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重庆 > 正文
上游深阅读丨揭秘重庆首个“亿元乡”前世今生:曾经“富冠渝州”如今地图上难搜到
05-30 07:08:48 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

downLoad-20180530065852_副本.jpg

当年石桥乡党政领导共同制定农村经济发展规划。

downLoad-20180530065837_副本.jpg

如今的渝州路现状。 上游新闻记者 甘侠义 摄

初夏的渝州路街头绿树成荫,一位卖杨梅的老大爷正摇着蒲扇。“您晓得重庆第一个‘亿元乡’在哪里不?”大爷抬起头,愣了一秒钟,然后哈哈大笑,指指脚下,“嘞就是!”自豪之情溢于言表。

我市第一个“亿元乡”,指的是石桥乡,一个搜索引擎查不到,地图上也找不到的地方。老石桥乡分布于现九龙坡区渝州路街道、石桥铺街道一带。以前隶属沙坪坝区,经过撤乡建镇、撤镇建街道等城市发展进程,早已不复存在。时过境迁,成为当地人心头引以为傲的记忆,也是改革开放后一段传奇。

曾经

这里是重庆城最早的“物流中心”

石桥乡,真的有这么一座石桥吗?据《巴县志》记载:“明初置里,清代建场,民国设乡,开铺数百年。因此地有两孔石墩桥一座,故而得名。”

石桥乡,从前的石桥铺古镇,自古便是连接成渝两地的交通要塞和商贸重镇,明清以来,由几家零星的客栈、茶馆和油腊铺及少数住户,逐渐变为街道,形成较大的集市。于是,石桥铺古镇成为重庆城最早的“物流中心”。

在当地居民的描述中,带有古老气息的石桥乡是这样的:一条东北西南走向的石板铺就的路面串起近百户人家,两旁一连串低矮的瓦房,屋檐伸到街上。熙熙攘攘的街道两旁,分布着烤酒、榨油、纺花等手作加工店铺,门面是木板,拆下就是店堂。

1954年,石桥铺供销合作社成立。石桥铺区域因地理便捷,先后迁建和新建了针织厂、水瓶厂、啤酒厂、巴山仪器厂、钟表厂等大中型企业,成为小有名气的物资生产贸易集散之地。

改革

让这里成了重庆首个“亿元乡”

1978年,改革开放的春风催发了乡镇企业的崛起,石桥乡进入工商业发展黄金期。

乡里响应改革开放的第一个具体动作,就是筹资修建了一个养殖1.5万只鸡的大型养鸡场,喂料、收集蛋都是机械化完成。

石桥乡在中央“搞活农村经济”政策指引下,不断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兴办乡镇企业,使农村经济迅速发展,社员生活逐步提高。为大力发展重点户、专业户,还成立了“两户”办公室,为个体户服务。

石桥乡在逐步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过程中,按照改革开放后“放宽搞活”的农村经济政策,允许社员在完成蔬菜合同的前提下,从事各种专业性的劳动,比如发展养殖业、种植业、农副产品加工业等生产活动。这些政策活跃了农村经济,加快了生产专业化、社会化进程,各种专业户、重点户涌现。

1985年,全乡总收入达到12827.5万元,和1978年相比,增长15.1倍,翻了四番,社员人平分配736元,增长了3.6倍。

至此,石桥乡不仅因其总收入自1979年以来,以平均每年递增52%的发展速度而名列重庆市各区、县农村之首,还因其总收入及乡镇企业收入均突破了“亿元”大关而获得我市首个“亿元乡”的美誉。

自豪

当之无愧 捧回“富冠渝州”的金匾

老石桥乡人都不会忘记1986年2月7日,就像是自己的节日。在石桥乡政府会议室举行了隆重的“亿元乡”赠匾仪式,这是当时规格相当高的一次大会了。

“那天把乡政府所有办公室的藤椅都借来了,数量还不够,就把后面几排放上翻板椅。”在乡政府工作的曾令炳回忆说。

会议由当时市委副书记于汉卿主持。市委书记廖伯康、市长肖秧等市领导都来了。廖伯康代表市委、市政府向石桥乡表示热烈祝贺,他说“石桥乡在我市农村第一个夺得这个金匾,是石桥乡的光荣,你们当之无愧!”

一个闪闪发光的“富冠渝州”的金匾,由乡党委书记张成发接过来,张成发有些激动,他清了清嗓子,“我代表咱们乡两万多农民表个态——牛年犟牛劲闯过亿元关,虎年添虎气再上新台阶!”当时正在牛年、虎年更替的春节前后,张成发想了这么个能提起精气神的口号。

在场的乡干部们也很激动,把手掌心都拍红了。张成发如今已是八十多岁老人,但当年的自豪感仍清晰如在昨天。第二天,很多村民慕名而来,稀罕地端详了这块金匾好久,“这个匾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哎呀,真是提劲儿!”

