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旬大妈每天练10个小时架子鼓:我要为自己而活
08-25 07:42:32 来源:新京报-剥洋葱微信公号

新京报-剥洋葱微信公号消息,张士敏越来越不喜欢没有进步和成长的生活。她意识到活一天,就会老一天;但是练鼓一天,她能从一个动作、一段节拍里找到一点进步,就觉得抓住了正在流逝的时间。

五旬大妈每天练10个小时架子鼓:我要为自己而活8月22日,左安门桥西高铁桥下,张士敏正在练习架子鼓。

练了一周的鼓点如果总是跟不上耳机里节拍,张士敏就会情绪低落。

这时候她就扔下鼓槌站起身,在没什么人会路过的铁道桥底下,打开手机里的歌,跳上一段最拿手的新疆舞。

虽然没穿那件蓝色舞裙,但她会回想在北京天坛公园跳舞的画面:一群伙伴们围着她,路过的游客看着她,有人录像,有人与她合影。

那种像是在舞台中心被关注、被欣赏的价值感是她年轻时从没感受过的,这让她一下就能找回继续练鼓的精神头。张士敏调整呼吸,重新坐回那张磨得发亮的板凳,戴上耳机,继续拿起鼓槌。

五旬大妈每天练10个小时架子鼓:我要为自己而活张士敏戴着耳机认真练习。

她在铁道桥下独练架子鼓的画面被人拍摄成照片和视频,传上了网络。媒体报道中她是“最孤独的女鼓手”。

前半辈子,张士敏一半给了父母兄妹,一半给了女儿,奔奔忙忙从没想过自己喜欢什么,时间锋利,在她脸上刻出皱纹,年前时文的褐色眉毛也已变淡。

9年前,也是在50岁,张士敏决定为自己而活。

大爷大妈们跳的广场舞太过整齐划一、缺乏美感,她学新疆舞,跳到了有人欣赏、别人求教的程度,又迷上了没有多少老年人会想玩的架子鼓。

她朝七晚九地练习,目的只有一个:重回公园时,人们能看到一个摸惯了锅碗瓢盆的“59岁老太太”把架子鼓“打出了花儿”。

五旬大妈每天练10个小时架子鼓:我要为自己而活练习休息期间,张士敏跳起了新疆舞。架子鼓和新疆舞是她的最爱。

“蚊香、火车声、鼓手”

张士敏练鼓的地方,在南二环路铁道桥的一个桥墩下,这是她精挑细选过的地方。

离马路两边的小区远,不扰民;头上就是铁道桥,遮阳避雨;虽然旁边挨着个垃圾站,但有花丛隔着,蚊子是多了点,她在脚下点了6盘蚊香。

张士敏最喜欢这地方的两大好处,一来,旁边有路灯,练鼓练到9点也不黑,谱子她都能看见;二来,也是最重要的一点,人少,没人注意她,她可以全身心地投入。

至少张士敏不想现在就被人围观,她玩架子鼓已经5年,在桥下练了2年,但觉得自己离公开表演的水平还差得远呢,2个月前她才决定跟专业老师好好学一学。

每周六一堂课,学一个小时。最近练习的《公路之歌》,老师已经教完了全部节奏,歌曲3分钟,张士敏练了一个星期。

在无数个3分钟里,张士敏塞着耳机,头上隆隆跑过的火车声,她听不见。鼓前有个过道,偶有一两个人走过,或盯着她看,她也不抬头,鼓槌在低音大鼓、叮叮镲和吊镲上来回飞舞,后脖颈子上的细汗亮晶晶的。

每天,练鼓会花去她至少10个小时。早上7点出门,晚上9点才回家,午饭、晚饭靠包子、枣糕配上黄瓜、葡萄解决。

五旬大妈每天练10个小时架子鼓:我要为自己而活张士敏的晚餐。

她是6年前在天坛公园跳新疆舞时,迷上的架子鼓。公园里有人打,她羡慕,“这才艺多酷,老年人玩得少。”

听说人家要换新鼓,她赶紧掏了1000块钱买下来,这架二手鼓就这么跟了她6年。刚开始,她找会打的人东学一点,西学一节,也上网扒视频看。照顾外孙女之余,她买了一台胶皮哑鼓,在家带着耳机练,有空就到桥下练。

她的鼓鼓壁发黄,一个鼓用铁丝箍着,鼓面上贴了好几层胶带,两个镲面的纹理刺了黑渍。

拉着这套“古董”,在公园里给合唱团伴奏,和着音乐打,张士敏觉得练有所成,挺美。

直到半年前有个围观观众用她的鼓玩了一下,她被刺激到了,“我这5年白练了。”

五旬大妈每天练10个小时架子鼓:我要为自己而活张士敏正在练习架子鼓。

“你觉得我这么大岁数学鼓,晚不?”

