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大咖 > 正文
零壹空间CEO舒畅:发射失利不会影响走自主研发道路的决心
05-19 09:43:14 来源:澎湃新闻

澎湃新闻消息,“关于后续的发射,我只能说是力争按照计划走,但是我们不设置节点,首先要把工作做扎实,现在我们内部各个分系统还在归零阶段,还没有最后定,等归零完了之后我们再决定下一步的计划。”

近日,国内民营航天领跑企业零壹空间(OneSpace)首席执行官舒畅在接受澎湃新闻记者专访时,谈及今年接下来的发射任务,作出上述表述。

今年3月,零壹空间发射了第一枚OS-M系列运载火箭,这也是该公司尝试发射的第一枚入轨火箭。不过,火箭在一二级分离后姿态失稳,未能完成发射任务,各级残骸均落在安全区内。后据零壹空间官方披露消息,经过数据判读和分析,初步确定原因是箭上速率陀螺在火箭飞行45.68秒后出现故障,导致火箭姿态发散。


零壹空间(OneSpace)首席执行官舒畅

关于此次发射失利,舒畅表示,目前公司的研发团队一直在做OS-M运载火箭的技术归零工作,一切从头开始。归零的第一步是要找到上一次的问题,各个分系统要重新去核算数据,设计数据与实际飞行的数据,下一步的设计工作从零开始。

和国内航天国企龙头呈现资源集中态势相比,国内航天民企的力量则显得较为不足,行业内外也对民营航天商业化是否能成功抱有较多疑问。

相比一些喜欢讲故事的从业者,舒畅认为,真正注重商业化的公司才能最终活下去。

舒畅透露,目前投资人的看法日趋理性,“虽说投资人是爱听故事,但是这是在第一个阶段。到这种四年五年的企业,还是要去看企业的基本面。一个企业到底有多少客户?到底其实你做了哪些事儿?所以我觉得现在其实很快会进入到第二阶段,就是我之前所讲的财务指标。”

舒畅表示,“这个行业已经存在四年了,可以理解现在其实资本是有退出的压力。而这个时候一个企业在基本面做得怎么样,我觉得会非常关键。所以我也预测未来两年,这个行业肯定会洗牌。”

一年前的5月17日,由零壹空间研制的中国首枚民营自主研发商用亚轨道火箭“重庆两江之星”在西北某基地腾空而起,火箭在306秒飞行了273千米后,落入预定区域,实现了长时间的临近空间有控飞行,获取了大量真实飞行环境数据。在发射当天举办的新闻发布会上,舒畅被问及与美国民营太空运输公司SpaceX的差距时表示,与其在产品上还有很大差距,但未来5至10年有机会在一些领域竞争。

如今,时隔一年,再次问及目前与SpaceX的差距,舒畅显得冷静且乐观很多。

他认为,SpaceX在这样一个艰难的领域,做出了这么好的产品,并且在全球市场占率50%以上的份额,不能贸然去跟它对比。“大家离得还比较远,毕竟人家已经干了17年了。但是中国一定可以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商业航天之路。零壹会在固体火箭领域深耕细作,做好航天技术的技术转化和产业化应用,争取早日实现自己造血。”

零壹空间于2015年8月在北京成立,是中国第一家营业执照上写着“运载火箭及其他航天器”的民营企业。它成立的背后是2015年政府开始就商业航天立法广泛征求意见,中国商业航天的政策窗口逐步开启。在此形势的推动下,国内民营资本开始进入这一领域,掀起了商业航天发展的新浪潮。零壹空间开展三大主营业务:M系列商业运载火箭,实现高频、低成本、常态化的微小卫星入轨发射服务;X系列飞行试验平台,为科研、运输提供运载器解决方案;电子和动力产品的配套及定制服务。成立至今,零壹空间已经累计完成四轮融资,融资总额近8亿元。

以下为澎湃新闻与舒畅采访实录:

【发射失利不会影响自主研发的决心】

澎湃新闻:距离上次火箭发射过去一段时间了,目前对于发射失利的原因调查有何结论?接下来将做哪些改进?

