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很多人会将戈壁与荒凉画上等号
能够想到的形容词也是寸草不生、偏僻荒凉之类
其实这里不仅有大漠孤烟、广阔壮美的景色
更有在荒漠中倔强绽放的植物
和顽强生存动物”
自然美景
图片来自《中国国家地理》2009年03月
摄影/郝沛
在东准格尔表面几乎铺满黑色砾石的这片黑戈壁,那黑的颜色是因为这些石子在长期的干旱与大风环境中,表面因不断地风化和氧化,蒙上了一层黑褐色的铁锰质薄膜,被称为“沙漠漆”或“戈壁漆”,是一种自然形成的漆膜。
图片来自《中国国家地理》2012年10月
摄影/宋文
阿拉善黑戈壁:黑漆覆地,砾石晃眼
这是摄影师在内蒙古最西端拍摄的,散落在荒漠之上大小不等的砾石,与覆盖在地表之上的黑褐色一起,构成了浩瀚连绵的黑色戈壁。随着地势向远方延伸的水泥界桩,又像一条玉带一样逶迤铺陈,营造出戈壁中独有的空旷悠远。黑色戈壁主要分布在马鬃山、雅布赖山、贺兰山等地的山前地带,在罕乌拉山、巴彦乌拉山也有分布。
图片来自《中国国家地理》2007年10月
摄影/田捷砚
摄影师以高超的视角捕捉了这些美丽的画面。洪积扇靠近山缘的部分往往是砾石戈壁,在流水对洪积物的自然分选作用下,越接近洪积扇的边缘,土壤的颗粒越细,水也越来越向地下渗入,适合绿洲发育的环境也就随之出现了。
图片来自《中国国家地理》2007年10月
摄影/孙志军
这是一片红戈壁,戈壁滩上大石早已被风化成大小不等的碎块。这些砾石中含有丰富的铁元素,由于长期暴露于空气中,碎石表面形成了大量的氧化铁,呈现出鲜红的色彩。
图片来自《中国国家地理》2014年09月
摄影/徐波
图为哈密南湖戈壁上的间歇性辫状河流。从照片上看,此处干涸河床边滩上呈线性分布的绿色斑点是灌木丛。这些边滩有时几年没有水流,于是在河床上慢慢长出了一些灌木。照片中部出现的同心状影像是被剥蚀的水平岩层。位于南疆的哈密年降水不到100毫米,很难在地表看到绿色植被。辫状河大多发育在高山区上游河段以及冲积扇上,由多河道、多次分岔和汇聚构成辫状。河道宽而浅,弯曲度小,河道砂坝(心滩)发育。并且河流坡降大,河道不固定,迁移迅速,故又称为“游荡性河”。由于河流经常改道,河道砂坝位置不固定,故天然堤和河漫滩不发育。
图片来自《中国国家地理》2017年12月
摄影/陈杰
在青海省冷湖镇附近的水鸭子墩和俄博梁高地两侧平缓戈壁低地中,有一片长垄形雅丹,站在高处向下看去,这片雅丹发育出如兵阵齐发一样的形态,很有气势,又像大海中集体迁游的海豚,无形中给人以动态的美感。
图片来自《中国国家地理》2009年07月
摄影/李学亮
在新疆奇台县城以北的将军戈壁深处,隐藏着一座神秘莫测的奇台魔鬼城。长久以来被人们误认为“雅丹地貌”的它,其实主要是在彩丘上“建造”起来的。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这里夜晚的风比白天大。因此,在阳光的照耀下五彩的“庙宇殿阁”错落有致,还有着拾不尽的玛瑙石;而当夜幕降临则飞沙走石,四处充满了诡谲恐怖的风声。
人文景观
图片来自《中国国家地理》2009年12月
摄影/田捷砚
唐人王之涣叹曰:“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出了玉门关,甘肃关外沙区的茫茫戈壁和大漠就展现在眼前,并一直铺陈到天边。图中玉门赤金镇附近的公路笔直如离弦之箭,从平坦辽阔的戈壁滩中一射而过。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近旁浊流滚滚的石油河,在戈壁滩中撒欢儿似的弯曲出自由的曲线。
图片来自《中国国家地理》2003年02月
摄影/岳邦湖
红柳长城位于贺兰山下安西西部戈壁上。鉴于戈壁沙漠上没有土石、砖瓦,2000多年前的工匠们就地取材、因地制宜,以大漠特有的芦苇或红柳条连同砾石层层铺压而筑造长城,它们至今仍十分坚固。
图片来自《中国国家地理》2007年11月
摄影/吴健
当驼铃远去,所有的喧嚣落幕,河西走廊西端的锁阳古城终于成为遗落在戈壁荒漠中的建筑遗迹,醒目的塔儿寺矗立在离城不远的地方,引领着络绎不绝的后人,从这里开始,扣响掩藏在岁月深处的古城门。
