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悦读 > 正文
大师兄,师父被我吃了:你真以为沙师弟人畜无害?
06-20 16:03:42 来源:国家人文历史微信公号

电视剧《西游记》中,沙和尚常说:“大师兄,师父被妖怪抓走了……”这句出镜率颇高的台词,与孙悟空的“妖怪哪里逃”一起被网友们评为最深入人心的经典对白。

一、沙和尚的“项链”是什么做的?

众所周知,《西游记》中的沙和尚原是卷帘大将,因为在蟠桃会上失手,不小心打破了琉璃盏,吓到了众神仙,触犯天条,而被贬出天界,在人间的流沙河兴风作浪。后经菩萨点化,随唐僧西天取经,挑着行李担跟在队尾,从此沙僧吃苦耐劳、忠厚老实的形象深入人心。

正如下图这样:头戴戒箍,胸前挂着一串大佛珠,严肃又慈悲。

但是在跟随唐僧取经前,沙和尚的形象与上图可谓相差“十万八千里”:   

关于沙和尚之前的样貌,小说《西游记》第十二回中有详细描写:

一头红焰发蓬松,两只圆眼睛亮似灯,不黑不青蓝靛脸,如雷如鼓老龙声。身披一领鹅黄氅,腰束双攒露白藤。项下骷髅悬九个,手持宝杖甚峥嵘。

只见他满头红发、蓝靛脸色、连面大胡、手持宝杖,脖子上还挂着九个骷髅头,好一副混世魔王的模样,这副“鬼怪”状实在是超乎人们对沙和尚良好形象的人设。

那么,他为何如此凶神恶煞——因为那时的沙和尚是一个吃人的大妖怪。关于生活状态,先前他自己曾说:

“……饱时困卧此山中,饿去翻波寻食饷。 樵子逢吾命不存,渔翁见我身皆丧。来来往往吃人多,翻翻复复伤生瘴。”

吃饱喝足时就休息,饿了就兴风作浪去找吃的,来来往往吃了不少人,樵夫渔民皆丧命。所以沙和尚脖子上挂的骷髅头就是他吃人的标志。

二、为何用人头骨串成“项链”?

那么,沙和尚将人头骨串联起来当作“项链”又是什么由头?小说第八回中写到,当他被观音菩萨降伏后,愿意皈依佛门,并主动向菩萨坦白:“我吃人无数,之前有取经的人来也都被我吃了。流沙河的水怪的很,鹅毛也不能漂浮起来。但凡吃了的人头,我就抛落流沙中,沉入水底。但是惟有那九个取经人的骷髅,竟能浮在水面上,我觉得是异物,就将它们串在一起,闲时就拿出来玩……”

经过这一番自述,可见沙和尚与取经人确实有着不解之缘。

动画片中的沙和尚

当然想要探究小说中沙僧和取经人之间的“秘密”关系,我们还需继续向前找。小说《西游记》以“三藏法师取经”这一历史事件为蓝本,经过历代艺术加工而成,内容情节也随着时代发展而被演绎的愈加丰富。

所以向前追溯,玄奘的弟子慧立曾作《慈恩三藏法师传》记录玄奘取经事。书中记载,玄奘出了玉门关即遇到了“八百里沙河”,也就是沙漠。上无飞鸟,下无走兽,复无水草,古代很多取经人或商人都命丧于此,这便是沙漠带给人类的最原始的恐惧。所以后世神怪故事以玄奘取经为蓝本,略加附会,将沙漠拟人化,变为阻挡去路的沙漠之神——“深沙神”。

继而,在《大唐三藏取经诗话》(作者不详,世多以为宋刊。全书三卷,共十七章)中有这样一个故事,大意是说,玄奘到西天取经,因为佛术未全,路上被深沙神吃掉了两回,损害了性命。第三次玄奘又去了,再次碰到深沙神。

深沙说:项下是和尚两度被我吃你,袋得枯骨在此。

和尚曰:你最无知,此回若不改过,教你一门灭绝。

这次,这位深沙神虽然口气傲娇,但终是受到了玄奘的感化,被取经人制伏,不仅不再吃人还合掌谢恩,并变成一道长约三丈的金桥,将两手托定后,渡玄奘师徒七人顺利通过。所以按照《大唐三藏取经诗话》的说法,这位深沙神脖项上的骷髅,就是玄奘前两世的头颅。 

《大唐三藏取经诗话》

到了宋元时期,“八百里流沙”故事虽有细微变化,但大体结构保持不变。如13世纪日本僧人承澄所辑的《深沙大将》中记载,“以七骷髅为璎珞,谓玄奘三藏七生渡西天骷髅也。”与《取经诗话》相比,深沙和玄奘之间的纠葛依旧,只不过深沙还多吃了玄奘五回。故事渐渐流传至元代杂剧中,深沙神的角色已经慢慢变为沙和尚,但他仍保持着深沙神的魔性特点,脖子上依旧悬挂着骷髅头,数量还增加到了九颗,据说这些头骨就是被他吃了九世的唐僧(比《深沙大将》中的记载又多了两世)。

