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谈地震监测:未来至少在1到15天之前可预测
02-08 09:15:12 来源:科技日报

科技日报消息,清晨,获悉最揪心的新闻——台湾花莲附近海域2月6日发生6.5级地震。可以想见,当晚23时50分,有些居民刚刚进入梦乡,在没有任何防备情况下,遭遇地震是多么措手不及。人们不由将目光再次聚焦地震的预知性及相关监测技术的最新进展。

世界性科学难题究竟能否“破”

纵观近十年,全球地震频发,6级以上强震相继出现在土耳其、海地、智利、尼泊尔,以及我国汶川、玉树、雅安等地。有网民说,地球犹如手机被调成“振动模式”。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副教授雷军曾表示:我们必须承认最近几年地震确实比较活跃。

震短期、临震预报是当今公认的一个世界性科学难题。因此,通过研究地质结构、地壳形变、板块运动、地下流体等发现地震成因与机理,进而建立地震监测与预报体系的传统攻关模式,如雄关漫道难以逾越。

“我认为地震是可以预测的。在研究中,我们绕开了对地震成因的研究,直接聚焦地震前兆信号。”2月7日,北京大学深圳地震监测预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王新安教授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明确地说。

王新安说:“地震的孕育和发生是地下巨大的能量活动过程,其中应会伴随发生各种物理和化学变化。如电磁异常,通常是地下岩石受力变形至突然破裂释放的大量电磁扰动信号。在震中区及其附近更大区域,这类前兆信号都可能非常明显。”

捕捉“地声”+“电磁扰动”信息

历时5年,王新安团队研制出一种新型AETA多分量地震监测系统,布设在地下或山洞内,捕捉“地声”和“电磁扰动”等地震前兆信息,恰似“地球听诊器”,记录地震活动前中后全过程,发现规律,进而预测地震。

与传统体积庞大的监测仪器,如水位仪、地震仪、电磁波测量仪等相比,AETA由一组小巧轻便、设计精密的半导体传感器组成,其中电磁传感探头呈长筒状,长约1米、直径10厘米;地声传感探头形似飞碟圆盘般大小。

中国地震局有关领导曾高度评价:AETA填补了宽频带电磁扰动和地声监测量的空白,以及易于安装和对环境要求不高的前兆观测仪器的空白。

“未来至少在1—15天之前可预测地震”

起初,四川省广元市朝天区防震减灾局检测员林强并不看好AETA,而它分别在去年9月、10月青川的多次临震监测的表现,让人眼前一亮。他说,“在地震发生之前的十多天内,AETA对电磁扰动的捕捉很灵敏。我们正在将其与观测地壳形变的倾斜仪结合使用,测试映震效果。”

过去的三年,在中国地震局、各省区市地震局与防震减灾局支持下,全国各地台站布设AETA近200台,主要集中覆盖川滇和首都圈,包括北京、河北、四川、云南、广东、台湾、西藏、甘肃、宁夏和陕西等。

就在去年九寨沟发生7.0级地震第三天,王新安带着AETA火速赶到现场收集分析余震情况,大大提升监测系统的性能。台湾花莲发生地震时,虽然布设在深圳监测点相距有些远,但也感应到一定的信号。

“如果今后各地布设监测点足够到位,像台湾花莲这样级别以上的地震,不久的将来我们可以做到至少在1—15天之前预测。”王新安充满信心地说。

原标题:植入“地球听诊器” 可探地震前兆——专家谈我国地震监测技术最新进展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

  • 头条
  • 重庆
  • 悦读
  • 人物
  • 财富
点击进入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