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重庆 > 正文
重庆特产传说(110)丨梁平抬儿调:担抬中诞生的民间音乐
02-07 10:39:32 来源:上游新闻


“清早起来把床下,耳听喜鹊闹喳喳。我问喜鹊你闹啥,是不是贵客要到家?”“太阳出来万丈高,情妹出来耍双刀。哪个出来耍两套,徒弟还比师傅高。”这是梁平抬儿调留下来的较为常见的唱词。

一代一代传唱下来的梁平抬儿调就像一扇窗户,透过它,人们不仅可以看见滚滚历史长河中,古往今来的劳动人民用辛勤的汗水以及淳朴的智慧创造生活的场景,更能感受他们最真切的喜怒哀乐。

而今,梁平抬儿调已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伴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交通、运输手段变得越来越高效、快捷,生活中用到抬工的机会逐渐减少,山野田间已难听到抬工们的号子声了。随着那些老抬工的陆续离世,能唱梁平抬儿调的人也变得越来越少,曾经辉煌一时的抬儿调,在时代的变迁中逐渐变成了寂寞的乡音绝唱。

来源于劳动和生活礼俗中

1980年前十分常见

梁平抬儿调又称抬工号子,因抬工俗称抬脚儿,故又名抬脚儿调儿,是流传于重庆市梁平区域内的一种传统民间音乐形式,由当地的抬工号子发展演变而来,距今至少有数百年的历史。

梁平抬儿调是梁平人民在生产劳动、生活礼俗活动中产生的。在1980年以前十分常见,像修水利、桥梁等工程,搬运大型构件都是用抬工,有抬工就有抬儿调。成千上万的抬工组合,号子声此起彼伏,场面极为壮观,声势极为浩大。

传说,天上玉帝不知人间的苦乐。一次太白金星问玉帝,人间什么样的人最苦,什么样的人最快乐?玉帝笑答:当然饮酒者最苦,抬脚儿最乐。太白金星不解,玉帝说,你不见饮酒者眉头紧锁苦不堪言,而抬脚儿草履赤臂,肩负重物仍歌之舞之喜形于色,岂不乐乎?这是对“梁平抬儿调”欢快风格最贴切的描述。

在民间人们不管是建房造屋、修桥铺路都要运抬石料,迎亲娶媳要抬花轿,遇有丧事要抬棺木,都少不了抬工或俗称“抬脚儿”的活。抬脚儿在这些活动过程中必吼唱抬工号子,其号子旋律优美,节奏高亢明快,韵辙严谨,唱词朴实、风趣、幽默、内容丰富。抬脚儿通过吼唱号子抒发内心的情感、释放缓解疲劳,使步伐轻松协调,步力和一。

人越多越要唱歌吼调

大多不会重复一首调子

抬工组合,有2人抬、4人抬、6人抬、8人抬、16人、32人、48人抬、64人和128人抬等。所抬货物视重量配备相应人数,人均负重在50-80公斤,头杠和尾杠负重能力高些,一般在100-200公斤,128人抬的组合能抬5吨左右的重物。抬工技术要求很高,抬肩,起步十分讲究,头杠和尾杠作为领杠人,既要力气大,也要桩子稳,才能全面指挥全体抬工。人越多,场面越惊险,表演越精彩,越显示出整个队伍的技能。

少于6人抬的组合一般不吼调子,达到8人组合,一般都要吼调子;路程再远,大多都不会重复某一首调子。抬工人数越多,往往就越要唱歌吼调,吼出的调子也越有气势,越动听。

抬的对象不同唱的歌也不一样

踏脚调流传最广 

根据所抬对象不同分为三大类。

第一类是从事劳动,抬运重物时吼唱的叫“踏脚调”,这也是流传最广、用得最多、内容最丰富的一种。抬工人数视物品轻重,有2人抬,一般喉着“嘿呦嘿呦”就起步;4人以上,可以有16人抬、32人抬。

第二类是抬花轿时所用的“调子”叫“四轿调”,其特点是只吼不唱。

第三类是“龙杠调”,是民间办丧事时抬工抬送棺木吼唱的调子,又叫“上山调”。有的是龙杠会上辈传下来的,有的是即兴编唱。“龙杠”一般由8人抬,遇特重物件,或隆重物件,可以有16人抬、32人抬,抬工人数越多,对路况要求越高,所喉调子也要求越整齐,步伐才能一致。

