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重庆 > 正文
这份1730年的“高考”试卷卷面何其整洁,不愧出自蜀中“三才子”之一的李调元之手
06-07 10:02:25 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记者

1.jpg

“君臣交泰之盛、人臣公忠之谊、慎选循吏之法、敦崇实学之方。”这是什么?这是一份来自1730年的“高考”试卷的题目。这份试卷藏于重庆图书馆之中,它的主人是清代的蜀中三才子之一李调元,而这份试卷也是重图收藏的84份清代殿试卷中名次最高的一份。

6月7日是2019年高考第一天,重图馆长任竞打开古籍收藏库房,展示了这份来自近300年前的“高考”试卷。

2.jpg

皇帝亲自主持的殿试考题包罗万象

任竞说,重图收藏的清代殿试试卷,上起清初顺治朝,下迄清末光绪朝,共历经9代皇帝,200余年时光,地域范围涵盖四川、浙江、江苏等15个省份。

“古代的考生们,需要过三关才能抵达最终的殿试。”重图特藏文献中心馆员谭小华说,第一关是童子试,过关的考生就成为我们常常听到的秀才,然后他们需要参加乡试,考上举人,再参加由中央礼部组织的会试,考上贡士,才能参加皇帝亲自主持的殿试。

殿试分三甲录取,第一甲录取三名,赐进士及第,第二甲录取若干名,赐进士出身,第三甲录取若干名,赐同进士出身。

而通过这84份试卷,古籍研究专家们发现,殿试的题目可谓是包罗万象。

“我们大概总结了一下,在和平时期,策问的试题偏重于选举贤才、端正风俗、注重农事等。在动乱时期,策问试题则更注重考察内政外交、时局难点。”谭小华说。

但是无论是古代的科举制度,还是现代的高考,心系国家大事、关注时政热点,都是考试的重心所在。

3.jpg

考卷上出现错别字和污迹就会被取消考试资格

虽然殿试的题目包罗万象,但是在内容要求上,却基本都是儒家经义,以“四书”文句为题,规定文章格式为八股文,解释必须以朱熹《四书集注》为准。

作为84份殿试试卷中巴蜀地区名次最高的考生,李调元在25岁时参加殿试的试卷被单独拿了出来,在这次殿试中,他获得了殿试二甲十一名。

指着试卷上宛若印刷体的字迹,谭小华说,在古代的科考中,考生不仅需要在短时间内根据考试题目阐述自的看法,还不能在答卷上出现任何的错别字、污迹和印记,否则就会被取消考试资格。

在李调元的考卷上,第一题就是论述“国家有度,四时有序”。

在阐述这个论点时,李调元首先抛出了自己的观点——“惟天聪明,惟圣时宪。”然后,他开始解释自己的观点,“国家当太平极盛有持盈保泰之心……”接着,李调元以滹沱河为例,讲述怎样疏通有序,最后,他还详细论述了采取怎样的方法来灌溉良田。

这份试卷的最后,附上了八名考官们的等次评定。谭小华说,按照规定,圆圈越多,则考生的试卷等次越高。

上游新闻·重庆晨报记者 李晟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

  • 头条
  • 重庆
  • 悦读
  • 人物
  • 财富
点击进入频道

本周热榜

汽车

教育

美家

楼市

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