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问:为何此次救援长达50小时?
从10月7日14点28分到10月9日15点50分,这次救援进行了将近50个小时。国内也发生过地面塌陷事故,但救援工作少有此次耗时之长。
达川区委宣传部提供的通稿称,由于路面塌陷点周边房屋密集、地下环境复杂,塌陷深度最深达15.6米,加之塌陷点土体堆积堵塞涵洞,形成堰塞体,持续降雨,涵洞积水7万余方,面临发生次生灾害危险,整个救援工作难度巨大。
达州市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支队全程参与了这次救援,支队长尹东胜说,这次救援难度较大、耗时长有多方面的因素。首先这次的救援现场是在城市中间,现场环境复杂;其次事故地是一个回填的现场,土质十分松软,地质结构不稳定;最后是因为塌方现场形成了一个堰塞体,上游来水被“堵”在了事故现场,救援人员只能通过大型机械慢慢的将涵洞“揭盖”,慢慢的排水再进行疏导、救援。
目前,四川省和达州市联合专家组正在通过查阅相关历史资料、现场勘测等,进一步分析核查此次灾害产生的原因。目前,达川区已根据专家组提出的隐患排查及灾害治理方案,全面有序开展相关工作。
上游新闻见习记者 胡磊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