不论那一类,哼唱的调子都分上下两句,前杠哼唱上句,后杠跟着重复哼唱上句;前杠再哼唱下句,后杠也跟着哼唱下句。调子的唱词有全县域内普遍流传的,这类唱词大同小异;有局部区域各龙杠会上辈传下来的;也有某些老抬工即兴新编的,这一类大多是临时所见的事物现编现唱,调侃、风趣、幽默,即兴编词也是“梁平抬儿调”的一大特点。到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梁平抬儿调”已形成较成熟的一种民间音乐形式。不局限于抬工们在从事抬工活动中吼唱,而是逐渐演变成一种休闲娱乐哼唱音乐。在乡间的田间院坝,甚至在城市里都能听到哼唱这一富有地域特色的—抬儿调,相当于民歌。

唱词有全县流传也有即兴编词

现编多为调侃之词

“梁平抬儿调”弦律优美,节奏高亢明快,韵辙严谨,语言朴实,内容丰富。

抬儿通过吼唱“抬儿调”抒发内心的情感、释放缓解疲劳、使步伐轻松协调步力和一。梁平抬儿调,一般为4句或8句(也有极少6句的)。1、2、4句押韵,第3句可押韵也可不押韵。哼唱的调子分上下两句,前杠哼唱上句,后杠跟着重复哼唱上句,前杠再哼唱下句,后杠也跟着哼唱下句。调子的唱词有全县域内普遍流传的,这类唱词大同小异。有局部区域各龙杠会上辈传下来的,也有自己新编的,还有抬儿临时根据所看见的事物即兴现编的词,这一类大多是调侃之词,风趣幽默。即兴编词也是“梁平抬儿调”的一大特点。

梁平抬儿调参加央视《民歌中国》节目录制。随着机械运输逐渐取代了人工抬运,梁平抬儿调在人们的生产生活中慢慢消逝,正是在这个过程中,梁平抬儿调一步步从生活中走上了艺术的舞台。

为传承发展梁平抬儿调,梁平区建立了传承基地,整理、录制了大量文字、影像资料,大力实施“走出去”政策,通过展演和宣传,让更多的人了解到梁平抬儿调的魅力所在。

抬儿调节选

(一)

清早起来把床下,耳听喜鹊闹喳喳。

我问喜鹊你闹啥,是不是贵客要到家?

(二)

清早起来把床下,象牙梳儿手中拿。

前头梳的一匹瓦,后头梳的双鞑鞑儿。

(三)

清早起来把床下,白铜烟杆手中拿。

陪到嫖客团转耍,嫁一个丈夫也不如意。

(四)

清早起来把门开,一根乌草蛇钻进来。

不是老娘勒得快,媳妇得个粪罗才。

(五)

清早起来把门开,一对鸟儿飞进来。

前头飞的是梁山伯,后头飞的是祝英台。

(六)

清早起来口不开,叫声娇娇儿拿茶来。

喊她倒茶她倒酒,这样的娇娇儿哪里有。

(七)

清早起来去点火,隔壁幺妹儿都拉到我。

拉到幺妹儿做一火,十天半月都做不脚。

(八)

清早起来去倒潲,背时公公来拉到我。

反手给他一潲瓢,打他胡子糠粑倒。

(九)

清早起来不新鲜,娇娇儿点火郎吃烟。

烧了一杆烧二杆,连烧三杆不新鲜。

(十)

清早起得早,踩了露水草。

等到露水干,太阳又来了。

(十一)

清早起来去过河,钥匙落到浑水河。

丢了钥匙误了锁,娇娇儿不来靠哪个。

(十二)

清早起来下陡滩,手拿灯草做号杆。

人人说我号杆小,小小号杆撑大船。

(十三)

太阳出来菲菲红,烧火老二大不同。

脑壳顶个烂草帽,嘴里含个吹火筒。

(十四)

太阳出来万丈高,情妹出来耍双刀。

哪个出来耍两套,徒弟还比师傅高。

(十五)添加新参考资料

午时到姐家,姐儿在绣花。

丢来花不绣,装烟又倒茶。

上游新闻(综合自人民日报 华龙网)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

  • 头条
  • 重庆
  • 悦读
  • 人物
  • 财富
点击进入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