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成平(右)与妻子前往村民家。 受访者供图
一对年近六旬夫妻,丈夫在村里担任驻村工作队队员,妻子则是村里网格员与帮扶责任人,扶贫也有了“夫妻档”。他们就是奉节县龙桥土家族乡蜀鄂村驻村工作队队员、58岁的胡成平;蜀鄂村4社网格员以及4户贫困户帮扶责任人、52岁的邹信菊。
他们的扶贫故事,从回老家开始。
夫唱妇随,回乡支持扶贫大业
胡成平曾在基层多个岗位担任领导职务,其中包括龙桥土家族乡副乡长、副书记,目前是该乡的环保所长,妻子邹信菊则在乡社保所上班。
胡成平老家就在蜀鄂村,这名土家汉子自读书起,就离开了老家,后来在兴隆镇安家。他到蜀鄂村担任驻村工作队员,算是回老家,这出夫唱妇随,是巧合,也有一定的实际考虑。
老胡多年前就患糖尿病、前列腺、脑梗塞,近年又患上了骨质增生,长期用不上力,开车都成问题,多数时候只好由妻子代劳。
前往蜀鄂村时,领导给他交底:“工作尽力搞好,身体不能忽视。”同时告诉他,“你老婆也在那儿扶贫,相互也有个照应。”那时,妻子站在一旁说:“我能帮多少算多少。”
话虽然说得很朴素,但事情做得却很实在。走访、调查、跑动得多了,虽然是吃在村、住在村,但是付出的努力更多,连自家汽车的油耗都翻了一倍,精力的投入则更多。
他们的女儿也在兴隆镇上班。平日里,女儿女婿最担心的还是父母的身体,更担心父母应付不过来工作,“其实,一切都是重新开始,不容易。”
夫妻搭配,效率加倍
女儿女婿的担心,并不是没有缘故,但从目前来看,他们的担心有些多余。这对扶贫夫妻做起工作来有板有眼,有人不止一次形容说,他们熟悉农村就像进自己家门一样,夫妻搭配,效率加倍。
蜀鄂村3社一户村民去年10月建房,12月迎娶儿媳,双方家庭商量“彩礼”时,女方提出“不多不少”10万元。
这件事处理不好,可能导致这家人返贫。胡成平跑去耐心做女方工作,最后女方终于答应少收或不收“彩礼”,这样既未影响建房进度,又没有拖延婚期。这种处置方式,看似不宜摆上桌面,却得到不少村民称赞,不少村民们夸他“老辣”,能解决实际问题。
虽然蜀鄂村属非贫困村,产业发展还很不错,但村里土坯房多、环境脏乱差等问题仍让胡成平很伤脑筋,他组织村支两委干部“两手抓”:一手抓土坯房改造;一手抓村容村貌改善。
2018年,蜀鄂村完成“三改”88户、CD级危房改造44户、易地搬迁3户;油化公路18.5公里、硬化2公里、整修泥结石路8公里。这背后,夫妻俩先后为贫困户徐国文、卢昌胜等4户做担保,赊来砖和沙,解决其建房暂时的资金难题。
如今,胡成平和邹信菊这一扶贫战线上的“夫妻档”,已成了蜀鄂村不少村民的贴心人。
上游新闻记者 张旭 通讯员 彭超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