图片来自《中国国家地理》2007年11月
摄影/吴健
戈壁广阔,山脉深邃,但在一条峡谷里的崖面上布满了高高低低、大大小小的洞窟,窟前栈道蜿蜒曲折,气势宏伟壮观。这便是敦煌莫高窟,独一无二的佛教艺术圣地,也是一座巨大的美术陈列馆。
图片来自《中国国家地理》2007年10月
摄影/李学亮
在新疆库车县西北,盐水沟河谷东岸的戈壁滩上,克孜尔尕哈烽燧守卫在西出玉门关,通向龟兹、疏勒的交通要道上。在维吾尔语中,克孜尔尕哈意为“红色哨卡”。它始建于汉代,夯土结构,夹有木骨层,顶部木坯裸露在外。现存烽燧残高约13米,底边东西6.5米,南北4.5米。因受自然侵蚀,南侧已呈现凹槽状。作为新疆境内时代最早、保存最完整的烽燧,它依旧伟岸的身躯见证了汉唐对西域的有效统治。
图片来自《中国国家地理》2009年02月
摄影/郝沛
由于风电项目的建设通常能在一到两年里完成,所以达坂城风电的装机容量扩展很快。借助当地取之不尽的风能,一架架矗立在空旷戈壁滩上的风车正源源不断地向外输送着清洁电能。
倔强动物
图片来自《中国国家地理》2017年06月
摄影/黄洪峰
戈壁红驼分布在内蒙古中西部中蒙边境附近的戈壁荒漠地带,特殊的生理机能使它们适应了这里严酷的自然环境,遍地丛生的梭梭草是它们的美食。它们的进食方式和四处散落的粪便都能促进沙生植物的生长,这使它们与当地生态形成一种良性互动。图为戈壁红驼在牧场上成群结队地觅食。
图片来自《中国国家地理》2016年06月
摄影/舒泥
内蒙古哈日高毕合作社的牧民在戈壁上放牧乌珠穆沁羊。地面遍布的是一种小灌木——红沙,它含有大量盐分。哈日高毕这个名字就是因为本地有一大片戈壁滩而得名。哈日高毕所在的额吉诺尔镇,也有一个大盐场。乌珠穆沁羊喜欢啃食本地含盐碱的草,而盐碱滩草场也是草原五畜在春秋两季必须要吃到的饲草。这种饲草能中和牲畜的胃酸,以增强牲畜食欲,还能补充微量元素,营养极为丰富。此外,这个戈壁对牧民还有另外的用处:当针茅草起“狼针”扎羊的时候,就把羊放到戈壁,这里没有针茅草的“狼针”。等“狼针”下去了,再把羊赶回到草场。这说明,戈壁和草场这样不同的组合会更有价值。对牲畜来说,如果是单独的草场,再好也会很单一。而要想组合草地,就必须通过互助了。
图片来自《中国国家地理》2009年03月
摄影/郝沛
属于典型干旱荒漠区的将军戈壁和它北部的卡拉麦里山,分布着丰富的荒漠植被,这里曾经是著名的普氏野马野生种群的主要栖息地,可惜普氏野马被人为的捕杀造成灭绝。上世纪80年代,中国在这个区域建立了“有蹄类野生动物保护区”,并从国外引进普氏野马后裔,采用圈养加放养的方式,已成功繁育出第四代野马。
顽强植物
图片来自《中国国家地理》2007年10月
摄影/王彤
这张照片拍摄于额济纳旗最西北角的广袤戈壁,是内蒙古、甘肃和蒙古国交界的地方,画面前端是一大片驼绒藜,这是一种抗旱、耐寒、耐瘠薄的半灌木,主要分布于荒漠地带。
图片来自《中国国家地理》2007年10月
摄影/范书财
红柳是荒漠中一种常见的植物,它耐盐,耐碱,耐干旱,根系可达地下30多米,具有极其顽强的生命力。
图片来自《中国国家地理》2016年01月
摄影/孙志军
甘肃各地的礼品店铺,几乎都可以找到作为商品出售的肉苁蓉。这种生长在荒漠中的寄生植物,因为中国养生理论中“以形补形”的说法而被奉为壮阳珍品。在河西走廊西部的荒漠中,一株盐生肉苁蓉钻出干燥的土壤,在耀眼的阳光下绽放着娇嫩的花朵。摄影/张超
图片来自《中国国家地理》2016年01月
摄影/王辰
戈壁中的鸢尾花是西方园艺界重要的原生种质资源
进入夏季,河西走廊以西的戈壁中时常可以与绽放的鲜花不期而遇。这是一株细叶鸢尾,在西方各种鸢尾花颇受园艺界的青睐,而生长在中国西北荒漠中的多种野生鸢尾,恰恰是培育园艺新品种过程中极为珍贵的原生种质资源。
图片来自《中国国家地理》2016年01月
摄影/董磊
霸气的名字令这种肉质植物受人瞩目
锁阳大多寄生在白刺等荒漠植物的根部。在干旱环境中生机勃勃地生长绽放,确实让锁阳拥有着与其他植物不同的气质。
原标题:谁说戈壁没有看头?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