舒畅:通俗一点讲,陀螺仪就像火箭的眼睛,用来识别火箭的方向,火箭飞行45.68秒后,速率陀螺仪出现故障,火箭姿态失控。

目前,我们公司的研发团队一直在做OS-M运载火箭的技术归零工作,一切从头开始。归零的第一步是要找到上一次的问题,各个分系统要重新去核算数据,设计数据与实际飞行的数据,下一步的设计工作从零开始。

澎湃新闻:OS-M固体火箭在设计上有哪些创新和优势?自主研发的部分和占比?第一次发射失利是否会影响自主研发的决心?

舒畅:创新方面,我们除了自己研发火箭的“心脏”——固体发动机之外、还自主研发了“一体化综合控制机”等关键单机,这些单机产品还可拓展应用于航空航天体系内其他型号的火箭、飞行器产品。

一体化综合控制机是火箭的“大脑”。它高度集成化、小型化、轻量化和高可靠的综合控制平台,在优化电气系统设计、节约系统成本方面效果显著,可广泛应用于军用、民用无人机、低成本火箭等航空航天飞行器。相较传统火箭同样功能的电气设备体积和重量都要缩小至十分之一,成本也降低了一个量级。

自主研发占比的话,我们自研率达到90%以上。OS-M运载火箭由零壹空间自主完成总体及分系统方案设计和主要单机的研制。所有参数计算、理论分析、结构设计、电缆网设计,以及各级固体发动机、液体姿控发动机、综控机等重要单机均由公司自主完成,所有大型地面试验、部段装配、总装测试、飞行试验均由公司全面负责方案制定和组织实施。

研发周期一年半,选择自主研发是因为我们这个行业的供应链是非常封闭的,没能达到完全商业化的程度,很多核心产品只有个别单位能做,不是花钱就能买到。因此很多核心技术也必须依靠自己去研发。发射失利不会影响自主研发的决心,让我们更坚定地走核心技术自主研发的道路。

【内部各个分系统还在归零阶段】

澎湃新闻:听说OS-M火箭价格特别低,目前国内外火箭发射的行情是怎样的,这款入轨级火箭为何能做到低价?瞄准的是什么市场?

舒畅:如今国际发射价格比较高,微小卫星基本上都是3万-5万美元/公斤。即便是在发射服务性价比极高的中国,发射成本也在1.5万-2万美元之间。如果能将发射价格降下来,发射频率提高上去,简化发射流程,仅微小卫星的发射市场就可能是个千亿级规模。

在大型卫星发射的市场,SpaceX已占比超过50%。所以,我们零壹主要定位是为广大微小卫星客户提供专享专用、快速响应、高效经济的入轨发射服务。具体来说,就是我们瞄准的是SSO太阳同步轨道,LEO近地球轨道这两个市场,主要服务于微小卫星发射。

首先,通过技术上的创新与融合,贯彻“一体化”、“集成化”等设计思路,优化冗余设计,减小系统规模等手段,达到总体性能最优和控制直接成本的目标。其次,突破既有封闭的供应链体系,合理引入拥有技术实力的配套供应商,以降低成本。再次,加强技术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应用,实现批量化投产。另外,在小型火箭领域,固体火箭比液体火箭在燃料加注费、发射场费用上具有天然的优势,占用的资源少,涉及的费用也会少很多。

澎湃新闻:我们注意到,OS-M型系列火箭原本计划是在2018年底前后首飞,后来推迟的原因是什么?听说今年大致还有4次发射任务,其中有2-3发是OS-X系列的计划,M系列预计1发,对于这几次任务有何预期?分别将执行什么任务?

舒畅:之前所说的2018年底,其实是指春节后,研发计划和试验进度也是一直按照原计划在进行,发射日期是根据发射场的窗口时间、天气条件等最终确定的。

关于后续的发射,我只能说是力争按照计划走,但是我们不设置节点,首先要把工作做扎实,现在我们内部各个分系统还在归零阶段,现在还没有最后定,也是看这个归零的情况吧。等归零完了之后我们再决定下一步的计划。

【未来两年行业肯定会洗牌】

澎湃新闻:目前公司在融资方面表现如何?你觉得目前中国民营火箭公司中第一梯队形成了吗?投资人对这个行业的关注视角有改变吗?

