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农户来说,遇上作物减产或者市场价格波动,都会让收入大幅减少。在这样的情况下,“靠天吃饭”的农户怎么样才能保障收入呢?服务三农创新模式“保险+期货”业务,或许能够解答这个问题。在“保险+期货”的业务模式中,农民通过购买保险,将种植收入的风险转移到保险公司,保险公司再通过购买场外期权方式,由期货公司把风险转移到期货市场,最终形成一个风险分散、各方受益的闭环。据悉,从去年开始,总部位于重庆的中信建投期货公司就陆续推出了多个“保险+期货”的试点项目,并率先开始在渝东北地区完成了国内首单玉米收入险“保险+期货”项目试点。近日,中信建投期货公司负责人向表示,在“保险+期货”的项目不仅能够服务三农精准扶贫,还能有助培育市场,未来将大有所为,公司计划大力推进。
收入减少农户获上万赔付
玉米收成不好收入却没减少?这样的好事情,家住云阳县的玉米种植大户李永祥以前可是想都不敢想。没想到,去年在参与“保险+期货”的项目之后,好事儿却落在了他的身上
李永祥是种植大户,家里光玉米就种了7、800亩。说起收入,李永祥告诉记者,如果玉米收成好卖得起价,收入还是不错。但是如果遇上天灾减产,或者是价格不好,收入就会大大减少,种地就是靠天吃饭,谁都说不准。
“所以当时保险公司喊开会,给我们说有玉米收入险‘保险+期货’项目,我就参与了。”李永祥回忆,他一共投保了780亩,每亩自交保费10元,一共交了7800元,其余80%保费由中信建投期货补贴。参保的时候,李永祥还有些犹豫,怕白白折了这几千块钱。没想到,玉米收成之后,李永祥却觉得自己“赚”了。
去年,因为天干,李永祥种植的玉米收成不好大幅减产。“相比往年,总的收入减少了2万多元。”李永祥正在发愁时,保险公司联系上了他,告知他因为收入减少要对其进行赔付。原来,李永祥参加的人保财险和中信建投期货的玉米收入险“保险+期货”项目中约定,项目期间如果发生了玉米价格下跌和减产的风险,保险公司就会对其进行赔付。“一共赔付了21665元,对赔付结果非常满意。”李永祥表示,这赔付的钱,正好堵上了减产带来的收入缺口。
国内首单玉米收入“保险+期货”试点
因为收入减少,而获得赔付的不仅仅是李永祥一个。据了解,2017年6月,中信建投期货联合人保财险重庆市分公司在重庆市万州区、开州区和云阳县成功开展国内首单玉米收入险“保险+期货”项目试点。为规避同时减产和跌价的极端风险,该项目创造性的将产量风险转化为价格风险,并提高了保障效果。
重庆万州区的种粮大户崔建国也参加了该项目,他在2017年6月为自家的1500亩玉米投了保,缴纳保费1.5万元。2017年下半年玉米收割后,因减产和跌价,他种植玉米的实际收入低于保险金额,根据保险合同,崔建国共获得3万多元的赔付;还有重庆云阳渠马镇的玉米种植大户叶常青,投保了1220亩,自缴保费约1.2万元,由于受灾严重,最终获得5.87万元的保险赔付。
“项目期间,发生了玉米价格下跌和减产的双重风险,项目最终实现保险赔付106.73万元,惠及4234户农户,其中4220户贫困户共获赔18.27万元。”中信建投期货风险管理子公司总经理邓超介绍,通过这个项目,有效保障了种植户的种植收益。
这“保险+期货”到底是个啥项目,为啥能保障农户收入呢?“具体运作模式是农民通过从保险公司购买以期货价格为标的的农产品价格保险或者收入保险产品,将农产品价格风险转移给保险公司;保险公司再购买期货风险管理子公司的场外期权,期货公司风险管理子公司再在期货市场进行对冲,将风险转移给期货市场。”邓超介绍,期货市场相当于为保险公司提供了“再保险”,最终形成一个风险分散、各方受益的闭环。
收购橡胶价格托底助力精准扶贫
邓超介绍,就像这单玉米收入险的项目,期货公司会根据农户的目标收入和实际收入来进行赔付。具体来说,首先会通过目标产量乘以目标期货价格,来测算出一个目标收入,而实际收入则是由实际产量乘以实际期货价格。如果产量减少或者价格有波动,造成实际收入有损失,则会由保险来进行赔付。
