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秀云博士在英国剑桥大学康桥边,石头上刻有徐志摩的诗句。(本文图片均为刘秀云提供)
一 精神
澎湃新闻消息,来硅谷开完会,坐在回旧金山的车上,飞机划过天际,在蔚蓝的天空中留下一道长长的痕迹,久久不散,远处绿油油的田地将我带回了五年前第一次踏上剑桥的美好回忆……
2012年秋,我正式开始了剑桥的博士生活。第一天坐火车来到剑桥,一切安顿就绪,天已近黄昏再加上时差,很早便进入了梦乡,那天的夜那么安静祥和,可以听见潺潺的流水声,偶尔听到猫头鹰的咕咕叫。次日凌晨,阳光洒进房间,透过晨雾,折射出七彩的光芒,我迫不及待收拾好一切,打开门去看看这个让我魂牵梦绕的剑桥。
瞬间,我被眼前的一切深深的震撼住了,当时的感觉甚至可以用“石化”来形容。那是我见过的最美的风景,是世界上任何其他角落都无法看到的美,古老与现代的结合,文化与科技的交融,远处的学院像城堡、像宫殿、是知识的殿堂,更是铭记历史与文明的宝藏。我轻轻地触摸着墙上的每一块岩石,徜徉在只可通一辆车的街道,彷佛在与历史对话。不必说光滑的扶手栏,金黄的垂柳,笔直的白杨,也不必说在丛中嬉戏的羔羊,忽然从草间直窜到树上的松鼠,眼前飞过的鸽子,肥胖的大黄狗;单是那不怕人的白天鹅,就有无限趣味。牛儿在这里低唱,大雁们在这里翩翩起舞。猛然间抬头,有时会看到激发万有引力的牛顿苹果树,有时会正对凯恩斯曾住过的房间,还有图灵纪念牌,卡文迪许实验室,我像打开了潘多拉的盒子一样,如数家珍的挖掘着这里的一街一景。运气好的话,还会不经意间看到徐志摩碑,金庸对联石,孔子像,灵动的康河,横跨校区每个学院,似一抹青烟,满载着智慧飘向远方。迎面跑来一对陌生夫妇,我试图腼腆的低下头,而他们却很开心的冲我打了声招呼,一声清脆的“morning”打破了这清晨的沉寂,他们的笑容是那样的温暖,同这阳光一样灿烂,这是我在剑桥听到的第一个声音,也永远让我记住了开放包容,友爱祥和的剑桥精神……
二 学术
早上十点,我准时来到了实验室,开学之前,已经和导师约好参加实验室的第一次例会。进门前特别紧张,这是我第一次见导师和同事们,也是第一天开始正式的博士生活。实验室坐落在剑桥最大的公立医院4层,2层是重症监护室,我们采集数据的地方;3层是我们给病人做检测的地方,实验室的日常生活就是要在2,3,4层之间来回穿梭,有时还要去其他科室,在这里产学研可以说体现得淋漓尽致。
走进办公室,映入眼帘的一句话深深的打动了我:“A house is made of walls and beams; a home is built with love and dreams.”实验室很温馨,墙上有张世界地图,同事们来自世界各大洲,这是我以前从来没有经历过的。我的两位导师都来自波兰,其他同事分别来自葡萄牙、希腊、美国、巴西、意大利、法国、新西兰、德国,加上我一个中国人,遍布五大洲。因为导师在这个领域的声望,实验室每个月都会有来自其他国家的访问学者来学习交流,这些专家短则待一个月,长则一年。我特别喜欢与同事和专家们的交流,这样开放的环境,让我们的工作既高效又开心,而且与同事的聚餐能让你最快最真实的学习到每个国家的历史与文化,德国的严谨、新西兰的随和、意大利的文艺、波兰人的勤奋……他们的工作方式也特别值得借鉴,高效专注简直超出想象,大家都会在下午5:00左右离开办公室,绝不加班,也没有人在周末工作,但是在有限的工作时间里,他们从不会走神或分心去做其它无关科研的工作,没有任何人在办公室里用facebook或者whatsapp聊天,也没有人频繁用手机,他们可以把私生活和工作时间明显而又专业的区分开。
刘秀云博士毕业时在剑桥大学图书馆留影。
剑桥第一年博士的生活,很紧张,因为这一年其实算预科,年终学校有考评,如果过不了,就得卷铺盖走人了;如果顺利通过,那就可以转为正式的博士生。我努力的适应到组里、系里的生活中,每周二实验室例会,周四系里专家例会,周五学生报告,我努力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也不断为自己空白的大脑里尽可能多的填充新的知识。我是工程出生,对临床并不是很懂,还记得,开学的头两个月,导师每天都要给我上两个小时的人脑物理课程,这是1对1的supervision,也是剑桥书院制所独有的特权,只有剑桥、牛津几所高校才有,是一种特殊的学制,学生上课在系里,而生活娱乐住宿在学院里,剑桥一共有31个学院,100多个系,学生在学术上的人脉拓展可以在系里完成,而晚上回到学院吃饭娱乐,可以扩大学生的横向知识面,让他们都能接触到不同领域的人和事。