今年6月,张士敏出现在吴玉龙眼前时,他并不意外,作为一名架子鼓老师,他以前教过2个阿姨。

试听了一节课后,张士敏告诉他决定学,次日来交钱。

吴玉龙也就一听,来了固然好,他能帮她丰富业余生活,不来也无所谓,毕竟学费1万块钱,阿姨也得考虑考虑。而且,教小孩比教老年人的成就感更大,有的孩子能凭着这项才艺获个奖、考个学。

令他没想到的是,第二天一早8点多,培训班的门还没开,张士敏就守在门口了。问了一句“你觉得我这么大岁数学鼓,晚不?”,看他没否认,张士敏立马交钱上课了。

张士敏是吴玉龙这批学生里最年长的,他教过更大岁数的,但没见过像她这么认真的,“别人都问我,什么时候能出师表演,她的更多问题是,怎么使力气更正确,怎么练习更有效。”张士敏是吴玉龙课堂上唯一一个用笔和纸记笔记的人。

以前横在张士敏面前的大山是鼓谱,她一点乐理知识都没有,真的上课了,张士敏发现,“哎呦,原来只要上心了,咱也能学会。”现在,她会给别人解释“前16后8,前8后16”的乐理基本常识。

最折磨张士敏的是她这几年瞎打留下的赖习惯。在合唱团伴奏那会,她照猫画虎,鼓槌往手里一握,抡起胳膊在四个鼓面上来回倒,脚尖踩底鼓。

音乐盖过鼓声,她听不见节奏到底对不对,就觉得一首曲子下来“贼拉累”,以为是上了年纪的缘故。

上课之后,知道打鼓靠腕子,反应才灵活;底鼓要全脚掌踩实,声音才饱满。纠正这些错误打法,张士敏在桥下练一个月,起初打着打着就忘了,发现一个动作不对,她就停下,哪怕只打了一小节,也要重新来过。

她不觉得浪费时间,“既然学了,就做到最好。”

张士敏打鼓的视频被朋友发到吴玉龙的手机上时,他才知道他的这个学生私底下下过这番苦功。以前教过的其他两个老年学生,报名比张士敏早得多,课程到现在还没学完。

张士敏上了2个月,每周六雷打不动,一节课也没落下,“这么练下去,至少在业余选手里能成个专业的。”

五旬大妈每天练10个小时架子鼓:我要为自己而活张士敏正在练习架子鼓。一位遛狗的老人在一边驻足欣赏。

半辈子,都在为别人而活

“做到最好”几乎是张士敏的人生信条。这条“最”的高线到底在哪,张士敏说不上来,“反正不能糊弄,让人觉得不行。”

她打小爱争个先,年轻时这种“争”不仅是因为要强,也来自生活的压力。

18岁的时候,张士敏接替父母的工作,在老家黑龙江伊春五营区的水泥厂上班,成了家里第一个拿工资的孩子。

她排行老大,底下还有4个弟弟妹妹,父母更多的心思花在更小的孩子身上,孩子们上学、生活都等着钱。

印象中,五营真冷,总裹着棉衣、棉裤、棉鞋,一年只有2个月的气温能穿漂亮的裙子。

在厂里干活,工装上套着胶皮手套,脚下踩着雨鞋,在泥水地里扛大包。

干活的时候,张士敏不喜欢跟着大伙一起,她嫌说说笑笑效率低。别人扛一袋,不到1米6的她肩上扛一袋,手里还拽一袋。“一个月下来,人家的工资40块钱,我能拿100多块。”

可一到评劳模的时候,大多没她的份儿,“我没人家嘴甜。”

张士敏一直觉得自己没有存在感,半辈子都在为生活奔波,以前为了弟弟妹妹,后来为了女儿。

30多岁的时候,她和丈夫离了婚。她倒一点不难过,“吵吵闹闹过日子不幸福,离了反而自由。”

她向往大城市,五营闭塞,对孩子的教育不好,“那时,新闻里天天都是改革开放的事儿,风啥时候能吹到我们这儿?”

