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旬老人自办书屋 10年来免费提供市民借阅
08-07 07:47:41 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

“我想活到一百岁,再干个十几年!”看着书屋里满满当当的书,84岁的王泽萼笑着说,布满皱纹的笑脸流露出淡淡的骄傲。

学校教书退休后,王泽萼老人看到废旧的书丢弃十分可惜,有很多人可能需要它们,为此,他在永川以个人名义创建了忘我古旧书屋,希望将书保存下来,让有需要的人方便地找到它们。

老人希望每个人都充满正能量

“王老师的书屋在对面,过马路就看到了,他那里书挺多的,可以免费看。”前去“忘我古旧”书屋的路上,附近打扫的环卫工告诉记者。

走在路上,远远便能看见一栋楼房的水泥墙上挂了一个大大的招牌,绿色为底,上面写着:忘我古旧书屋。下面还用醒目的红字小字标注:去书屋请上二楼。

二楼左拐推门而进,王泽萼老人坐在电脑前,打印着各式各样的资料,旁边一台小型台式电扇吱吱作响。

333.jpg

△书屋书架上和桌子上放满了书籍。

偌大的房间,被书架隔成了几条通道,通道两侧全是各类书籍,书籍被整理编写归类,书架上贴着分类的小标签。

前不久,有人帮他在网上建了一个“忘我书屋”的网页,在桌面上放有一个快捷方式,只需要一点,就可以进入,操作比较简单。

平时,老人在网上看到有好的文章,就直接收藏过来,如果有谁需要,他就打印下来,免费送。

“书屋除了给人借书、免费读书以外,我也会给有需要的人打印一些资料,送给他们。”老人说,他在复印店去找一些废弃的纸张,打印一些生活常识、正能量的文章、社会上的先进事迹,送给身边的人,希望每个人都阳光、充满正能量。

上世纪60年代开始去各地淘书

说起王泽萼老人,他是个名人,因书而出名。

2007年,他被评为“重庆十大藏书家”;2009年,“忘我古旧书屋”成立两周年之际,文化部社会文化司图书馆处专门发来贺信;2015年,中国民间图书馆论坛邀请他前去北京开研讨会,分享藏书经验。

他将这些有意义的瞬间分别装在镜框里,放在书屋,成为他书屋的一部分。

谈起自己淘书的经过,老人表示,这还得从上世纪60年代说起。

有一天,他在街上看见一个卖菜的农民,正拿着一本民国时代出版的《辞海》,随手撕下书上的纸用来包菜。他觉得撕掉太可惜了,于是用几本书将《辞海》换了过来。

从此,他便开始了去各地淘书的生涯,退休后更是一发不可收拾。废纸厂、茶馆,只要能淘到书的地方,都有老人的身影。

以前收书的时候没有公交车,只能直接将书装进编织袋,一步一步地把书扛回来。

社会各界人士主动将书捐书屋

3.jpg

△老人将打印好的资料整理出来

书屋里的4万多册书,再加上家里的几万册图书,加起来一共有十万册之多。

这么多书,得花多少钱?

老人笑笑说:“这些书都是我从废纸厂买的。”

多年以来,老人坚持每天上午通过各种渠道收书,最常去的就是废品收购站,那里经常有人卖废品的时候,顺带也卖了书。

老人从废书中找到他认为有意义的书籍,再以高于废品店老板收购的价格买回来。渐渐地,老板只要收到书,都会让老人去选。

近日,老人又发现了一个寻书的好渠道。

除了去收购站和旧书摊外,老人还会抽时间去茶馆里坐一坐,和茶友们聊聊天,问他们有没有不用的书,可不可以卖给他。

茶馆里人很多,永川的乡土文学家、书画家、收藏家都喜欢在茶馆里聚聚,大家将自己不用的书籍送给老人。

除了这些渠道以外,还有一些慕名的捐书者,主动将书捐给书屋。老人表示:现在收集书比以前要容易多了。

目前书屋已存放了4万册图书

随着收集的书越来越多,老人建起了“忘我古旧书屋”,免费将书提供给市民借阅。

但也遇到很多问题,首先就是书籍的存放,由于家里地方有限,收集过来的书无处存放,也无法分类。

后来,老人在二号站附近找到一套房子,专门用来放书,可没有书架,书只有堆砌在一起。

重庆图书馆的一位负责人得知老人情况后,将图书馆换代的木质书架全部送给了老人,在区委的帮助下,顺利将这些书架运回永川。

书籍越来越多,老人又在木质书架下方加了4层铁制书架,书架上端直接顶到了天花板。前一段时间,老人准备把隔壁也买下来,作为书屋,但由于其他原因,没有实现。

目前,这里放置了近4万册书,“不能再放了,邻居担心书屋太重,会对房屋的结构造成影响。”老人说,家里还有很多书籍无法安置,这也是他目前的一块心病。

争取活到100岁,再服务16年

书屋在望北路2号站附近,每天,老人上午通过各种途径淘书,下午1点到5点,是书屋开放借阅的时间,周末也不会休息。

部分人借书忘记还书,书屋借书会收一定金额的押金。

“有时候书借出去,部分人会忘记还,如果有一定押金,会记得要清楚点。”老人说,前段时间,有一位学校的老师来借了一本书,时间长了,就忘记来还了,现在还有50元的押金在这里,都不知道怎么还回去。

老人说,收押金只是一个形式,如果有人觉得哪本书有用,他也可以免费送出去,书屋存在的价值就是知识的分享,资源的互享。

谈到书屋的未来,老人说,如果以后干不动了,书屋会交给社区,或者街道办,书屋给政府,继续发挥它的作用。

但现在还不急,老人坚定的说,“我要活到一百岁,再为书屋服务16年。”

上游新闻-重庆晨报记者 燕勇 见习记者 陈滢云 实习生 曹斯鸣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

  • 头条
  • 重庆
  • 悦读
  • 人物
  • 财富
点击进入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