刘秀云博士毕业时在剑桥大学图书馆留影。
剑桥很自由,这种自由让你的思维可以无忧无虑的驰骋,你可以偷得半日闲坐在康河边上发呆,也可以游走在系与系之间的讲座里。走在路上,无意间也许就会碰到霍金教授;去旁听一个讲座,或坐在老鹰酒吧里品一杯啤酒,也许坐在你旁边的就是一个白发苍苍的诺贝尔奖获得者。我钟情于这个酒吧,因为这里是DNA双螺旋结构的发源地,有着英国唯一的DNA啤酒,清香中带有一点点的苦涩,入口后又有一丝回味的香甜。这应该就是科学的味道,苦涩中的美好。这个酒吧建于1667年二战的时候,伟大的空军战士们,还在奔赴战场前用蜡烛在房顶上熏下了自己部队的番号,甚至留了遗言。这里有太多的故事,太多的回忆。每逢亲朋来剑桥走访,只要有空闲我都会带他们来这个古老的酒吧,品上一杯,有一次还惊喜地碰到了沃森教授。在剑桥,教授和科学家们享受着所有人至高无上的崇敬,是他们在推动着世界的进步,也是他们在孜孜不倦哺育着世界的未来。学院里的草坪只有教授才可以踩,很多教堂的塔顶只有教授才能登上去,这些都让我们永远铭记每一位伟大的科学家,也让学子们醉心科研,远离更多世俗的烦扰。我的导师15年前发明了一款医疗软件,已经在40多个国家应用了,可他却没有自己开公司,而是交给学校运营,我百思不得其解,终于在一次导师家的聚会上,我问为什么他不自己开公司,他的回答,令我至今记忆犹新:“我们是科学家,科学家的职责是拓展人类认知的边缘,推动人类的进步,而非赚钱。”
感谢导师和同事的帮助和鼓励,四年的学术积累,让我得以去葡萄牙、新加坡、美国、德国等国家参加学术会议并作报告,也让我喜欢上了神经科学这个领域。主抓科研,是我博士期间一直不敢懈怠的工作,实验室的每一位同事都特别优秀,也给了我无限的动力。长我两届的学长,两年半博士毕业,发表了十多篇文章,期间还结婚生了小孩,毕业后便留校了;我上届的希腊学长,三年半博士毕业,已经进了咨询公司。我就像一只笨鸟,努力追逐着他们的脚步,向他们看齐,尽力在好的期刊发表文章,毕业的时候,拿到了国家优秀留学生自费奖学金,还有篇文章发表在影响因子13多的杂志上,也算是给我的科研生活打开了一篇新的天窗。
三 创新
剑桥是智慧之源,启蒙之所。800多年历史沉淀的是英国的文化与世界的智慧。这里虽小,却是英国最具竞争力的城市,有来自各国的科学家,学生学者,城市人口大约26.5万。这里是众多高科技的起源地,DNA双螺旋结构发源于此,世界第一例试管婴儿,电脑摄像头,蓝牙技术、喷墨打印等等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科技,都源于剑桥,都镌刻着勤劳的剑桥人奋斗的身影。这里是欧洲的硅谷,有最活跃的大脑,有着良好的创业气氛,有充足的创业基金。剑桥大学的11个科学园里,企业五年存活率为77.4%,远高于英国创业企业的平均存活率44.6%。已经成功孵化出了1500多家高科技企业,著名的ARM就诞生于此,如今世界90%的手机和iPad都有这家公司生产的芯片。
身处其中,你就会真正了解到他的创业氛围和环境是多么完美的一个有机体。学校每周二有培养企业家精神的课程,从市场营销到投资融资,一系列理论都会灌输,还会定期请赫赫有名的企业家校友回来讲课,为学生传授切身经历;这些课程面向全校所有的学生。我从博二开始,每周去听商学院的课程,还有周二的企业家精神课程,学校在周末会组织创业培训,每年还有两次创业夏令营和冬令营,把同学们和成功企业家聚在一起,待三天,传帮带,埋下创业的种子。在这种活跃氛围的带动下,每一个人都积极的参与着学校的各种社团和活动,我也开始在课业之余和周末与好朋友们试着创业,并在2016年开始参与伦敦一家生命科学技术转移公司的创建,公司的合伙人都是生命科学方面的专家。我积极的向长辈们学习着商业化知识,接触着英国最先进的生命科学技术,也时刻把握着科技前沿走向。
刘秀云的剑桥时光。