风吹不进来,张士敏就走出去。她去哈尔滨学美容,看着大城市里的姑娘穿着的确良的裙子、白边布鞋,她也想成为她们那样。

到烟台开了美容院,张士敏打扮得漂漂亮亮,自己成了招牌。

给同样爱美的女人祛了斑、文了眉、拉个自然的双眼皮,人家越满意,她在烟台的脚跟就扎得越稳,才有底气把女儿接到跟前来读书。

五旬大妈每天练10个小时架子鼓:我要为自己而活天坛东里南区,张士敏正在自己和别人合租的出租屋内,化妆。

张士敏给女儿的要求只有一条:好好上学,别活得像妈妈一样累。过往的奔波被她形容成“像驴马一样的生活”,只为了眼前的那口粮,日子过得没有一点精彩和颜色。

家里啥活她都不会让女儿沾手,只要去外地进设备、学技术,箱子里有一块地方空着,要放给女儿买的书。

有一次赶回家的火车,她差点被车撞倒。反应过来的时候呆住了,心想,如果真的被撞死了,谁能知道我是谁。

直到女儿在北京成了家,张士敏绷了半辈子的那根弦儿才松快了一些。

进京给女儿带孩子起,张士敏发现,她老了。那年,她50岁。

五旬大妈每天练10个小时架子鼓:我要为自己而活张士敏正骑着电动三轮将装着架子鼓的小推车拉回家。

“如果容颜留不住,就留住心态”

大外孙女出生时,张士敏当了姥姥。孩子喊她“姥姥”,她自然开心,抱着外孙女出去玩,开始有年轻人管她叫阿姨,上了公交车,有人给她让座,她不坐还怼回去,“没事,我站得稳着呢。”

女儿朱艳妮也发现过母亲的衰老,头发里有了银丝,抱孩子的手臂上有时候贴着膏药。她不想把母亲完全绑在身边,给她办了张公园年卡。

这张年卡简直打开了张士敏新世界的大门,“北京真好啊,有这么浓厚的文艺氛围。”在颐和园的公园,有好多比她年长的人跳广场舞,她加入进去。

她年轻的时候,不敢想文艺上的事儿,唱歌、跳舞对她来说是奢侈品,“这个月生意不好,下个月房租都缴不起,哪敢想别的。”

广场舞跳了半年,抬手、踏步的动作再也不能吸引她,“整齐划一,没有一点女性的美感。”

天坛公园的新疆舞爱好者最终锁定了张士敏的眼神,老师跳舞时的姿态、气质、表情都让她着迷,她跟着学,回家练,买了绿的、黄的、蓝的舞裙,能在床上劈竖叉。

跳新疆舞的时候,张士敏发现了自己“人来疯”的一面,“越有人看,我就跳得越起劲。”

在舞蹈中,她才找到了年轻时都不曾有过的价值感,“有人欣赏你,给别人带来美的享受,我特开心。”

她就这么跳着,跳成了公园里的老师。王阿姨是张士敏的学生之一,4年前跟她学过三步一抬。在这个学生眼里,张士敏有点“独”,“总是自己拿个机子,从来不和大家一起跳。”

这种独来独往也给张士敏带来不少麻烦,老伙伴们总觉得她太扎眼、不合群。有时候在小区楼下,张士敏也忍不住露一手,朱艳妮对此感到尴尬,她劝母亲,没必要啥事儿都那么张扬,“不就是玩嘛,这么认真干啥。”

张士敏觉得自己不认真不行,时间早就留不住了。以前别人让座她都不坐,现在站久了,两条颤悠悠的腿就打败了她;脸上文过的褐色眉毛和眼线早就淡化,发际线也悄悄后退,张士敏心想,“如果容颜留不住,就留住心态。”

张士敏越来越不喜欢没有进步和成长的生活。她意识到活一天,就会老一天;但是练鼓一天,她能从一个动作、一段节拍里找到一点进步,就觉得抓住了正在流逝的时间。

五旬大妈每天练10个小时架子鼓:我要为自己而活8月23日,天坛东里南区,早饭后,张士敏正在做晨练。她说,锻炼身体有利于打架子鼓。

朱艳妮后来也理解了母亲,甚至开始羡慕她,“挺有勇气的一个人,感觉啥也难不倒她。”

现在,张士敏唯一需要对抗的就是时间。为了减少路上耽误的功夫,她在练鼓地的附近租了房子,10平米不到的单间里,每天待得最长的时候就是晚上回去睡觉。

她连上厕所都规定了时间——10分钟。除此之外的一切光阴,都被她拿来练鼓。

周六又快到了,吴玉龙心里盘算,他肯定不是第一个到公司的人。因为每次上课,学生张士敏都比他这个老师来得早。

如果是个晴天,他就会看见一个扎着马尾的“老太太”斜挎个包,就那么笑眯眯地等在阳光里。

原标题:五旬大妈每天练10个小时架子鼓:我要为自己而活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

  • 头条
  • 重庆
  • 悦读
  • 人物
  • 财富
点击进入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