舒畅:融资进展顺利,暂不便披露。

我们觉得真正注重商业化的公司才能最终活下去吧。不认可第一梯队的说法。

投资人的看法日趋理性。虽说投资人是爱听故事,但是这是在第一个阶段。到这种四年五年的企业,还是要去看企业的基本面。一个企业到底有多少客户?到底其实你做了哪些事儿?所以我觉得现在其实很快会进入到第二阶段,就是我之前所讲的财务指标。

国内基金的周期一般都是五年,我们的股东周期较长有八年的,政府都没有期限,说是长期资本。但是对于一些大部分基金,就是尤其是一些互联网的基金,可能都是3加2这种模式,五年周期。这个行业已经存在四年了,可以理解现在其实资本是有退出的压力。而这个时候一个企业在基本面做的怎么样,我觉得会非常关键。所以我也预测未来两年,这个行业肯定会洗牌。

澎湃新闻:我们知道去年经历了资本寒冬时期,很多投资公司都不对外投资了,今年情况是否已有明显好转?

舒畅:情况维持稳定,并没有好转。

【要沉下心去做技术,要做好技术转化】

澎湃新闻:你一直坚持在这个行业实现差异化自主的发展,目前在商业化方面面临哪些新的挑战?未来在这方面还会有哪些突破口?

舒畅:商业化说得更准确一些,应该是商业航天技术转化,虽然上次发射失利,但不会对公司的技术转化和产业化应用产生任何影响。

首先,我们还是要沉下心去做技术,还是要把这个火箭产品做好,这才是根本。

再次,就是要做好技术转化。我们说客户是最好的技术大师。为什么呢?客户给我们提的指标,那他是很苛刻的,他和你过不去的。我们其实通过更好的服务客户来积累技术。而且这样我们也能获得一定商业回报,又把它投进了干火箭,它就是一个非常好的模式,可以自己造血,就有了安身立命之本。

技术转化我们早在一年前就开探索了。举两个例子,比如公司先搞发动机这方面的团队搞得还不错,那我们现在也给我们的一些客户批量供货。电子产品,我们测控的这些终端,包括综合控制一体机这些产品现在都开始批量交付客户了。

我们现在维系的有300多个客户,已经在履约的客户应该有三十家。而且我们现在产品很全,我们不是只做火箭,我们还有十几个电子产品,还有发动机的,现在还做卫星应用。

澎湃新闻:我们知道零壹有4大业务板块,分别为发射、电子、动力和空间信息服务。这些板块目前的发展表现如何?哪些板块相对而言是用来“造血”的?板块之间的协作模式是怎样的?

舒畅:就像上个问题提到的,我们各个板块的订单都是越来越多,这几个板块也都是用来造血的。板块之间的逻辑很明显,都是商业航天的上下游领域,相当于做产业链的整合。

【民营企业进入对商业航天是一个很好的补充】

澎湃新闻:目前在商业火箭方面,与国家队的同台竞技过程中感受如何?有哪些挑战与机遇?很多航天老牌国企现在也有在和相关的民企进行合作,零壹有这方面的进展吗?

舒畅:关于和国家队的合作竞争关系,我的想法一直没有变过。那就是中低轨道上,商业开发一定是民营公司来做。而深空探测以及包括这种月球基地,空间站,这些国家任务一定是国家队为主导。民营企业进入对商业航天是一个很好的补充。

第二个就是在国防军工市场,一定是国家队为主导,民营企业做好技术服务,这样一个架构。

我们实际上与一些院所都在积极寻求和开展全方位的合作。作为民营企业,我们也会致力于提供优质高效经济的产品和服务给客户,另一方面,我们也将继续建立以民营为主体的配套体系,持续开展技术创新、不断探索高效管理体制等方式,使得自研火箭和其它衍生产品,如发动机,电子产品更具有竞争力。

澎湃新闻:上次发射是零壹第二次来到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我们知道去年9月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首开民营商业火箭发射先河,零壹就在其中,和去年9月相比,今年3月的发射在政策开放和个人体验有什么感受?接下来的发射还会继续放在酒泉吗?

舒畅:我们当然希望是在酒泉,但这个要看后续的研发进度和发射场的时间。

非常感谢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的大力支持和指导,在火箭发射的全程他们也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和帮助。

【行业需要埋头苦干的人】

澎湃新闻:在你看来,中国的民营火箭行业发展从去年到今年,是否有感觉到变化?定价方面的恶性竞争目前还存在吗?