剑桥是一片充满机遇的沃土,博一暑假,去伦敦麦肯锡总部参加一个短期项目,让我深深喜欢上了超快节奏的现代生活;博三暑假,我去牛津义务支教了两周,为欧洲各国来英国暑期夏令营的孩子们免费教生物医学工程,每天都是早上4点醒来备课,8点半到10点半上课,之后坐车回到剑桥做科研,晚上再坐最后一班车回牛津。那两个星期过得超级累,不过特别充实与快乐,我还记得与学生们道别时的依依不舍,也记得孩子们在临走时告诉我长大了也希望报考牛津剑桥。功夫不负有心人,回到剑桥我收到学校的感谢函说两周的工作为他们筹集了2300镑善款,捐给教育。
博一到博四,只要有闲暇,就积极参与各项志愿者活动,从剑桥科学节到知识月,从慈善长跑到义捐,我热衷于这样的社会慈善活动,来剑桥我幸运地获得了比尔盖茨奖学金的全额资助,我想把这份大爱传承下去,更希望尽自己所能为社会贡献一点点力量。这些活动会让人变得更有责任,更懂得时间的宝贵,也更加了解了自己的不足。
之后,我有幸入选伦敦议会大厦里一个“华裔青年领袖精英计划”,这是一个一年的项目,我们每个月要去议会大厦开会,向英国的政治和媒体等各界名人学习成长,也要在一年的时间里和14名团队成员完成两个项目。
这些经历,让我更明白自己有什么,要什么,放弃什么。让我懂得了人生,什么是艰苦,什么是坚持,什么是责任,什么是别人成功了,才是自己的成功。
四 社团
我们这一代是最幸运的一代,站在祖国腾飞的历史时刻,踏着前人为我们垫定的坚实基础,在国外能够享受到国际的友好,平等和尊重。而作为在英国留学的我们,更是经历着无数难得的历史机遇,习大大的访英开启了中英关系黄金时代。我还记得和小伙伴们一起去伦敦迎接元首来访的激动,记得作为9位海外代表之一去人民大会堂参加全国学联换届大会的欣喜,记得2015年海外华侨聚集在使馆一起观看国庆阅兵的自豪与骄傲,听到祖国对海外留学生的企盼和召唤,我内心无数次的呐喊‘眼前是整个世界,背后是亲爱的祖国’。
刘秀云和剑桥师生快乐合影。
我们这一代是最幸运的一代,虽在陌生的国度,却享受着使馆,学校,当地华人社团组织全方位的呵护与照料。我也很幸运,加入到了剑桥学联和剑桥华人社区的怀抱中。海外的华人社团,有着很大的创造力和号召力,三年的学联生涯是我剑桥生活重要而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我记得从前任主席团手里接过接力棒时的责任以及他们传承下来的爱心,记得无数个日日夜夜和小伙伴们并肩作战的辛苦,记得为了一个论坛大家集思广益,从主题到嘉宾,从场地到后勤绞尽脑汁的憔悴,也记得我们组织书法展、画展、音乐会、昆曲演出,向老外朋友们传播中国文化的成就感。看着学联一年比一年壮大,活动一场比一场有精彩,从邀请众多名人作客剑桥名家讲坛,到组织剑桥学子回国交流行,从学术讲座论坛到大型节日庆典,每一个小伙伴都在用自己的努力和汗水践行着中华‘民间大使’的神圣职责与使命。自小生长在山西,我喜欢文化的传承,喜欢一切与文化有关的东西,一年一度的春晚是我最期待,也最多参与的活动,从主持人,到总导演,到总制片,连续四年的参与,你会慢慢意识到文化对于民族凝聚力的重要性,他是民族的脊梁,是把每一个中华魂紧密连接在一起的纽带。我们感恩于每一位应邀来为春晚义务演出的明星,感恩每一位演员和观众,更感恩这个美好而伟大的时代。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交,真诚让世界没有国界。
剑桥是一个缘聚的地方,无数思维在这里相遇,碰撞出奇妙的火花。这里有太多人间的美好,周末那位垃圾箱里的吉他男孩,泛舟康河的美好与惬意,一年一度的牛剑赛艇,庆祝考试结束的五月舞会,抑或传统正式的哈利波特晚宴,这里有太多的故事,太多的回忆,这里我收获了太多的友谊和关怀。
上次回剑桥,是去参加毕业典礼。记得过关的时候,警官问我回来英国的目的,我说参加我剑桥大学的博士毕业典礼。警官很开心让我过了关,还跟我说相信有了剑桥大学的学位,在世界任何角落都可以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当时顿感肩上压力之重,母校给予我们的太多了。一日剑桥人,终身剑桥人,时至今日,发生在这里的每一个故事,都牵动着我的心。只愿母校更加美好,愿遍天下的桃李能为人类的进步作出更多的贡献,也愿每一位学子用我们毕生的努力来偿还母校给予我们的荣耀。
原标题:一位博士后的剑桥记忆:科学家是为了推动人类进步,而非赚钱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