4月16日,位于三峡广场的新华书店沙坪坝书城,市民在阅读图书。通讯员 孙凯芳 摄

■市民的阅读习惯已由传统的视觉阅读,向以听书、电子书为代表的体验式、沉浸式阅读转变

■重庆在城市公共阅读服务指数排行榜上位列第9

■基本实现公共阅读阵地城市全覆盖,为市民读书提供了便利

重庆日报消息,“妈妈,这实在太好玩了,回去之后我想听你讲《红楼梦》的故事。”4月20日上午,位于解放碑的第十二届重庆读书月现场,当来自森林小学的王娴在重庆图书馆工作人员的指导下,制作出一张属于自己的《黛玉葬花》拓片时,她发出了这样的惊叹。

当天上午,2019年全民阅读暨第十二届重庆读书月活动在解放碑拉开帷幕,371项活动同步举行,进一步掀起全民阅读热潮。

不知不觉间,重庆读书月系列活动已走过了十二个年头。十二届重庆读书月活动的背后折射出重庆愈发浓厚的书香氛围——年均开展读书活动8000场次,惠及市民1300万人次;钟书阁、大众书局等特色书店抢滩重庆,城市书店总数名列亚洲第三。

过去的一年,重庆市民的阅读环境发生了哪些变化?都爱读什么书?阅读方式又有怎样的改变?连日来,重庆日报记者进行了调查采访。

图② 4月21日,一位老人坐在南川区上海城小区读书。特约摄影 瞿明斌

人文社科类图书成新宠

“埃德加斯诺以他充满热情和生动的笔触,记下了日渐成熟的中国共产党的一点一滴,写下《红星照耀中国》。”4月19日,在读完《红星照耀中国》之后,市民刘聪在朋友圈留言。

记者走访我市多家书店后发现,以《红星照耀中国》《活着》《平凡的世界》为代表的人文社科类图书受到不少市民追捧,《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十讲》《红星照耀中国》(青少版)等图书更是占据了2018年畅销书排行榜的前几名,成为市民最爱买的图书。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十讲》为代表的时政类图书受到市民追捧,说明市民对国家大政方针政策更加关注,渴望通过阅读此类图书了解国家未来发展的蓝图,让个人的发展诉求更加契合国家和时代的需要。”重庆书城经理朱建安表示,以《红星照耀中国》(青少版)等为代表的人文社科类图书连续数年跻身图书榜单,则从另一方面反映出市民们有目的性地阅读一些名家经典,进而提升自身人文素养。

数字阅读网络初步建成

4月12日,在杭州举行的第五届(2019)中国数字阅读大会上,重庆出版集团的“阅读重庆”全民阅读平台成功入选“2018年度十大数字阅读项目”。

据悉,“阅读重庆”旨在通过整合重庆出版集团作家、专家和图书资源,为读者提供丰富的数字阅读体验。截至2018年12月底,“阅读重庆”已拥有读者20余万人,全年发布优秀内容800余篇,阅读量超过2000万次。

“‘阅读重庆’受到市民追捧不仅体现出手机和互联网已成为市民阅读的主体,更体现出市民的阅读习惯已由传统的视觉阅读向以听书、电子书为代表的体验式阅读、沉浸式阅读转变。”市文化旅游委有关负责人表示。

对此,相关部门也因势利导,不断创新数字阅读阵地。“近年来我市先后推出了数字图书馆、数字农家书屋、手机App阅读、公共图书馆便民服务热线、书香重庆微信公众号、新华阅淘网等新兴阅读载体,还建成43个数字图书馆和586个数字农家书屋,初步构建起数字阅读网络。”这位负责人表示。

图③ 4月20日,解放碑,第十二届重庆读书月活动现场,市民在重庆图书馆展台体验雕版印刷。记者 齐岚森 摄

读书阵地日益扩大

“一杯清茶,一本好书,快哉!”4月21日下午,在位于三峡广场的城市书房度过一个下午后,市民曾继笑着对记者说。

作为一个资深书迷,曾继见证了以重庆图书馆为代表的公共阅读场所的变迁。在谈到这些年最大的变化时,曾继说:“读书不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了吧。”

4月16日,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公布的第十六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显示,重庆在城市公共阅读服务指数排行榜上位列第9,这无疑是对重庆大力打造全民阅读公共设施的一种肯定。

“近年来,重庆在阅读阵地的提档升级上下了不少功夫。”市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介绍,除了吸引特色书店入驻重庆外,还通过新建公共文化站、打造自助图书馆等方式扩大全民阅读阵地。目前,重庆建成有43个公共图书馆、1014个文化站、10201个村(社区)文化室(含农家书屋)、3000余个文化大院(农村文化中心户)、35个24小时自助图书馆(主城区16个)、1147个图书馆分馆,基本实现公共阅读阵地城市全覆盖,为市民读书提供了便利。

