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24)日,上游新闻·重庆晨报记者从重庆市教委获悉,随着天气逐渐炎热,汛期降雨强度加大,极易发生溺水事件。
近日,潼南区米心镇发生8名小学生溺亡事件,令人震惊,让人痛心。为提醒各地和有关部门、学校、家长时刻绷紧安全这根弦,认真落实防溺水的各方责任,重庆市政府教育督导室特发布防溺水预警。
预警提出,各区县教育部门和学校要结合实际,开展形式多样的防溺水安全教育,重点宣传防溺水知识和救助方式;要反复提醒学生远离危险水域,不要私自下水游泳、戏耍,切实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防护能力;要加大节假日相关安全教育警示,举一反三,多措并举,让防溺水教育入脑入心,提高防溺水教育实效。
同时,各区县要进一步健全部门、社区、街道联防联控机制,加大对父母外出务工留守子女的关注、教育;相关部门要开展重点水域安全隐患拉网式排查,建立常态巡查机制,及早发现险情,强化风险提示、应急处置;要完善安全防护设施,设置相关警示牌,做好防范应对工作。
各区县教育部门和学校要充分利用家长会、家长微信群、家长QQ群、短信、电话、发放告知书等多种方式,及时、高频向家长进行防溺水风险提示、宣传,督促家长绷紧安全之弦,准确掌握孩子行踪,切实担起对未成年子女的教育和监管之责,严防溺水事件的发生。
预警要求,各区县政府教育督导室要充分发挥协调作用,协助督促建立联防联控机制,加大防溺水安全工作督导检查力度,把防溺水安全工作督导作为当前最重要的工作内容来抓;要充分发挥各区县政府督学和责任区督学作用,督促指导学校压实责任、细化措施,筑牢安全防线,最大限度避免溺水事件发生。
新闻多一点>>
这堂“防溺水”知识必修课家长带孩子一起学
暑热来袭,不少人会选择游泳来避暑,其中不少青少年、孩童缺乏安全常识,喜欢去没有任何安全防护的水塘、江边等游水玩耍,从而导致溺水事故发生。重庆市教委同时提醒家长,请带孩子一起学习“防溺水”安全知识。
“防溺水”知识
关于溺水的知识你了解多少?大多数人以为溺水的表现是上下扑棱手脚、嘴里大声呼救……其实真实的溺水情况有这4个特点:
特点1:溺水的过程非常安静
溺水的人鼻子、嘴巴时浮时沉,呼吸都来不及,更不可能大声呼喊。
特点2:溺水者不会挥手呼救
他们会本能的将双臂伸到两侧向下压,好让嘴巴浮出水面,身体则是直立状态,姿势就像踩水一样。
特点3:溺水姿势像踩水或爬梯子
有部分溺水者则可能会将手臂前伸,姿势像爬梯子一样,伴有眼神呆滞,头发遮盖住额头或者眼睛等状态。
特点4:最大的特点——不像溺水
溺水者重要的迹象就是看起来不像溺水,一般都是安安静静的。
所以,提醒大家,溺水后并不像电视剧那样疯狂的拍打水面或者是大声呼救,而是看似“趴”或“站”在水中发愣,这时候的溺水者很可能已经呛水到半失去意识状态,应该尽快救人上岸。
如果不慎落入水中应该如何自救和施救?
落水后的自救
冷静观察,看周边有无可以抓到的漂浮物。如果没有可抓的漂浮物,可大大的吸一口气,让肺部充满空气,把脑袋尽量往后仰,这身体展开的时候,身体自然而然的就浮到水面上了。
别人落水后如何施救
切记,没有专业知识千万不可茫然下水施救!如果没有这方面的技能,你和落水人员单对单的正面接触时是非常危险的,要依靠工具,比如长的木棍、竹竿或者找五六个矿泉水瓶子,把你的衣服脱掉一包包住,丢给落水人员,他自己能抱住,这都不会发生生命危险。
最最重要的是,在救溺水者时,首先要保证自己的安全,在不会游泳的情况下切勿盲目救人。
溺水者救上岸后失去意识怎么办?如果心脏没有停止还有呼吸的话,先查看口腔、鼻腔有没有进水,如果进水的话就是俗称的呛着了,这有两种处理方法:第一种是放在膝盖上控水,第二种是放在背部进行控水,如果患者停止呼吸心跳的话,要立马进行心肺复苏。
上游新闻·重庆晨报记者 秦健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