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重庆 > 正文
三兄弟接力守护“植物大熊猫”38年:一个月穿坏一双鞋、山林间与野猪打照面……
12-25 11:10:46 来源:上游新闻

downLoad-20181225100000.jpg

△李光禄(左)与哥哥李光华

冬至刚过,一场雪后的重庆市南川区金佛山南麓,60岁的李光华围着火炉,呷上一口热气腾腾的油茶,开始盼着过年,到时候,等在成都打工的儿子回到家中,再把“接班”的问题好生嘱咐嘱咐。

38年来,李光华兄弟三人以“前仆后继”的接力精神,为金佛山17个岗头的400多株银杉撑起“保护伞”。如今,随着李氏兄弟年老力衰,那些苍翠挺拔但又极度脆弱的银杉,面临着需要新“保护伞”的问题。

作为中国特产的稀有树种,银杉既是国家一级保护植物,更有“植物大熊猫”和“植物活化石”之称,是从三百万年前第四纪冰川后残留至今的稀世珍宝。而南川金佛山,正是国内几个为数不多的银杉分布地之一。

一次带路 踏上38年银杉保护之路

downLoad-20181225095955.jpg

△兄弟俩在峭壁木梯上攀缘

时间回到上世纪70年代,1979年,出于对数千种动植物资源的保护和研究,当时的四川省南川县金佛山自然保护区管理所得以成立。

“就在第二年上半年,家里来了几名穿中山装的男子,说是要到金佛山上去搜集整理银杉生长情况。”尽管时隔多年,老二李光华仍清晰地记得,那是一个大晴天,几名工作人员在家中吃罢饭,就提出由李氏兄弟带路上山的请求。

李光华的家就在金山镇龙山村新屋嘴组,海拔1300米左右,四周全是大山。兄弟三人虽然个个都是从小在山里摸爬滚打长大的。然而,绝大多数银杉都长在人迹罕至的密林崖壁中,跟大多数村民一样,他们也只是在上山采笋时见过。

downLoad-20181225100003.jpg

△兄弟俩巡护银杉生长情况

“你们谁愿意带路?”工作人员问了三遍。

“还是我去嘛。”家中两桌人,愣是没人吭声,时年28岁的大哥李光明只好应承下来。

未曾料想的却是,这一次带路,就让李氏兄弟在此后38年间,相继踏上银杉保护之路。

老二李光华告诉上游新闻记者,大哥李光明从1980年开始,直到2004年因病去世,整整24年,他一把护林刀、一包冷饭菜,擦亮进山,抹黑下山,在山林间独来独往、从黑发到白头、从壮硕到病倒的样子,已深深镌刻在他的脑海里。

一份嘱托 兄弟二人再向山间行

downLoad-20181225100006.jpg

△兄弟俩巡护银杉生长情况

“大哥走的时候才52岁,对那些守望了20多年的银杉,还是放心不下。”李光华回忆道,从2004年李光明去世起,沿着大哥踩出来的山路,李光华开始了周而复始的护衫路。2015年,随着三弟李光禄的加入,山林间又多出一个护林的身影。

巡山护林之路,是寂寞而枯燥的。

早年李光明在世时,他的责任就是深入人迹罕至的苍莽密林,找到银杉,给每株银杉编号挂牌,定期巡查,掌握生长情况,防火防盗。野生银杉一般长在山脊上,旁边就是万丈深渊。400多株银杉,分布在17个岗头,绵延3公里多,平均每个月巡查一遍,至少得花10多天。

downLoad-20181225100009.jpg

△李光禄就地取材用树叶测量银杉树

“除了防火防盗,日常巡护监管中,还要防止人为破坏,对干枯坏死或病虫害侵袭的情况及时上报。”几年前,保护区配备了几台红外线相机,他们每月初上山安装,每月底又再取回。在2015年后,随着金佛山新建银杉人工繁育温棚,培育起3000多株银杉,李光华、李光禄兄弟二人还多了一项任务,那就是采种。

downLoad-20181225100017.jpg

△银杉幼苗

每年4月到10月,在山火高发期,也是李光华、李光禄兄弟最为紧张的时候。尤其是夏天,李光华还要在瞭望塔住上一段时间,观察哪个方向有烟,一发现情况马上上报。最长的一年,他连续在瞭望塔睡了10多个晚上。

一个心愿 儿子接班护衫后继有人

downLoad-20181225100013.jpg

△兄弟俩在峭壁木梯上攀缘

除了枯燥乏味,常年穿梭于山间密林崖壁中,也是充满危险的。

“今年9月,我们兄弟二人就和野猪来了个‘偶遇’。”李光华告诉上游新闻记者,当时,兄弟俩进入山间已一个多钟头。突然,一头看上去百多斤重的野猪,嗷嗷叫着朝兄弟二人面前直冲过去,惊出二人一身冷汗。

寒冬时节,上游新闻记者跟随李家兄弟俩上山巡查。在李氏兄弟巡山护林重约10来斤的装备中,上游新闻记者看到,不同于一般齐人高的护林刀,兄弟二人的护林刀是经过改造的短制弯刀,除了便于携带,更是因为在工作中,他们常常需要攀援,就不得不把护林刀揣入背包。此外,就是一包冷饭菜、些许干粮、蛇药和水壶。

downLoad-20181225100024.jpg

△兄弟俩穿烂的解放鞋

“一个月就要穿烂一双解放鞋。”李光华、李光禄兄弟俩告诉上游新闻记者,巡山护林,只能在晴天进行,只要天气晴好,兄弟俩就得起个大早,迈向那17个岗头的400余株银杉,一个单边就至少需要快步行走3个多小时,一天里,兄弟俩只能完成一个岗头的巡护,为了保证每个月都对17个岗头的银杉巡护个遍,在连晴的日子里,兄弟俩甚至连续工作10多天,脚痛、还废鞋。

downLoad-20181225100020.jpg

△兄弟俩在银杉树旁就地午餐

巡山护林能够获取很多报酬吗?重庆市南川区金佛山科研监测中心工作人员刘勇告诉上游新闻记者,对李氏兄弟这类义务性质的护林员,他们只象征性地给予每月300元的补贴。

那么,李氏兄弟何以为生?除了大哥李光明临终的嘱托,其实,李氏兄弟也收益于越来越好的生态环境保护——除了可以采笋,他们还在自家小院办起农家乐,在每年夏令消暑季,有不少游客、旅游来露营,土鸡土鸭野生菌为主的农家菜,也为李氏兄弟增收不少。

“年纪大了,巡山护林越发吃力,开始担心有没有人接班的问题。”已是六旬的李光华告诉上游新闻记者,今年国庆期间,他就跟自己33岁的大儿子李秀川提及此事,所幸的是,对“接班”护林的事,李秀川欣然表示接受。

得到儿子肯定的答复后,巡山护林路上,李光华眺望着那些再熟悉不过的银杉,薄雾轻岚间露出的点滴苍翠,那张满是皱纹而清癯的脸,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上游新闻记者 万鹏 罗永攀 刘翰书 摄影 高科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

  • 头条
  • 重庆
  • 悦读
  • 人物
  • 财富
点击进入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