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重庆 > 正文
来重庆十年、成为资深“山城通”……川外外籍教师“赛妈” 入选十大年度外教
05-27 06:49:19 来源:上游新闻

赛妈已出版的阿语教材。

downLoad-20180527065217_副本.jpg

赛妈和川外的学生们。 上游新闻记者 刘力 摄

三个月的时间,从“小白”到基本掌握一门外语,你想过没有?“很多人觉得阿拉伯语很难,其实阿拉伯语并不难,只是有些不一样!普通人学阿语,我可以让你在三个月内从零基础到可以基础交流。”听起来是不是有点神奇?说这句话的人是四川外国语大学阿拉伯语语言文学外籍教师赛勒玛·易卜拉欣。

这位被学生亲切地称呼为“赛妈”的69岁外教来头可不小:今年3月,四川外国语大学历史上首次给外籍教师评教授职称,赛妈就是其中之一。日前,在国家外国专家局举办的2017年“外教中国”年度人物评选中,她从全国近3万名外教中脱颖而出,被评选为全中国十名年度外教之一。本月底,她将前往北京领奖。

不仅如此,赛妈培养的四名子女也都扎根重庆,积极投身于中国的教育事业中,为重庆的发展做贡献。孩子们全都获得博士后或博士学位,其中三个儿子也都跟他们的妈妈一样,在重庆任教。

今天,记者为你带来这位“赛妈”和她的重庆故事。

她是师生心中最爱的“赛妈”

为铭记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广大外教来华做出的突出业绩,以及与中国师生间发生的感人故事、结下的深厚友谊,优化外籍人才来华环境,自2011年起,国家外国专家局相继组织开展了三届“我与外教”全国征文大赛系列活动,相关系列活动还有“外教中国”年度人物评选。5月初,四川外国语大学教师吴昊凭借文章《我的“赛妈”》,荣获征文大赛一等奖。文中的“赛妈”就是赛勒玛,她也在同一时间入选2017年“外教中国”十大年度人物。

本届“外教中国”年度人物,共有来自全国的近几万名外籍教师参评。记者从四川外国语大学了解到,赛勒玛在近几万名选手中脱颖而出,月底即将前往北京参加颁奖仪式。

赛勒玛能获得这样的殊荣,秘诀只有一个:全心全意对学生。“我认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有效沟通是成功的秘诀,这种沟通不会随着下课铃而结束,而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因为这种敬业、与学生打成一片的态度,赛勒玛在师生心中都是最亲切、最喜爱的“赛妈”。

四川外国语大学校长李克勇得知赛勒玛获奖后,给予高度赞誉:“我认为,这份荣誉对赛勒玛是当之无愧的,她为学校培养出数百名阿拉伯语专业优秀学子。”

她把几百名学生都当作家人

记者联系到数名赛勒玛老师曾经的学生,他们都非常喜爱“赛妈”,觉得赛勒玛不仅在教学中认真严谨,通过阿拉伯语语言文学课,让他们领略到阿拉伯语里那些优美的文字和句子,而且在生活中也是像妈妈一样关切着他们的生活。

川外阿拉伯语专业2013级毕业生袁千里是赛妈的超级“粉丝”。回忆起和赛妈相处的点点滴滴,袁千里有些激动地告诉记者:“赛妈十分睿智、善良,又超级和蔼可亲。她是绝对的教师模范,深受我们学生的爱戴。总之,我很喜欢赛妈,真想回去再好好上一次她的课。”

谈恋爱有没有成功、工作有没有找好等等,学生们都愿意和赛妈沟通。每逢母亲节、教师节,很多学生都会给赛妈发短信祝福。赛勒玛还时不时邀请同事、学生去家里做客,亲手给他们做美食。

正如赛勒玛自己所说那样,“刚来川外时,我还是孤身一人;现在,我已经有几百名学生了,他们就是我的家人。”

她已成为一名资深“山城通”

