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川渝一家亲!2008年512汶川地震后,重庆积极援建灾区,四川崇州市的“重庆路”便是援建项目之一。这条公路2010年9月正式通车,每到春天,道路两旁春花烂漫,吸引了众多游客,被誉为“中国最美乡村公路”。如今,它不仅成了当地的淘金路,也是川渝之间的一条怀感联结纽带。在汶川地震十周年之际,我们来看看今年春天重庆路的美景吧!
崇州市重庆路
重庆路贯穿崇州南北,跨越街子、三郎、怀远、道明、王场、白头等乡镇,路线全长42公里,穿越丘陵、平原,玉带一般镶嵌在崇州腰部。
崇州市重庆路
重庆路主要花景有道明、王场、怀远的油菜花,街子的杜鹃花、玫瑰花、三郎的万亩樱花等。以重庆路为主线的这一片花海,素有“西部最美花海”之称。
崇州市重庆路
这条路串联起“白塔湖”、“花果山”、“元通古镇”、“怀远古镇”、“九龙沟”、“文锦江温泉”、“街子古镇”、“鸡冠山”等景点,沿路两旁的村民也开办起了集赏花、住宿、餐饮为一体的特色农家乐。
崇州市重庆路
汶川地震十周年后,“重庆路”已变成了涅槃后的“淘金路”,见证了川渝兄弟的“手足情深”。
崇州市重庆路
崇州市重庆路
崇州市重庆路
崇州市重庆路
对话>>
这条“最美乡村路”见证川渝兄弟情
对话人
单士兵 重庆日报评论员
刘志杰 四川日报评论员
刘志杰:每年3-5月的崇州,一条被誉为“中国最美乡村公路”的道路旁总是春花烂漫,吸引着络绎不绝的游客。这条路叫“重庆路”,是重庆援建崇州灾区时修建的。如今,这条路不仅成为连接众多知名景点、带动当地群众致富的“黄金走廊”,更是成为了川渝之间的一条情感联结纽带。在崇州,像这样看得见或看不见的援建成果还有很多。
单士兵:自古“川渝一家亲”,就是两地情感关系最直白也最深刻的表达。何谓“家人”“亲人”?在大灾大难面前,呈现怎样的情感和姿态,或许就是最好的回答。汶川地震,震恸中国。在地动山摇之后,重庆星夜驰援灾区,随后又担负起援建受灾市崇州的重任。真挚的情感是这样表达的——“重庆有40个区(市)县,崇州市好比是第41个,而且是老幺,更受宠爱”;庄严的责任是这样承诺的——“重庆举全市之力,全力以赴做好对口援建各项工作”。如今,崇州人民医院被点赞为“50年不落后”,重庆的医疗、教育、测绘、工程行业的专家们持续不断为崇州提供技术智力支持,崇州来渝招商的旅游、环保、商贸、农业等项目也不断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刘志杰:的确,巴山蜀水,千年情缘。崇州原名崇庆,与重庆读音相近;川渝山水相连,人情相通,也让援建更显长久而细腻。比如,来自重庆的四川美术学院对怀远藤编产业的结对帮扶,用新理念让这个古老的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重获“新生”。产业结对、家庭结亲……类似这样全方位的帮扶,其影响早已超越了灾后重建的短短几年时间。
单士兵:人才的支持,产业的扶持,项目的带动,文化的影响,让重庆援建崇州从“输血”到“造血”,从帮扶到融合,处处饱含深情、体现良苦用心,真正体现了“川渝一家、手足情深”的意蕴。重庆人民把“爱”绣在崇州大地上,崇州人民则在重庆江北鸿恩寺森林公园建起了一座典雅精致、寓意深远的感恩亭。“鸿恩感恩,崇州重庆”,这无疑是“川渝一家亲”极具标识性的文化符号,寓示着川渝两地同根同源、同心同德的情谊将永续不断。
刘志杰:亭心一汪清泉涌,两地情缘续不断。这份情谊,助崇州化危为机、凤凰涅槃;这份情谊,同样会帮助崇州在新时代书写发展振兴的新篇章。
单士兵:世间最无价的,是真情。巴蜀文化割不断,川渝亲情割不断。重庆对崇州进行对口援建,在川渝两地人民心中,最值得珍惜与固化的,就是这个“情”字。带着深厚情谊的援建,就绝不会是简单的修修补补,而是强调为灾区注入新的发展元素,生成新的创新创造力量。重庆对崇州的援建援助,重庆与崇州的深情牵手,可以视为川渝携手发展的一面镜子,有助于凝聚起两地协同发展的强大力量。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尤其在共建“成渝城市群”的时代语境下,更需要两地携手合作,找出情感联结的最大公约数,找准两地发展的利益共同点,坚持互惠互利,坚定抱团发展,在思路、资源、平台上实现相融相通,唯如此,重庆与崇州乃至川渝两地才能在新时代共同驶向发展共赢的成功彼岸。
上游新闻综合自《四川日报》《四川在线》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