“其实就是将农户种植的风险,转移到了期货市场。”邓超介绍,但是因为农户对于期货市场不熟悉,所以就让保险公司在中间担任一个通道的角色。农民在保险公司出买保险,保险公司再将保险费作为权利金购买期权,并将风险转移到期货公司,期货公司则通过交易将风险转移至期货市场,“当然期货公司在期货市场的交易中,会承担一定的风险”。
邓超介绍,其实“保险+期货”项目的形式不仅仅局限于玉米收入险项目,还有其他的模式,比如2018年5月,公司就联合人保财险云南省分公司、重庆商社化工下属橡胶加工厂在国家级贫困县云南省勐腊县开展1000吨天然橡胶“保险+期货”项目试点。
“试点采用的模式为‘现货保底收购+保险+期货’,以高于当时市场收购价的保底收购价保障了胶农的收益,开创了联合龙头企业开展‘保险+期货’业务的新模式。”邓超介绍,重庆商社化工担心橡胶价格低,胶农不愿意割胶。于是承诺以比市场价更高的托底价格,收购胶农的橡胶。但是收到橡胶之后,企业也担心在形成库存后橡胶价格进一步下跌,会形成风险。于是,企业和保险公司签订了合约,将其中的风险转移至保险公司,在通过期货公司转移至期货市场。据介绍,参与本次试点的胶农近400户,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200多户。
服务三农计划大力推动项目发展
邓超介绍,“保险+期货”业务是2015年大连商品交易所率先开展的服务三农创新模式,并已连续三年写入中央一号文件。目前三大商品期货交易所均在大力组织开展业务试点工作,期货公司、保险公司、农业企业以及广大农户都积极参与到试点业务中,该业务模式不仅能够切实保障农户的基本收益,提高农户种植或养殖积极性,而且能够有力推动农业供给侧改革和现代化发展,促进农业补贴政策由传统的财政直补方式向利用市场承担和分散农产品价格风险的转变,优化资源配置,是服务精准脱贫、乡村振兴等国家战略的重要抓手。
中信建投期货有限公司董事长彭文德表示,企业在经营过程中会面临价格波动,期货市场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工具。但是期货市场专业性强,风险比较大,就国内来说主要是大型企业参与较多。普通的农民农户参与很少,但其实期货最早起源便是因为农产品的价格波动。所以,目前行业也在推动,通过保险的便利性和多渠道,让农户可以简单的使用期货市场这个工具。
彭文德介绍,截至目前,公司累计参与了6个交易所“保险+期货”试点项目,3个地方政府补贴的“保险+期货”试点项目,积累了一定的业务经验。接下来,公司还计划在长寿进行鸡蛋的“保险+期货”项目试点。
“做‘保险+期货’的这个项目,一方面是可以支持农业、精准扶贫,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培育市场,提升从业人员的水平。”彭文德表示,不管从社会责任和市场效益来说,“保险+期货”的项目都是大有可为,未来公司将会大力发展。
彭文德表示,关于“保险+期货”业务的开展,公司未来主要有四个方面的计划:一是继续深入完善收入险中目标产量的科学定产体系,做到客观事实与农户满意相结合;二是继续优化“现货+保险+期货”业务模式,由保险公司给农户保现货价格,期货公司给保险公司保期货价格,这样能够有效解决农户面临的基差风险,提高农户认同度。期货公司再通过期权结构设计帮助保险公司降低基差风险,一方面解决了农户承担基差风险的难题,另一方面也符合传统保险产品的定位,保险公司可实现去通道化;三是与保险公司研发饲料成本“保险+期货”产品,通过对养殖企业或饲料企业提供挂钩玉米、豆粕的锁成本产品,稳定企业经营利润,为大商所生猪期货上市后“保险+期货”业务的推广奠定基础;四是通过期货公司的场外期权业务建立“保险+期货+信贷”合作机制,实现农业信贷与农业风险转嫁的有效结合。
“就比如在完善收入险中的目标产量的科学定产体系方面,我们现在就引入了遥感无人机,以便对目标产量进行更加准确的测算。”彭文德介绍。
上游新闻·重庆商报记者 谢聘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