出生于1949年的赛勒玛笑称自己跟“第二祖国”——新中国同岁,今年69岁的她已经有着48年的教龄了。来川外之前,她一直在老家叙利亚阿勒坡大学当老师。

“叙利亚是和中国最早建交的中东国家之一,我从小就对中国有着很深的向往。”赛勒玛说道。2006年,四川外国语大学开设了阿拉伯语专业,一直苦于没有途径来中国的赛勒玛马上申请应聘,随后前来任职。“来重庆之前,我还抱有跟许多‘老外’相同的刻板印象,觉得重庆到处都是摩托车,街上都是光膀子吃饭的人;来了之后,才发现重庆真的很Magic(有魔力)!”

因为重庆有着这样魔力般的吸引力,赛勒玛对山城的热爱一发不可收拾。来渝十年,她已经成为一名资深的“山城通”。

她的三个儿子都在川外任教

赛勒玛教授非常热爱中国,对自己的子女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他们纷纷投身中国的教育事业中。大儿子取了个中国名字叫王鹰,他本来在联合国工作,也曾就职于哥伦比亚大学,后来在重庆大学攻读完博士后。在妈妈的影响下,他毅然选择来到川外任教,也是川外的教授;二女儿具备双学位博士;三儿子和小儿子分别在西南大学、重庆大学博士毕业后,都在川外任教,目前都是教授。

每当节假日,喜欢旅行的一家人就会相约自驾游玩。2008年刚来重庆时的一件小事让他们记忆犹新:那时,重庆的“老外”还不太多,有一次一家人自驾去永川野生动物园玩,路上车出了故障,沿途有很多重庆人伸出援手,甚至还有一名热心的重庆人帮他们推车几公里去4S店。直到现在,赛勒玛一家和这名热心人都还保持着很好的关系。每逢草莓成熟季节,热心人都会邀请赛勒玛一家去位于永川的农家乐游玩。

“我们觉得在中国几千年文化滋养下,人民有一种包容和慷慨精神。在其他国家,我们始终觉得自己是外国人;但在中国,在重庆,我们仿佛是回到了家。”

赛勒玛笑称,现在路上如果有人喊一声“看!‘老外’”,自己甚至会东张西望看哪里有“老外”,丝毫没有意识到自己就是那个“老外”。

“我喜欢吃串串,喝夜啤酒,每次回到叙利亚老家,都很想念重庆,巴不得马上返回。”目前,赛勒玛的两个孙子都在重庆烈士墓小学就读,他俩的重庆话说得十分流利。

相关链接

赛妈明年再推出两本阿语教材

去年年底,赛勒玛和川外的吴昊老师耗时两年所著的《高级阿拉伯语精读》和《简明阿拉伯语语法》出版,这是教学经验丰富的两人在摸透中国学生学习阿拉伯语的情况、习惯的前提下,创造性地改革之前陈旧的版本,推出的两本全新教材。

目前,这两本教材均已在四川外国语大学阿拉伯语专业使用。预计明年,两位教师还将出版两本阿拉伯语教材,供川外以及中国的学生使用。

除了编写教材,赛勒玛还积极助推重庆与阿拉伯语国家的文化、学术交流。2015年,在赛勒玛的倡导下,四川外国语大学与阿尔及利亚排名第二的特莱姆森大学签署协议,推动两校之间互派交换生。随着该项目的深入,继去年10月第一批川外的学生交换到特莱姆森大学后,马上就将有第二批学生进行交换。

“我觉得川外、重庆是一个非常有‘国际范儿’的地方。”正如赛勒玛所说的那样,要想了解一个国家的文化,就必须要了解当地的语言,“目前,全世界有23个国家和地区使用阿拉伯语,未来阿拉伯语的前景会很好。我希望通过这样的交流,让越来越多的中国学生了解阿拉伯语,了解阿拉伯文化。”

上游新闻记者 杨辛玥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

  • 头条
  • 重庆
  • 悦读
  • 人物
  • 财富
点击进入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