年均举办活动8000场次

“网络时代,大英图书馆的核心任务就是实现存储、保护、管理数字信息,让每个人都能接受到知识性遗产。”4月1日,重庆图书馆的重图讲座正在进行,大英图书馆文教部主任杰米·安德鲁斯分享了大英图书馆背后的故事。

作为重庆图书馆重要的品牌活动,重图讲座自创办以来,已举行了1000多期。类似重图讲座这样的阅读活动在我市还有很多。来自市文化委的统计数据显示,经过数年的发展,重庆如今年均举办全民阅读活动8000场次,惠及群众1300万人次,其中,大型主题活动1500余场次,基本形成了全民阅读“一区一品牌、一县一特色”,沙区图书馆主办的甲骨文学堂系列活动、城口县的巴山大讲堂、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的“惠阅读”、长寿区的“1+6”亲子活动等都特色鲜明。

“连续举办十二届重庆读书月活动的背后,折射出重庆书香日益浓郁的现状。唯有源源不断的图书供给,品种多样的读书活动,才能让紧张忙碌的人们,用阅读找回那份宁静。”重庆工商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院长蔡敏说。

新闻多一点>>

重庆何处寻旧书

市民在石桥铺旧书市场选书。记者 赵迎昭 摄

“当真不是夸大其词,这些旧书铺有时真有些‘珍贵’的书本……有一位朋友甚至还找到了一册有英文注释的希腊古典名著,因此竟引起他学习希腊文的兴趣。”抗战时期,著名作家茅盾曾写下《重庆的旧书铺》,表达出他对旧书及旧书店的喜爱。

逛旧书店,一向是藏书家或文人墨客津津乐道的事。时过境迁,如今的市民又在哪里购买和阅读旧书呢?

4月21日上午,重庆日报记者从轨道交通较场口4号口出站,步行不到200米来到中兴路旧货集邮收藏品交易市场,重庆规模最大的旧书市场——中兴路旧书市场就位于其中。该市场拥有近20家书店,陈列的多为上世纪70至90年代出版的文史和艺术类书籍。

古旧书店是市场中颇有名气的一家。书店门口,摆放着《重庆市志》等旧书,内部则是两堵“书山”,“山谷”中间仅容一人侧身站立。这间其貌不扬的旧书店,曾吸引众多重庆本土藏书家或学者前来找寻旧书,《水煮重庆》作者、重庆历史文化专栏作家司马青衫就是其中之一。

“逛中兴路旧书市场的习惯,已有将近20年了。”司马青衫说,在旧书店中不仅能找到已经绝版的图书和珍贵文献资料,还能在翻阅时看到书籍原来的拥有者写下的笔记等,“这种惊喜是阅读新书所没有的。”

记者了解到,2015年,重庆市地理信息中心等单位曾推出《重庆书店地图》,其中包含中兴路旧书市场、石桥铺旧书市场、杨公桥旧书市场、临江路旧书店等4处旧书市场。其中,杨公桥旧书市场已于去年底关闭。临江路旧书店占地不足10平方米,虽品种繁多,但数量较少。这意味着根据已知信息,我市目前具有一定规模的旧书市场,只有中兴路旧书市场和石桥铺旧书市场。

21日下午,记者又来到位于九龙坡区石桥铺渝州交易城的石桥铺旧书市场。这里的书摊均位于室外,7家书摊整齐排列。书摊上摆放的旧书大多为字典和小学生的工具书,带着孩子的市民不时驻足翻阅。

记者调查发现,虽然具有规模的旧书市场在重庆不多见,但颇具特色的旧书店在重庆不断涌现,九龙坡区的军哥书屋就是其中之一,地图和地方志是该书店图书的特色。在纪录片编导李媛媛看来,“这家书店周围有着田园气息,读者可以和店主像朋友一样交谈,已俨然成为爱书人的社交平台。”

“巴南鱼洞、九龙坡西彭、沙坪坝青木关……这些地方的旧书摊我曾经常光顾,还淘到过1974年人民文学出版社版本的《红楼梦》,但这些书摊似乎已经消失了。”81岁高龄的市民张时全说,“读旧书、爱旧书不仅是一种情怀,更事关文化的传承,毕竟旧书变成纸浆太可惜了。”