舒畅:定价方面没有恶性竞争。

这两三年的在国家大力的支持下,商业航天确实蓬勃发展。但是现在蓬勃的发展也带来了一些问题,比如说管控还是要加强。

行业从1家到了现在有29家这种公司,国家肯定要出台管理办法,加强这个行业管控的程度。这既是对行业从业者的保护,也是从行业长远健康发展角度去考虑的。

澎湃新闻:我们可以看到的是,现在有越来越多的公司在进入这个行业,在外界看来似乎是航天或者说是发射火箭的门槛没有想象中那么高,但也发现行业内企业的盈利模式较为单一,甚至有些可能也存在玩票的可能,对此你是如何看待的?这对于把蛋糕做大是有益的吗?

舒畅:越来越多的公司进入这个行业,一方面我感谢媒体的朋友,把商业航天推起来。一方面也觉得这个行业,需要更多就是去埋头苦干的人,尤其是经历了这次发射失利以后,我越来越觉得实干精神,埋头搞科研这种精神在这个行业太缺乏,确实要沉下心来做技术。

澎湃新闻:再聊聊人才的问题,目前团队里的人才年龄结构是怎样的?技术人员占到多少?你觉得之所以能吸引到年轻技术人才来到民营企业是什么原因?

舒畅:目前零壹空间人均年龄32岁,技术人员占比80%。

“用优秀人才吸引优秀人才”是我们的理念。公司团队目前近200人,均毕业于清华、北航、哈工大、西工大等国内一流相关院校,以及英国谢菲尔德、匹兹堡、莫斯科鲍曼等国外著名高校。核心技术人员来自于航天科技、航天科工的总体设计单位(部门)、中航工业、中国科学院等,拥有丰富的全流程型号研制经验。同时还聚集了航空、计算机、金融、汽车等领域的优秀人才,成功打造了一支复合型火箭研发和运营管理团队。公司还邀请了相关院所及高校的领导、专家担任顾问。

澎湃新闻:目前行业内人才流动的态势是频繁还是相对稳定?都说零壹是航天民企的黄埔军校,培养了一大批人才再次创业。

舒畅:我们鼓励员工创业,希望不仅有零壹,也有零二、零三.....希望这个行业能蓬勃发展,希望更多的优秀人才、有志之士能加入到商业航天事业中来。

【不能贸然跟SpaceX比,大家离得还比较远】

澎湃新闻:我们知道目前风头正盛的SpaceX也是经历了多次失败才走向成功,作为目前国内民营火箭的龙头企业,你认为SpaceX的发展之路有哪些可以借鉴的经验?你认为目前国内民营火箭企业和SpaceX的距离还有多少?

舒畅:SpaceX在这样一个艰难的领域,做出了这么好的产品,并且在全球市场占率50%以上的份额,不能贸然去跟他对比,大家离得还比较远,毕竟人家已经干了17年了。

但是中国一定可以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商业航天之路。零壹会在固体火箭领域深耕细作,做好航天技术的技术转化和产业化应用,争取早日实现自己造血。

澎湃新闻:在航空航天方面,我们经常会将中美做对比,在你看来,目前中国在商业航天方面和美国还有哪些差距?

舒畅:技术上的差距就不说了,咱们起步晚了13年的。

资本上,马斯克和贝索斯本身就是富豪,上来就投十亿美金,这肯定有点区别。它等于是企业家自己的资本,所以不存在退出的问题。国内的融资大部分都存在退出的情况。

对行业长期的前景,我肯定是乐观的。因为商业航天肯定是一个历史性的趋势。既然历史性的趋势,短期的一些事情是不可阻挡。但是短期内,我们也有同行还要再进行一次发射,我非常期待这次发射发生的成功。这次发射如果成功,对我们行业肯定是有好处,如果这次失败,对于一些投资很大且周期很长的一些项目和公司,就可能带来带来致命的打击。

建议呢,我个人觉得我们行业结构有点失衡,就是在下游,卫星这种领域的应用开发,甚至是有点跟不上这个行业的发展速度,所以就导致了整个产业的规模并不大。

澎湃新闻:目前已经有了科创板这一融资渠道,零壹对此有何计划打算?

舒畅:这个暂时不方便透露。

原标题:专访零壹空间CEO:发射失利不会影响走自主研发道路的决心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

  • 头条
  • 重庆
  • 悦读
  • 人物
  • 财富
点击进入频道

本周热榜

汽车

教育

美家

楼市

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