此后,重庆掀起了全市学习“石桥乡”的风潮。1986年,沙区覃家岗乡成为了全市第二个“亿元乡”,市委市政府又送来了一块写着“比翼齐飞”牌匾,和石桥乡这一块凑成了一对儿。

1993年,石桥镇的乡镇企业收入超过十亿元,成为全市第一个“十亿元镇”,再次受到表彰,又收到一块“再创辉煌”的牌匾。

这两块匾现在还挂在九龙坡区渝州路街道的墙上,成为一种无声的鼓励。

创新

蝶变渝州路 向“高新尖”进发

斗转星移,几十年来,“亿元乡”变化非常大。1991年,国务院批准设立重庆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作为我市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重要基地,石桥铺再一次成为时代宠儿。1995年行政区划调整时,被划到了九龙坡区。

1998年,石桥镇党务、政务、经济和社会事务委托高新区代管,再一次实现跨越式发展。石桥镇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6.92亿元,入选全国“千强镇”。

随着高新区的快速发展,石桥镇已由城乡接合部向多功能主城核心区转变。石桥镇正式撤镇后,成立渝州路街道办事处。

仅仅是渝州路街道辖区,市场主体就有3万多家,形成了集购物、文化、娱乐、商住服务于一体的现代化商贸中心。去年渝州路街道的商贸企业,仅仅是商业和住宿餐饮,线上部分就收入300多个亿,在重庆名列前茅。

昔日“富冠渝州”“亿元乡”,今日重庆主城核心区。渝州路街道表示,将坚持“秉公尽责、务实为民,共治共享、安居乐业”的工作理念,以国际安全社区建设为抓手,实施社会治理创新战略;以文化惠民为抓手,实施文化振兴战略,“双新(兴)”驱动,全力打造幸福渝州路。

贴心服务

工商人员“上门”办执照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正是石桥乡企业大发展时,来申请工商执照的企业像赶场一样,最多的时候,每天有四五十家。为此,石桥乡专门成立了一个企业管理办公室。

为了应对当时的火爆场面,石桥乡企业管理办公室直接把石桥铺工商所的办事人员请到了乡里来,直接在乡办公室办公,一呆就是半个月。

为督促工商部门加快速度,石桥乡的企业管理办也“煞费苦心”,企业管理办公室只有一台电脑,就拿出来给工商部门的同志使用。管理办唯一的一台车,也拿给工商所同志使用,开车送他们去查验场地,这样他们下发执照的速度更快。工商部门也相当给力,一般来说,营业执照三四天就能办下来。

▲“亿元乡”的“牛人”

养奶牛专业户刘伯荣

1979年,他从当时的第三军医大学购得一大一小两头处理奶牛,拉回家饲养。1985年,发展到30头,年产奶18万斤,总收入5.4万元,纯利润2.5万元,成为当时远近闻名的“万元户”。

风云经历:

进京宣传先进经验,受到中国科协主席钱学森的接见;

他的家庭牛奶场,先后有王光美(时任全国政协副主席)、杨尚昆(时任中央军委副主席)等中央领导同志前来视察;

他在自己家还接待了来重庆访问的美国副总统杰拉尔德·卡特,还有日本及非洲等国家的友好代表团。

▲“亿元乡”的大企业

联芳塑料厂

原本是公社和联芳大队利用学堂堡的一处闲置空房联合创办的,最先只生产塑料凉鞋,只有100多平方米。1983年,迁建到石桥铺柳背桥,改联办为由公社单独管理的直属企业,不仅形成了产、供、销一条龙的乡镇企业群体,还以先进技术、设备、质量上乘的产品而享誉市内外,厂区也由100平方米变成了35亩。

“渝州牌”蓄电池、“新喜牌”座扇等名牌产品“阿里斯顿”,以及电冰箱的蛋架、“三峡—东芝”洗衣机盖板、“雅马哈—重庆”摩托车链条盒都在这里生产。

石桥铺农贸市场

1985年4月筹备修建,是当时我市规模最大的农贸市场。总投资100万元,面积13000多平方米,集农、副、土特产于一体,市场还提供“一条龙”配套服务,附设有医疗、理发、饮食、茶馆等。

石桥铺农贸市场既是多形式、多功能、多门类的开放型市场,又是国营、集体、个体各种经济所有制并存与发展的社会主义商品市场。它的修建,对促进城乡交流和繁荣市场经济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上游新闻·重庆晨报记者 纪文伶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

  • 头条
  • 重庆
  • 悦读
  • 人物
  • 财富
点击进入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