“书+服务”赋能 重庆特色书店社交功能日益凸显

市民在钟书阁书店打卡拍照。记者 赵迎昭 摄

坐在宽大明亮的落地窗前,戴上耳机,在轻音乐中开启一段阅读之旅……

4月21日,市民杨玉红来到位于江北嘴中央商务区的南之山·城市之丘书店,窗外风景如画,内部环境优雅。“没想到还能边看书边听音乐,书店的服务越来越好了。”她说。

和杨玉红一样喜欢在特色实体书店里阅读的市民还有很多。除了感受纸质书的温度外,还能体验书店的服务或参与其中的文化活动。去年以来,新山书屋、言几又·方寸店、钟书阁等特色书店相继在渝开业,店方通过“书+服务”的形式,满足了市民多样化需求,成为城市中一道温馨的风景。 

“书+”模式赋予书店活力

“这里依旧是一家看得见风景的书店。”南之山·城市之丘书店相关负责人介绍,坐落在江北嘴中央商务区的城市之丘,是继南山上的两家书店之后,下山开办的第一家书店。

据了解,城市之丘定位是服务于周边商务办公人群的商务社区书店,因此店方在书籍的选择上偏向于经管等类别。“读者看重的还是书店能够提供高品质的图书和充满特色的个性化服务。”这位负责人说,在城市之丘,读者能品味西班牙美食、参与葡萄酒品酒课程学习等。

在重庆的书店中,还有多家书店和城市之丘一样,选择用“书+”的形式为观众提供多样化服务。例如,去年8月16日,电影《最后的棒棒》在新山书屋举行重庆首场见面会,气氛热烈。除了举办影片见面会、诗歌朗诵会、古诗分享会外,这里还陈列了数百张进口黑胶唱片,可满足读者对高品质音乐的需求。大众书局则通过开展汉风手工课堂等活动,吸引青少年前来感受传统文化。

影响市民生活方式

4月20日晚,重庆日报记者来到位于杨家坪商圈的钟书阁。中庭里四面环绕的交错阶梯,呈现出重庆爬坡上坎、山水环绕的地形地貌特征,吸引了不少市民前来打卡。

除钟书阁外,重庆还有多家书店都打出了“颜值牌”。去年11月30日,言几又·方寸店在沙坪坝万达广场开业,这是言几又在全国开设的第53家门店。书店以灰黑色为主色调,白色圆顶灯悬挂在书桌上方,既和周边灰黑色书架相呼应,又形成鲜明对比。

业内专家指出,体验阅读、场景式消费和社交功能,已成为读者对书店的突出要求,提高书店颜值是消费升级的必然结果。

其实,在美丽的“容颜”背后,重庆特色书店还在塑造市民生活方式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两年之前,我在精典书店看到范景中翻译的贡布里希(世界著名艺术史家)的著作后,开始对艺术产生兴趣。”市民戴旺说,第一次进精典书店购书时感觉如获至宝,“在别的书店找不到的书可以在精典书店找到。”

之后,戴旺几乎每个月都要花费近千元在精典书店购书。在这里,他还认识了负责选书的工作人员和来自各行各业的书友,遇到共同感兴趣的书时,他们总会热烈交流一番。“书店不仅为我提供了沉浸式的阅读空间,也成为一个重要的社交平台。” 

书店找准自身定位很重要

不少市民发现,重庆去年开业的特色书店(院)中,有的书店很精致、小众——曾家岩书院由清代书院改建而成,UG书店则位于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法国水师兵营旧址内部。

这两家书店通过细分市场、细分服务等方式,找准了自身定位,受到读者依赖。其中,曾家岩书院举办的母城文化系列讲座和主题影像展,让市民感受到重庆的厚重底蕴;UG书店则因陈列了400余册德国艺术书籍出版社TASCHEN出版的书籍,吸引了艺术家等群体前来品读。

如何促进重庆特色书店进一步发展?

重庆出版集团党委委员、副总编辑邱振邦表示,相关部门可在财政、税收方面对实体书店给予一定优惠,在房地产开发规划阶段,应制定文化配套的硬性指标;书店运营者应与时俱进,调整经营理念和经营方式,营造复合形态、多元化的文化体验,汇聚读者资源。

西南大学新闻传媒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董小玉建议,实体书店应明确自身功能定位,内容上打造高质量的书目存储,渠道上实现线上线下深度融合,审美上挖掘自身特色。

“书店是具有温度与情怀的城市地标,让人在喧嚣的城市中找到一处静谧之地。”董小玉说,书店不仅是购书场所,更是一种人情味与书卷气的文化象征。

重庆日报记者 黄琪奥 赵迎昭

原标题:年均开展读书活动8000场次,惠及市民1300万人次,城市书店总数名列亚洲第三——山城处处有书香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

  • 头条
  • 重庆
  • 悦读
  • 人物
  • 财富
点击进入频道

本周热榜

汽车

教育

美家

楼市

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