由此我们看到了沙和尚和骷髅“项链”故事的演变脉络,代表沙漠的深沙神就是小说中沙和尚的原型;被吃的取经人就是唐僧的诸番前世。不过故事的发生地点从沙漠变为了弱水。

流沙河:八百流沙界,三千弱水深。鹅毛飘不起,芦花定底沉

当然,“唐僧不是白吃的”,骷髅“项链”也不是白置的。后来,这条骷髅“项链”经菩萨点化,成为渡唐僧师徒渡河的宝筏。小说第二十二回中继续写到,沙和尚遵照菩萨的指令,取下骷髅头,按照“九宫”布列,又把观音菩萨的红葫芦放在中央,将它们一起放到河中,这时骷髅“项链”就变成了法船,漂浮在河面上。渡过河后,木叉行者收起红葫芦,那些骷髅立刻化为九股阴风,一会儿就飘散不见了。

骷髅“项链”为何有如此“神力”,这当然与唐僧分不开。别忘了,唐僧可不是一般的和尚,作为如来佛祖弟子金蝉子转世,妖怪们常念叨着吃他一块肉就能长生不老。所以唐僧的头颅,再加上菩萨的宝葫芦,自然具有超脱的法力,能帮他们顺利渡过弱水。

三、为什么会出现骷髅“项链”的情节设置? 

神话故事讲至此,不禁感到奇怪,为什么会有“骷髅项链”这个情节设置呢?

首先这与当时的密宗文化有关。密宗是佛教的一个支派,七世纪兴起于印度,后来发展很快,在八世纪时传入中国。前面提到的深沙,就是密宗中的护法神形象。在密宗文化中,不少金刚、护法神等神佛造像都配有骷髅装饰品,有的戴着冠,有的佩着璎珞,在密宗文化中有战胜恶魔和死亡的意味。


深沙神像  图自《咒语·图像·法术密教与中晚唐文学研究》 

到了元朝,因为统治者信奉佛教,所以当时还有一种戴着骷髅头的舞蹈曾在宫廷中演出,但很快便被禁止。元世祖忽必烈时期,对这种舞发布了禁断令:

“今后不拣什么人,十六天魔休唱者,杂剧里休做者,休吹弹者,四天王休妆扮者,骷髅头休穿戴者,如有违犯,要罪过者。”

翻译过来就是:今后不管是谁,都不要戴着骷髅头跳舞了。如有违犯,就要治罪。可见,元朝统治者应该是对骷髅装饰感到不悦,觉得不妥,所以就下令禁止了。

再者,从人类学的角度来看,人类对头颅崇拜,古来有之,而且是一种世界性文化现象。从人类初年开始,人们就意识到头颅对于生命的重要性。人们认为头颅是躯体中最重要的部分,是灵魂所在,是有灵性的,所以即使头颅离开身体也可以继续产生神奇的力量。对于敌人而言,占有了头颅也就意味着征服了对方。

如在志怪古籍《山海经》中,刑天原是无名的巨人,因为与黄帝争夺神位,而被黄帝砍断了头。后来刑天就以两乳为双目,以肚脐作口,挥舞着干戚。

刑天

再如1898年,英国人类学家海顿带领考察团到南太平洋的一些群岛上考察。发现在一些原始部落中,“猎首”是一个常见现象。即一个敌人被杀,就用藤索把他的头颅穿起来带回家。被猎取的人头被一串串或是一排排摆放,有的埋在屋下,有的作占卜工具……头颅成为了非常有代表性且值得炫耀的战利品。有了人头骨,就是勇敢的标志,也是小伙子们娶妻的资本。但现在听起来,不免让人不寒而栗。

演化至今,其实人们对头部依旧非常重视。我国云南地区的佤族,出于对对方的尊重和传统,也强调不能随意触摸别人的头部。 

连环画书册 

最后我们再回到沙和尚“项链”的问题中来,骷髅“项链”助他们师徒渡河后便化为阴风消散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串佛珠挂在了沙和尚的脖颈上,其个人形象也从代表自然力的凶神,转变为慈善刚毅的沙和尚。

其实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普通人对骷髅头从心底是不大能接受的,因为骷髅看起来阴郁且诡异。所以沙僧由妖成僧后,其形象在流传中也逐渐得到修正。正如观音菩萨进入汉地后,形象越来越趋向女性一样,被百姓赋予慈悲柔和的隐喻。

这也正像学者康保成总结的那样:沙和尚的骷髅“项链”浓缩着从野蛮到文明的发展史,它本是流沙河妖怪吃人的见证,但随着渡河功能的发挥,使之成为了得道和变善的象征。

原标题:大师兄,师父被我吃了:脖子上戴骷髅的沙和尚也是个有故事的人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

  • 头条
  • 重庆
  • 悦读
  • 人物
  • 财富
点击进入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