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挖挖哇 | 古琴、佩剑、书箱,古代读书人求学装备
09-26 14:00:25 来源:新华日报

新华日报消息,明代话本小说《喻世明言》中但凡描写读书人都离不开“琴剑书箱”之语,可见“琴剑书箱”是古代读书人行走江湖不离须臾的必备物什。在曾经冠盖云集车马鼎盛的路上,琴剑书箱中的古琴、佩剑、书箱是古代读书人魂牵梦萦的“三大件”。

古琴:目送归鸿 手挥五弦


1.jpg

“琴棋书画”作为文人四事,琴为之首,“君子之座,必左琴右书”,“士无故不撤琴瑟”,在读书人眼中,琴不仅是抒发性情的乐器,还代表了士子修身养德的一种立场。所以古代在异乡求学的读书人,无论衣着多么破旧,一张古琴相伴乃是必须的。“目送归鸿,手挥五弦”的潇洒,不仅仅是一种高标气度与涵养文化,同样也是抒情言志的利器。古琴极富灵性且传承不绝,一如侠客世界中的传世名剑“干将”、“莫邪”、“鱼肠”、“太阿”一样,古代也有很多传世名琴。虽然大多数如同宝剑一样长久地尘封于历史的某个罅隙,但清幽浩渺的余音还在,琴名还在。

古琴是天然的收藏品,自古以来都不乏嗜琴名家,且算得上收藏品类中的贵族,因其有着极高的收藏门槛,单单是“懂古琴”、“会演奏”、“修养高”已经将一般的文化人拒之门外,是以一旦得遇知音,便高山流水,至死不离,这也是古琴得以传承至今的重要原因。当然,由于古琴的材质,传说中的名琴大多杳无踪迹,但千年古琴传世幸存者也多有记载,按照现在的收藏标准,以民国元年为界,民国以后的就算不上古琴了。如果能够得见唐宋之间的古琴,那的确需要相当的物缘和韧劲。

笔者曾见到一仲尼式仿古琴,白玉髓轸,雁足。岳山,焦尾均为酸枝。琴面为梧桐木。琴底项处刻有隶书:枯木龙吟,是为琴名,颇为精当。该琴黑漆,间带浅褐色,可见羊毛般断纹,虽然不是古代流传之物,但轻抚一曲,曼入心扉,倾入云霄,自在得意。

佩剑:遍干诸侯 历抵卿相


2.jpg

在我国古代,很多读书人的腰间都配有一把宝剑。但是和武将不同,此剑不是御敌的兵器,而是象征风雅的佩饰。在古人眼中,宝剑有君子之德,文人佩剑,意味着尊贵的身份和地位。古代的读书人无论多穷,也要仗剑而行,这代表着身为士族的尊严,也包含着礼制和修身养德的含义。佩剑有两种,在剑柄上配有剑穗,称为文剑;无剑穗的剑称为武剑。

剑因其携之轻便、佩之神采、用之迅捷,故成为历朝历代王公帝侯、文士侠客、商贾庶民所追捧的对象。唐代李白不仅是伟大的诗人,同样也是一名出色的剑客。“十五好剑术,遍干诸侯;三十成文章,历抵卿相”的传奇让后世无数读书人艳羡不已。剑的形制一般由首、柄、格、身构成,剑身细长,两侧有刃,顶端尖而成锋,剑柄短,便于手握。剑常配有剑鞘。中国最早的剑是西周时的青铜剑,作武器之用。战国青铜剑的主要成分是铜、锡以及少量的铝、铁、镍、硫组成的青铜合金。据《考工记》记载,战国时期的工匠已累积了足够的经验,能充分掌握冶炼青铜的技术。

书箱:一箧书卷 半生荣辱


3.jpg

在“琴剑书箱”中,书箱是最能体现读书人身份乃至梦想的东西,因为其承载的不仅仅是一摞摞线装古书,还有“黄金屋”、“颜如玉”的半生荣辱。无论是紫檀木、黄花梨、酸枝木、楠木还是普通硬杂木,每个读书人都会视若珍宝,因为它是有知识、有身份的象征。

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下,为显示考生身份,出现了专为科考书生之用的书箱。书生上京赴考,往往期待“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少则几年,多则十几年,要把书籍、生活用品均带上,家境富裕的还随带专为调琴负箧的书童。

因为书箱承载着长久而恒远的梦,制作工艺往往代表一个时代最为精绝的木艺水准。书箱多用脱胎漆器制作而成。脱胎漆器制作方法分为脱胎和木胎两种。脱胎漆器质地坚固轻巧,造型典雅别致,色泽瑰丽鲜艳,装饰精细,结实耐用。有的书箱还用朱砂或金粉来描绘。书箱四周采用精细竹丝作装饰,而竹丝可达到比头发丝还要细。书箱边角用铜件包角。

笔者曾见到一件明代朱红漆杂木书箱,考校了一下应为桂圆木,虽然从材质上看不算名贵木材,但漆皮之下的纹路在岁月侵蚀之下也颇具天然美感。该书箱外面即为脱胎漆器,没有雕工,全素面的雅致显得很有深度。书箱的可贵之处在于其内部空间分配非常合理,纵横排列疏密有致,因其存放文房四宝等物品大小不同,故而空间分配各自迥异,适合古代文人书房用具的摆放,构造巧妙得体。外部铜活为典型明代工艺,无论是铜把手还是锁孔盖都精巧细腻。

(原标题:琴剑书箱,古代读书人求学装备)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

  • 头条
  • 重庆
  • 悦读
  • 人物
  • 财富
点击进入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